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誕生我的那幾場華山論劍

初唐——誕生我的那幾場華山論劍



公元611年,這一天對於大隋集團不是什麼好年月。

並不是說大隋集團的營業額不好,事實恰好相反。

經過第一任董事長楊堅完成的大一統,國內形勢一片良好。

最輝煌的時候,人口翻了好幾倍。

有人統計,當時全國戶口有900多戶,“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

營造的首都大興城比現在的白宮都要大好幾倍,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城。

如果不折騰,大隋集團輝煌個三五百年,不是難事。

一切的一切要從第二任董事長楊廣說起。

作為大隋集團千挑萬選的董事長,楊廣格局是有的,眼光也是長遠的,要說缺點,只有一條好面子,好打仗。

眼看家裡有錢,立馬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洛陽(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這些都不是事兒,認真的算也算是開發了人文歷史,給大隋留下了一片上好的旅遊業。

用點心,還是能收回成本。

但問題的關鍵,楊廣沒這麼想,一度認為海外市場才是真的市場。

一直夢想著撇開老爹的光環,打造屬於自己的大隋王國。

起初只是想想,可有些事經不起想,想多了就難免有些騷動。

常年累月壓制的那股騷動,激情,讓楊廣在登基不久終於將這想法付諸了行動。——發動了對高句麗的戰事。

大業七年詔徵天下兵進攻高句麗,也不管人家願不願意打,上百萬就呼啦啦的去了。

上百萬人吃喝拉撒睡都要錢。

武器要求,醫療要錢,社保要錢,撫卹要錢。


不就是錢麼?大隋有的是,楊廣大筆一揮給,好幾百萬白花花的銀子跟流水一般運了出去。

於是楊堅攢下的那點老底開始一點一點的往外流。

如果楊廣能及時止損,日子還是過得下去。

可惜,楊廣沒這個覺悟。

大業八年,隋軍出動一百一十三萬士兵,二百多位民夫卻打了一個敗仗。

數百萬白花花的銀子立馬打了水漂。

這下看你還打不打?

不好意思,朕還是要打,從小打到,只要被我看上的肥肉,從沒有放下的意思。

第二年,再次發兵。

給我好好打的,打贏了回去有賞。

但他忘記了,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洛陽(東都)已經讓大隋的百姓不堪重負。

所以,有人看到了“百姓苦役,天下思亂”,便乘機起兵反隋。


這個人叫王薄,山東人,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希望,他在長白山(今山東章丘東北)起義。

結果我們都知道,這場喜劇性的開頭最終以悲劇收場。

王薄不過是跳樑小醜,來得快,去得也快。

良好的感覺給楊廣一種錯覺,大隋底子還是很厚的,可以繼續完成未完成的事業。

但他忘記了,有些事一旦有人開了頭,總有人接著上。

於是,我們看到了第二個吃螃蟹的人。

這個合夥人叫劉霸道、孫祖安、張金稱這幾個人頭腦一熱,找了一塊木牌子,寫了幾個大字,既沒有去工商局,也沒有辦理法人資質,直接和大隋集團搶業務。

有人做了初一,立馬就會人跳出做十五。

緊跟其後的是陝西人竇建德,一番逃亡後,也開起了自己的小作坊,比起劉霸道、孫祖安、張金稱的小作坊,竇老闆手段要高明得多,除了搶奪業務,還接管財務。
河南人翟讓也在自己的地盤掛起了牌子——瓦崗集團,四處招攬武校體育生,名牌大學生,金牌銷售人才。

給出的條件還很誘惑,包吃包住,包就業,外帶五險一金。

這樣的用工條件,沒幾個人能反對。

所以,瓦崗集團很快就掛牌上市。

2年後,山東濟南的杜伏威生意失敗,也加入了這場市場爭奪戰。

此時,在陝西,一個13歲的孩子開始嘗試著學習儒家文化,他學習的是論語。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他叫李世民。

當然,我們都知道,此刻的華山論劍,還輪不到他上場。

就在他有些躍躍欲試的時候,一個柔柔弱弱的老者走了過來,他面容清瘦,雙目卻炯炯有神。


“你還小,這場論劍,咱們後發制人!”

這個人叫李淵。

李淵迅速打開了朋友圈,通過多年的努力,他已經積累了不少潛力股,等待的是機會。

通過技術分析,他發現,眼下的大隋根基還在,還不是自己單幹的時候。

天下還需要等。

一個人若肯等,那麼這個人的運氣一定不會很壞。

稍微細心點你就會發現,捨得力氣等下去的人往往得到的也是最多的。

劉邦,司馬懿就是這麼幹的。

所以大隋上下熱鬧一片的時候,李淵卻表現得毫無興趣。

你們鬧你們的,我老老實實打工領工資。

事實證明,李淵的分析是對的。

任何時候,任何事,經過科學的分析總不會錯得離譜。

風風火火創業浪潮剛開始流量很足,話題很多,甚至關注度也更好,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王薄天天上熱搜,人們知道有那麼一個膽大的人,在懷裡揣了兩個饅頭就敢與大隋搶奪市場。

這樣的人絕對猛。

但大多數都知道,太過高調的人往往本事並不大。

王薄就是這樣的人,他本就是三無人員,無學歷,無人脈,無背景,甚至無能力,靠著從田裡練就的幾招佛山無影腳就想登上華山,參加論劍,很顯然這點資本是不夠看的。

佛山無影腳連浪花都沒翻起,就被楊廣狠狠地拍在了沙灘上。

江湖從此再沒王薄。

發展最好,最快的是瓦崗集團,靠著獨一無二的地理優勢——(處在南北大運河的喇叭口外)有錢的有線路的大老闆翟讓迅速在隋朝亂世中站穩了腳跟。

翟讓、王伯當、單雄信、徐世勣靠著各自的成名絕技迅速在江湖中擴大影響力。

瓦崗的業務一夜之間迅速超越了其他同行,成為江湖中名聲最響,水平最高,流量最多的大幫派,常年霸佔江湖風雲榜的第一名。

華山一戰,大老闆翟讓也為自己贏得了北丐的稱號。

瓦崗寨成為大隋第一大幫派。

市場和就業率一度翻了好幾倍。

相比,瓦崗債的轟轟烈烈。

陝西的竇建德成名之路走得慢得多了。

這位陝西的俠客,身材高大強壯,並且武功一流,一套完整的三分歸元氣,被他用得得心應手。

當時,山東大鬧饑荒,竇建德對孫安祖說:“華山論劍開始了,聽說了翟讓那小子已經拿走了北丐的稱號,你我從小習武,一身武藝不敢說天下無敵,和楊廣過過招總還能做到!男子漢大丈夫只要不死,就該建功立業,打造屬於自己的名號!”

“不錯,這個就是我想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怎麼少得了我們!”

於是,那一年,我們經常看到竇建德瀟灑的與一干人比武,獨自研究的落英神劍掌,碧海潮生曲成為武林一絕。

那一年,竇建德親自和大隋集團老將楊義臣,為了東邪的名號在華山打了三天三夜。

最終,竇建德棋高一著,贏得了這場比武。


從此他多了一個名號——東邪。

當這場論劍的消息遊走大隋每一個角落時候,一個叫王世充的男人摔掉了手中的酒杯,對著他弟子說:“是個男人就跟著我去一趟華山。”

而在這個時候,李淵還在晉陽睡覺。

他的兒子李世民已經暗中結交豪傑,學習正宗玄門內功,準備奪取天下第一的稱號。

這天,晉陽的天很藍很藍。

據說風也很溫和。

剛學了一套少林獅子吼的李世民正和晉陽令劉文靜、晉陽宮監裴寂一起在小酒館吃飯。

三人的年紀雖有些差距,但一見如故。

剛坐下,劉文靜和裴寂悶聲不響地連幹了幾杯,忽然說:“李兄弟,你聽說了麼?“

李世民哦了聲:“聽說了什麼?”

裴寂:“華山論劍呀?這幾天京城的各大報紙都報道了這件事,聽說,竇建德得了東邪,瓦崗把北丐也佔了去,西域的王世充都得了一個西毒的稱號?什麼劉武周也搞到了一個南帝的稱號!”

”那個?才聽說,名號都不咋樣?”

“是不咋樣,可不咋樣那也是名號不是,咱們不能不爭啊!”裴寂一臉焦急的說。

李世民:“我想爭啊, 可你也看見了,我爹反對我參加論劍!”

裴寂:“哎,之前你年紀小,武功還沒大成,參加論劍也得不到什麼好處,可現在不同了,這麼多年你窩在少林練什麼提千斤、羅漢功、鐵頭功、四段功、鐵布衫功、雙鎖功,少林七十二門絕技,你練成了三十六門了,不參加,心有不甘啊!”

說完,他看著李世民,目光充滿熱切:“兄弟,要麼我們也想試一試,去趟華山。我覺得你有戲。”

李世民仰起頭將杯中酒喝了乾淨:“去,是要去的,不過去之前要搞定我爹!不然師出無名呀!”

裴寂與劉文靜會心一笑:“放心,這個交給我們!”

公元(617年),三人各自離去。

這裡筆者要說一句,無論是看的還是沒看這篇文章的諸位,都要記住這個時間,記住這個小酒館,記住這三個人,因為李淵在次子李世民、僚屬裴寂、劉文靜等人的幫助下,迷迷糊糊地睡了一回表弟的妹子。

於是,歷史多了一件大事——晉陽起兵。

那年冬天,李世民帶著一顆雄心,向華山的方向去了。

華山論劍,終極一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在未來的一年裡,中神通李世民的大名響徹中華大地。


初唐——誕生我的那幾場華山論劍


公元618年,努力奮鬥了大半年的各路起義者紛紛掛牌上市,一直走得慢,走得穩的竇建德反而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這位來自陝西咸陽的老農民,終於有了驕傲的底氣。

這年的初冬,一身名牌的竇建德在金城宮聚會文武官員,有五隻大鳥降落在樂壽城,幾萬只鳥雀跟著飛來,整整過了一天才飛走,因此改取年號為五鳳。

又因古時夏禹親受符命,上天賜給玄王圭。取名為夏國。

一時之間,擁有56%創業股的竇建德首先進入百億身價俱樂部。

一直鬧哄哄的瓦崗寨看起來很不錯,自從引進了政務、文學雙料博士李密的到來,瓦崗寨的確打了幾個漂亮的大勝仗,市場一度從山東擴到河南。

二老闆李密也趁機收了不少原始股,被推為瓦崗軍首領,上尊號為“魏公”,翟讓則任司徒,李密也成功進入百億身價俱樂部。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隨著李密地位的提高,李密集團與瓦崗軍部分早期將領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走下坡路是遲早的事。

而靠著大隋集團的老底,王世充拼命和李密搶奪河南市場,最終王世充技高一籌,大敗李密,成功佔領了李密原來的地盤,勢力範圍從洛陽一城猛然擴展到整個河南。


同時招攬了秦叔寶、程知節(就是程咬金)、羅士信、裴仁基、單雄信等名臣大將,手下因而人才濟濟。

一直遊走各大城市開拓市場的杜伏威,在這一年也吸取了以前的教訓,從部隊中挑選最精銳的成員組成自己的衛隊,稱為 “上募”,兵力為五千人。杜伏威把這些子弟都派遣了出去,由於給的條件太過豐厚,所以戰果也很不錯。

五千人的小公司,竟人人敢拼命,一時之間所向無敵。杜伏威號令所到之處,江淮間各路小起義軍爭相歸附,郡縣紛紛投降。

這一年,一直漂泊的杜伏威,終於有了自己的根基,向東都(今河南洛陽)越王楊侗稱臣,被封為楚王,拜東道大總管。

這個冬天,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都有收穫。

放眼天下,他們都驚奇的發現,天下第一這個稱號。

很耀眼!

很拉風。

很有使命感!

很有紀念意義。

也很有成就感。

所以,誰都想要。

為此,他們開始比武,爭奪天下第一。

只不過,他們忘記了一個人——李世民。

自從那次睡錯了妹子事件發生後,李淵決定開創大唐集團。

此時的大隋集團已經被徹底瓜分完了,就連董事長本人也被人給殺了,無論怎麼看,這個時候都不是最佳的創業時機。

但李淵動手了。

公元617年,李淵封李世民為右元帥,徙封趙國公,率兵十萬進攻隋朝的東都洛陽,不克而還,設三路伏兵於三王陵,擊敗隋將段達。

公元(618年)五月,李淵廢黜楊侑,開創大唐集團,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

只用了兩年,李淵就站穩了腳。

李世民這把利劍在這場論劍之中,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過硬的降龍十八掌法硬生生從縫隙中為大唐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硬仗。

市場從關中和河東一帶逐漸發展到全國。

公元618年,李世民終於趕到了華山,參加了這場論劍。

這是一場載入史冊,影響中國歷史的論劍。

這是一場耗時最長的論劍。

同樣也是一場精彩絕倫的論劍。

參加的人有薛舉、宋金剛、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李密、杜伏威、李世民。

每個人都拼到了最後一刻,拿出了最拿手的成名絕技。


初唐——誕生我的那幾場華山論劍



最終,一個叫李世民的年輕人贏得了天下第一的稱號。


對於這場論劍,多年後,作為勝利者的李世民再臨舊時戰場,忍不住提筆寫了2首詩來懷念。

飲馬長城窟行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臺凱歌入。


經破薛舉戰地
昔年懷壯氣,提戈初仗節。心隨朗日高,志與秋霜潔。
移鋒驚電起,轉戰長河決。營碎落星沉,陣卷橫雲裂。
一揮氛沴靜,再舉鯨鯢靈。於茲俯舊原,屬目駐華軒。
沉沙無故跡,滅灶有殘痕。浪霞穿水淨,峰霧抱蓮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長想眺前蹤,撫躬聊自適。

想想當年,華山論劍,那一戰竟是多麼的讓人懷念,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李密,杜伏威、宋金剛、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多麼的熱鬧,我們上華山,比試劍法,比武內功,為了天下拼得你死我活,那是多麼熱血沸騰的畫面,那些成名已久的英雄人物,如今僅存二人,這個江湖開始冷清了。

冷清了,還差點。

公元624年,一直遊走華山邊緣的杜伏威投降了。

杜伏威的主動獻忠心讓李淵很是滿意,特意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加封杜伏威為太子太保,位在齊王元吉之上(那應該就是僅次於李淵、李建成、李世民三人,為大唐第四號人物)

人生到這兒了似乎圓滿了。

但那場久遠的論劍依舊是吸引著後人的追捧。

這個人叫輔公祏。

學成歸來的輔公祏不顧杜伏威的勸告,執意上了華山(在江淮造反)。

結果用不著多看,實力的差距早早就宣判了這場比武的結果。

不到半年,輔公祏就被傳首長安。

至此,這場熱鬧了八年的華山論劍的新聞,隨著大唐的統一,徹底停止了更新。

但關於這場論劍的種種,歷史依舊在迴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