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這一職業,身強力壯才能幹,很多四五十就沒了,原因眾說紛紜

農村一直以來,可供選擇的職位不算多,所以村子裡的各行各業基本上都講究保密傳承,村子裡做某種生意的人,往往都是傳給自己的兒子或者是侄子等親戚,若要是村裡的一般人想學,那是萬萬沒有辦法。其實這種傳承也可以理解,畢竟農村的市場需求有限,一個村子或周邊幾個村子的需求就那麼多,一個做這種生意的人剛好能保證有錢賺,如果都學會了,那這個生意也就沒法做了。

農村這一職業,身強力壯才能幹,很多四五十就沒了,原因眾說紛紜

話雖是這樣說,但總有農民為了賺錢,故意找懂行的人請教,考慮到都是鄉里鄉親,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絕,所以這時候就出現了一種託詞,那就是看起來適合或者不適合做某種工作,以此來委婉的拒接。就說木匠這一行吧,農村從事這一行的一般來說都是個頭偏小,身體靈巧,但是力氣比較大的人,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身材小的話,手更為靈活,有力氣又能保障幹活的時候速度快一點。

農村這一職業,身強力壯才能幹,很多四五十就沒了,原因眾說紛紜

除了木匠,鄉村教師,小商小販這些農村比較常見的職業外,農村還有個職業也很常見,基本上每個村子都有一兩個人在幹,但大家平時都比較忌諱,一般不願意提及。相信有些農民已經猜到了,我說的就是每個村子都有的屠夫,他們一般負責幫農民們宰殺豬牛羊之類的活兒,能幹這些活兒的都是身強力壯的人。不過這些看著壯的跟一頭牛的人,很多都是四五十歲就沒了,對於這個現象,農民也是眾說紛紜。

農村這一職業,身強力壯才能幹,很多四五十就沒了,原因眾說紛紜

第一、老年人認為是“殺氣”太重

村裡的老人還是有點迷信,若要是問起來他們,老人們肯定會拋出來一個說法叫“還債”。在老人們看來,屠夫是個不積德的職業,一般來說農村只有一些單身漢才從事這個職業。在農村老人的認知裡,光棍漢本身就是受到了懲罰,所以才娶不下媳婦,所以才沒有子嗣。至於說到了四五十歲,很多身體就不好了,甚至說沒就沒了,則完全是因為“殺氣”太重所致。

當然了,這種說法其實沒有半點依據。可能農村有個屠夫確實在這個年紀沒了,農民聯想到這一點,再通過口口相傳,慢慢就以訛傳訛,傳得神乎其神了,其實只是一個偶發或者是偶然的狀況罷了。

農村這一職業,身強力壯才能幹,很多四五十就沒了,原因眾說紛紜

第二、吃得太好,身體吃不消了

可能現在提到吃豬肉,農民不會羨慕,因為農民一天能賺好幾百,想吃豬肉太輕鬆了。可如果是時間倒退到十幾年前呢?那時候豬肉還很少,村子裡有人炒肉,整個村裡都能聞到香味,在這種背景下,屠夫成了村子裡吃肉較多的人群,因為按照屠夫這一行的規矩,屠夫每次去幫忙,主家都會用好酒好肉款待。不僅如此,屠夫走的時候,主家一般還會在附贈一些肉以示感謝。在這種情況下,屠夫吃的能差勁兒嗎?長年累月下來,因為吃得太好,身體就吃不消了。

農村這一職業,身強力壯才能幹,很多四五十就沒了,原因眾說紛紜

第三、小毛病積勞成疾

可能在外人看起來,屠夫只是個職業,而且也不算是太費勁兒的職業,在村子裡雖然大家諱莫如深,但也離不了。其實屠夫這個職業不輕鬆,就拿殺豬來說吧,絕對是個力氣活兒,以往村子裡就出現了農民自己殺豬,但是卻被豬傷的不輕的情況。其實屠夫在殺豬的時候,也不可避免的會受傷,身體也會出現小毛病,有時候積累的多了,沒及時的去看,就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後果了。

農村這一職業,身強力壯才能幹,很多四五十就沒了,原因眾說紛紜

我覺得農村對屠夫的說法之所以各式各樣,跟民間文化的傳播有關,尤其是農村的老人,總喜歡說一些充滿了神秘色彩的東西,才能吸引人聽,才利於傳播,如果平淡無奇的話,就沒什麼聽頭了。說到這,我的觀點其實很明確了,幹活的時候受傷,身體的小毛病,再加上長期食用大量肥肉,導致身體不太好,這是有些屠夫早早沒了的原因。不過話說回來,農村也有很多身體健康長壽的屠夫,所以說不可一概而論,不過這一行充滿了神秘,農民不願多談倒是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