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今年的武漢黃鶴樓很不一樣,不僅吸引了全國遊客,也讓本地市民絡繹不絕。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自2020年 8月8日起,武漢黃鶴樓等12個5A級景區以及湖北省內其他A級景區,以免門票之熱情,開啟了荊楚之旅。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當年的一座軍事樓,在唐代之前,就於歷史的長河中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遊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1800餘年後,“黃鶴樓”依舊是遊人觀賞、打卡的必去之地。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歷史上,它受到諸多文人墨客之青睞,如崔顥、李白、王維、白居易等。“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當年,崔顥的這一首《黃鶴樓》,不僅令黃鶴樓名揚四海,更是令詩仙李白尤為羨慕、嫉妒,模仿之下寫了一首《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今天的黃鶴樓,雖早不是1800年前的那一座樓,其舊址也因修建武漢長江大橋而被佔用,但今人之懷古,登高望遠,依然充滿情懷之寄託。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黃鶴樓作為武漢著名的、醒目的城市標誌之一,它與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與滕王閣、岳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更是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許多遊客來到武漢後,必是會前去觀光打卡。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但在黃鶴樓未免門票之前,卻常是聽到或看到(網絡留言)武漢人對黃鶴樓的熱情似乎並不那麼高,甚至是覺得黃鶴樓沒意思。就算是去了,多半也是陪從外地來的親戚、好友。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早年間,不少公眾號上流傳著這麼一個段子,說是隻要湊齊七個上過黃鶴樓的武漢人,就可以召喚嗨碟斌。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這是為什麼呢?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有人分析,這是因為黃鶴樓並非是一座古建築,而是一座由現代人重建的,並加了電梯的。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還不是舊址重建。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如今人們在蛇山之巔所見的黃鶴樓,並非是歷史上黃鶴樓所在的位置,其遺址是在1000米外的江邊。也就是說,這是一座沒有舊址支撐的現代仿古建築。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還有人分析,是黃鶴樓的遊客太多,車難停。所以,許多武漢本地人不喜歡去黃鶴樓玩。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這讓我突然想起這麼一句話: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到別人呆膩的地方。擁有黃鶴樓的武漢人,與黃鶴樓之距離、之親近,自然是遠勝於外地人。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許多人每天上下班都可能經過黃鶴樓,遠遠地就已經瞧見了這座樓,“一眼千年”,就懶得再花錢進去看了。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生活在黃鶴樓附近的老武昌們,幾乎舉首之間就能瞧見它,更是覺得再熟悉不過。既然都這麼熟悉了,又何苦跟外地遊客擠呢?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然而,黃鶴樓自免門票後,不少武漢人逃不過真香定律,紛紛都來登樓了,帶著父母,抱著孩子,牽著愛人的手,曾經覺得沒意思的地方,突然發現還不錯。其中,包括許多年輕人、小情侶們也紛紛來打卡,在這熱情的江城之中,感受不一樣的黃鶴樓之景觀。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昔人又乘黃鶴來, 此地仍是黃鶴樓。黃鶴一去再復返,白雲蒼穹千載悠。”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具有1800餘年歷史文化的黃鶴樓,最初建造時的用於軍事,也有說法是辛氏開設的酒店。但自它建成以後,於長河中頻遭兵火,屢次被毀。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僅在明清時期就被毀了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1868年,是黃鶴樓在其原址上最後一次重建,但十幾年後又被毀,即1884年,當時只留下一個銅鑄的樓頂。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由此可見,黃鶴樓在明清以前又遭到多少次毀壞與重建,它早不是三國時期的模樣。1955年,武漢長江大橋動工興建,為了修建武昌區這邊的引橋,而佔用了黃鶴樓舊址。這導致1981年重建黃鶴樓時不得不重新選址,最終遷址到距舊址約1000米的蛇山之巔。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今登於黃鶴樓,看萬里長江浩浩蕩蕩,觀大江之城談古論今,這座以清朝1868年(當時的黃鶴樓)為藍本而建造的黃鶴樓,其建築規模遠遠超過以前的。

武漢人為什麼不去黃鶴樓?

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每層大小屋頂交錯重疊,翹角飛舉,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和神韻。並與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與漢陽江灘的晴川閣隔江相望,是一座現代與古典相融合的人文自然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