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菸喝酒燙頭的於大爺,動物園裡的每一匹小馬都傾注了骨血

抽菸喝酒燙頭的於大爺,動物園裡的每一匹小馬都傾注了骨血


017《于謙動物園》.mp313:11

來自親子學樂


相聲界有這麼一位,不說人名兒,光提“抽菸、喝酒、燙頭”,就能讓人不假思索地叫出他的名字。

沒錯!他就是人送外號“德雲皇后”的于謙,謙哥!

抽菸喝酒燙頭的於大爺,動物園裡的每一匹小馬都傾注了骨血

說起于謙老師,愛玩兒是出了名的

用郭德綱老師的話說:

“在我記憶中,好像沾玩兒的事兒,謙哥沒有不玩兒的。天上飛的,地下跑的,草窠裡蹦的,水裡遊的,各種活物一概全玩兒!文玩類也應有盡有,核桃、橄欖子、扇子、籠子、葫蘆、手串兒,頭頭是道,珍藏無數。”

有些人的玩兒是圖個新鮮熱鬧,但于謙對玩兒是真的熱愛。

人們常說一句話“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凡是他想玩兒的,他都會認真地研究,天天地琢磨。

可不是隻“玩兒”這麼簡單,裡面的道道兒他都要做到門兒清。

他對玩兒的熱愛,是打小兒就有。

據于謙自己說:

“我小時候沒有寂寞的時候,場院邊上臥一牛,我看它反芻、倒嚼能看仨小時!

那時候大人愛問孩子,你長大了想幹什麼呀?其他人都想當科學家,我呢,跟無數的人說過:我要當動物飼養員!

特煩悶的那段日子,我偶爾也想一想,以後該怎麼養家餬口啊?一看見動物,嗬!就全忘了。”

後來,謙哥開始說相聲,但他一直沒忘了他這個夢想。於是就在北京大興購置了60畝地,修建了自己的私人動物園。

有人好奇,都養些什麼動物?需要這麼大的園子?

嚯!狗、貓、猴子、鴿子、兔子、大馬、小馬、小香豬……應有盡有。

抽菸喝酒燙頭的於大爺,動物園裡的每一匹小馬都傾注了骨血

光是朋友送他的錦鯉,一次就多達三千條。

去年,在喜馬拉雅有檔脫口秀節目《謙道》,就是邀請于謙來做客,專門聊他是怎麼和這些動物玩的。

為此,于謙自己還打趣兒說:“除了抽菸、喝酒、燙頭,我的第四大愛好得數動物。”

後來,他把聊的這些話變成文字,整理了一下,出了一本書,名字就叫做《于謙動物園》。

抽菸喝酒燙頭的於大爺,動物園裡的每一匹小馬都傾注了骨血

這本書剛一上市,就受到許多粉絲的追捧,豆瓣評分接近9分,可見大家多麼喜歡。

讀過這本書的朋友紛紛表示:

“愛玩兒的人有不少,但是能像于謙這樣,玩出門道兒、玩出科學道理和人生哲理的,真的再難找出第二個。”


01

玩兒,我是認真的!

于謙自己曾說:

“玩兒就是一種心態,一種精神,玩兒就認真玩兒,玩兒也像學習一樣,需要鑽研,內心沉靜不浮躁,玩兒也要追求完美、永不言敗。”

從他的《于謙動物園》裡,我們就能看出來,他的玩兒可不是貪玩,裡面的信息量不亞於一本動物百科全書。

書裡有一章叫做“鳴蟲館”,顧名思義就是能發出聲音的蟲子。

中國人,自古最愛玩兒的蟲子,不用說,自然是蛐蛐兒,學名叫做“蟋蟀”。

古人玩蟋蟀是為了鬥,看蟋蟀們自相殘殺。

于謙也玩兒蟋蟀,卻是和蟋蟀做朋友。

因為,他說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給蟋蟀總結了五德,分別是:

“鳴不失時,信也;遇敵必鬥,勇也;傷重不降,忠也;敗則不鳴,知恥也;寒則歸寧,識時務也。”

這麼個小蟲兒,竟然能明白:忠、勇、信、知恥和識時務,是多麼了不得的事情。于謙不只是喜歡,還敬佩它們。

他在書裡還介紹說:

蟋蟀在古時候曾被唐太宗李世民用來治療失眠,因為蟋蟀的叫聲是一種有固定頻率的“白噪聲”,在仿生學上被人們模仿做成了專門治療失眠的“白噪聲睡眠儀”。

後來到了明朝宣德年間,流傳著一個故事:孩子變成蟋蟀鬥贏了所有其他蟋蟀,使得龍顏大悅,家人受賞,幾代富貴。

抽菸喝酒燙頭的於大爺,動物園裡的每一匹小馬都傾注了骨血

這個故事就是《聊齋志異》中的經典篇目——《促織》所記述的內容。

于謙用他那京味兒語言,夾著各種感嘆詞兒,把一個個故事講得活靈活現,彷彿就像在你眼前發生一樣,有了通感錯覺。

隔著書,都能在腦海裡見到于謙穿著長袍大褂,一個人站在桌子後邊兒,像極了單口相聲。

狗是人類最親密的朋友。

于謙自然養了好多狗,藏獒、京巴、蘇牧、惠比特……光是種類就數不過來。

他養的狗,有時候你都覺得不可思議。這還是狗嗎?怎麼比人都精呢?

尤其是叫“長毛”的那隻,于謙最是愛它,這個老夥計,在他心裡已經有人的精神意志。

抽菸喝酒燙頭的於大爺,動物園裡的每一匹小馬都傾注了骨血


就像長毛給其他“小弟們”開會一樣:

“你今天晚上去總經理辦公室值班啊。”

“哪兒是總經理辦公室?”

“你瞧,你待這麼長時間了,你怎麼不知道哪兒是總經理辦公室啊?”

“這我真沒注意。”

“走,我帶你看看去!”

“(到總經理辦公室門口)就這,這就是,今天晚上就在這值班,知道了嗎?”

“知道了。”

“走,回去接著開會去!”

看了狗開會,既讓人們佩服狗的聰明協作,也讓人們更深刻地瞭解于謙對狗的喜歡,在他眼裡,狗已經是有自主意識的“人”一樣。

羅素曾說:“當一個人的熱愛達到極致,將會是人格和精神的一種全新盛放。”

于謙對狗的愛,就讓我看到了這種美好的盛放。

說起兔子,很多人會唱那個童謠:“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要說這兔子為什麼叫“兔子”?為啥它不叫個別的?

乍一聽,問這話的人,這不是閒的嗎?古人流傳下來就是這個名字,沒有為什麼。

但是,于謙還真把這個問題給弄明白了。

兔子,就是“吐子”,是從嘴裡吐出來的。

為了搞明白這個問題,他先後翻閱了上幾百本古籍,最後從其中的兩本里找到了答案。

一本是西晉時期張華寫的《博物志》,裡邊寫著“望月而孕,自吐其子”。

另一本是更早時期,東漢年間王充寫的《論衡》,裡邊原文記載:“兔舐雄毫而孕,及其生子,從口中出。”

所以,兔子,才叫“兔子”。

我覺得,于謙這不是較真,是真的愛鑽研,是真的喜歡這些,也真的從玩兒裡獲得了學問。

在《朱子語類》中有個世人熟知的觀點:“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于謙,就是這個觀點的遵從者,更是實踐者。

鸚鵡,許多人家都養,因為漂亮。

抽菸喝酒燙頭的於大爺,動物園裡的每一匹小馬都傾注了骨血

于謙喜歡鸚鵡還有個原因,因為聰明。

他說最聰明的鸚鵡能達到剛上學的孩子那樣,這確實很難得。

許多人養鸚鵡都是從花鳥市場買來的,但是對於鸚鵡的來歷不清楚。

但是,于謙能把鸚鵡的歷史淵源都摸透了。

最早,養鸚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有篇《鸚鵡賦》為證:

“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

體金精之妙質兮,合火德之明輝。

性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

這對鸚鵡的評價可是很高了。

這事兒,于謙在書裡也說了,“所有會說話的鳥都一樣。一罵人,一說髒話,這鳥兒就算廢了。那是得廢了,拿出去讓人一看,這鳥會說話,來:‘你好!’它罵您一句,您這多難受!替主人得罪人,這事受不了。”

要說玩兒和玩兒,是真的不一樣。

郭德綱有一次和大家吐槽:“他這玩跟別人都不一樣,別人也玩蟲子、玩蟈蟈、玩別的,去市場買兩個就是了,他沒有,他從崽兒開始,到一點點長大,你這有多大功夫。”

一般人玩兒就是圖個樂呵,于謙的玩兒跟別人不同。

他喜歡的是背後的文化,是事物內在的規律,是其中傳達的經驗思想。

《論語》中對人生中年的歸納有這麼十個字:“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

四十而不惑,是說對生活裡的事知其然;五十知天命,是知其所以然。

于謙剛好年過五旬,在這知天命的年紀裡,他做的不多不少,剛剛好。

別人是“活到老,學到老”,他不僅如此,還一路快樂地“玩兒”著。


02

玩兒,我是拔尖兒的


喜歡于謙的人,都覺得他人如其名,謙遜,溫和,從不與人爭鬥。

但那只是做人方面,一旦到了“玩兒”的領域裡,于謙可是要爭個輸贏的。

3月中旬,大家都在家裡躲瘟疫,于謙卻帶著他的賽馬“謙卦”,在澳門賽馬場1800米的草地賽事中拿了冠軍。

抽菸喝酒燙頭的於大爺,動物園裡的每一匹小馬都傾注了骨血

有人說他本次是意外奪冠,殊不知在“玩兒”馬這個行當裡,于謙可是拿獎拿到手軟。

2017年7月,他的愛馬“大千世界”在內蒙古賽馬場奪冠。

而在去澳門前,他的“謙卦”一直都是在新西蘭參賽的。在新西蘭16場比賽當中拿下兩個冠軍,四個亞軍,一個季軍。

馬對於謙來說可是個寶貝,他是真的喜歡馬。而且,從根本上講,他的動物園就是為了養馬而建的。

在書中,于謙寫道:“洗、刷、飲、遛,這四個字說起來簡單,四個程序,其實麻煩著呢,我這一養馬我才知道……

您現在說伺候馬,什麼軋草、拌料、餵食、洗澡、飲水這些事我都能自己幹,養了那麼多年了,而且又喜歡,本身幹這活就不覺得累,算是個樂。”

抽菸喝酒燙頭的於大爺,動物園裡的每一匹小馬都傾注了骨血

他最早養馬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十年前,而且是專門從英國進口的“設特蘭矮馬”

每匹馬不到一米高,單匹價格都在十萬以上,品相都是“拔尖兒的”,在國內的矮馬飼養中首屈一指。

于謙還在書裡介紹了設特蘭矮馬的歷史由來。

這些矮馬早些年都是礦場的苦力,後來工業革命後才得以解放出來。

然而,有句古話叫做“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失去作用的矮馬被扔到了設特蘭島自生自滅,卻沒想到它們生命力頑強,靠吃苔蘚活了下來,因此得名“設特蘭矮馬”。

後來,在著名的“諾曼底登陸”時,它們又立下了汗馬功勞,從此為世人熟知。

于謙心疼它們的“苦出身”,所以格外疼愛,對待矮馬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處處精心照料。

韓愈的《馬說》裡有句名言: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于謙就是伯樂,矮馬能遇到賞識它的主人,何其幸運。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馬盡其力。

于謙的玩,確實是“拔尖兒的”。


03

玩兒,要忠於自己


于謙內心愛玩兒的根源,更是對生活的熱愛。

灑脫的人生智慧,不拘泥於俗世的紛擾,追求內心的平和。

有一次,記者採訪他“為什麼那麼喜歡養動物”這個問題。

于謙給出答案,就是跟動物在一起很純潔。

當記者追問:“那和人交往比較……”

于謙截住了記者話頭,“不像你想的那樣,但也不像我跟動物交流這麼純潔。”他懷裡的小貓伸出粉色舌頭舔了舔他的手。

抽菸喝酒燙頭的於大爺,動物園裡的每一匹小馬都傾注了骨血

這個畫面,立刻就讓記者明白了于謙的處世智慧。

世界是紛繁多變的,但是自己可以選擇一隅之地,來保持自己的安逸。

于謙自己曾說:“要幹好一件事情,內心必須要有一種精神做支柱。玩兒也是一樣。”

他從小就喜歡狗,也愛養狗,但是總被街坊四鄰責問:年紀輕輕不好好學習、上班,養什麼狗?

後來,他到中年了,又有人說他,不籌劃晚年生活,養什麼狗?

可想而知,到了晚年,人們必然又會說,老當益壯,老有所為,養什麼狗?

終於明白,看來人這一輩子,什麼時候都不該養狗。

但是,轉念一想,養狗,什麼時候都能養。

做人,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忠於自己。

興趣是什麼,想要什麼,就去追尋什麼,別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包括這本《于謙動物園》,也是給人們傳達了一個思想:

玩兒沒有錯,玩兒是人的天性,如果一個人不會玩,那他就失去了很多的快樂,生活還有什麼樂趣。

“興趣是人最好的老師”,不論大人還是孩子,喜歡的事就去做,人生就會多一種可能。

如果能憑藉興趣,收穫到做人的道理,玩兒又何樂而不為。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國學漫畫大師蔡志忠先生曾說:

“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事,把它做到極致,才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享受自己的生活,把喜歡的事做到極致就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抽菸喝酒燙頭的於大爺,動物園裡的每一匹小馬都傾注了骨血

當爸爸總說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孩子,怎麼懟回去?|豆爸讀書會

畢業十年後,同學之間的差距是怎麼拉開的 | 豆爸讀書會

新聞聯播主持人康輝自述:從別人家的孩子到B站網紅 | 豆爸讀書會

現在結婚,男女都覺得自己虧了:房子、同居與出軌|豆爸讀書會

宮崎駿從十歲讀到七十歲: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豆爸讀書會

女人落淚,男人吐槽,82年生的金智英經歷了什麼|豆爸讀書會

蔡康永:情商高不是忍辱負重,而是成就自己 |豆爸讀書會

垃圾堆裡爬出的女孩,讓蓋茨落淚:她憑什麼逆天改命|豆爸讀書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