大漢廷尉張釋之:趕太子出宮、逼皇帝認錯,這將是法家的最後輝煌

大漢廷尉張釋之:趕太子出宮、逼皇帝認錯,這將是法家的最後輝煌

張釋之在西漢文帝時期做了廷尉,主管國家律法方面的事務。

他並非官宦之後,祖上不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那幫哥們。年輕時,張釋之靠哥哥的錢財買了個官,因為長期不能升遷,收入太低,幾乎把哥哥吃窮了,他就想辭官,被上司中郎將袁盎憐惜才華,推薦他做“補謁者”,勉強進入了漢文帝的視線。

這時候,他依然是個芝麻大的小官,但能夠時刻伴隨皇帝,聽候差遣。有一天,漢文帝去上林苑遊玩,一時興起,叫來上林尉詢問山林野獸的數目。上林尉吭哧吭哧回答不來,而管理老虎的嗇夫毛遂自薦,有條不紊地回答了皇帝的問題。

漢文帝大喜,當即命令張釋之擬製提拔嗇夫。

芝麻官張釋之猶豫了一下,拒絕擬旨,反問皇帝:“絳侯周勃是能說會道的人嗎?東陽侯張相如是能說會道的人嗎?秦國任用刀筆之吏,只會誇誇其談而不做實事。陛下如今因為嗇夫能言善辯而提拔它,臣擔心從此天下人便都追求浮誇之言,而不肯認真做事。”

漢文帝點頭稱善,收回了命令,並叫張釋之上車同乘,詢問他秦朝弊政。張釋之應對如流,被提拔為公車令,掌管出入禁宮之事。

新官上任的張釋之,第一把火就燒在太子頭上。因為太子和梁王同車入朝,不下司馬門,張釋之不僅追上二人,把他倆趕出去,還彈劾他們大不敬之罪。

漢文帝的老母親薄太后聽說此事,下令赦免兩個孫子,他們才最終進了宮。

由此,張釋之又被提拔為中大夫。

憑藉執法嚴明公正、進諫剛正不阿,張釋之一路升遷,成為廷尉,主管國家法律。

西漢初期,以黃老之術治國,儒家尚且夾著尾巴做人,法家也逐漸式微。張釋之成為廷尉,是法家迴光返照的輝煌時刻。不久之後,文帝、景帝去世,武帝登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法家也只能轉為地下工作,靠著“外儒內法”的方式掙扎。

張釋之當上廷尉之後,頂撞漢文帝的次數更多。


大漢廷尉張釋之:趕太子出宮、逼皇帝認錯,這將是法家的最後輝煌

漢文帝騎馬過橋,一人突然從橋下跑出來,驚了皇帝的馬。張釋之把這人捉住,詢問一番,僅僅罰款四金就放走了。

皇帝大怒,說:“幸好今天騎的馬溫順,萬一我騎了另外幾匹馬,我就要受傷了。廷尉怎麼能罰點錢就放走他!”

張釋之回答道:“這個人見聖駕來,躲在橋下,以為皇帝走了,才敢出來。出來看到皇帝的車隊,又趕快避開。按照律法,他犯的罪只能罰款四金。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隨意更改,難以取信於民,望陛下慎重。”

漢文帝沉思許久,才認可了張釋之的說法。

後來有人偷盜皇室宗廟的玉環,張釋之按律判他棄市,也就是在鬧市將人殺死之後,把屍體丟在現場。漢文帝非常不滿,要求誅九族,又被張釋之頂了回去。

法家最喜歡做的事就是頂撞君王和處罰權貴。這和商鞅徙木立信是同樣道理。如果主管法律的官員連皇帝的命令也敢拒絕,連太子王公也敢懲罰,普通人又怎敢不遵守法律?

只是,皇帝又怎能容忍別人以法律的名義給自己套上枷鎖?


大漢廷尉張釋之:趕太子出宮、逼皇帝認錯,這將是法家的最後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