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东平乐郊池亭,中国最早的公共园林公园,欧阳修曾赋诗赞誉

北宋东平乐郊池亭,中国最早的公共园林公园,欧阳修曾赋诗赞誉

中国园林起源很早,但大都是为了皇家或士大夫私人游乐而建的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一般不对外开放,而修建目的为公共大众游玩的公园,作为仁政善政的一种代表,最早当属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由郓州(东平)知州刘敞修建的“东平乐郊池亭”园林公园。

刘敞是北宋知名的诗人、文学家,在知郓州期间,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公为三州,皆有善政。······其治郓、永兴,皆承旱歉,所至必雨雪,蝗辄飞去,岁用丰稔,流亡来归,令行民信,盗贼禁止,至路不拾遗。”

乐郊池亭,并不是单纯的一个亭子,而是一个规模宏大,亭台楼阁、堂榭池林俱全的园林式公园。之所以称其为公园,是刘敞在《东平乐郊池亭记》中明确记载了修建的目的,“郓故有负城之园,其废盖久,士大夫无所于游,四方之宾客贤者无所于观,吏民无所于乐······”也就是说,因为百姓没有游玩的地方,所以重修了这个园林式公园。并且将其命名为“乐郊”。

乐郊,就是乐土的意思,《诗经·硕鼠》中有“适彼乐郊”之语。而东平被称为“乐郊”,与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韩愈都有关系: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平定李师道叛乱之后,分李师道所管十二州为三道,其中“郓、曹、濮为一道”,治所为须昌城(今东平县西北),柳宗元连上数表以示庆贺 “蛇豕之穴,忽为乐郊”;后来,韩愈在《祭马仆射文》中也提到,“始诛郓戎,厥墟腥臊。公往涤之,兹惟乐郊。”

东平乐郊池亭园林建筑形式齐全,规模宏大。刘敞在《东平乐郊池亭记》写到:“据旧造新,筑之凿之,增之扩之,营之辟之。有堂有台,有池有榭,有坞有亭,有馆有南北门。堂曰燕誉,台曰陈戏,池曰芹藻,榭曰博野,坞曰吾竹,亭曰玩芳,馆曰乐游,南门曰舞咏,北门曰熙春。其制名也,或主于礼,或因于事,或寓于物,或谕于志,合而命之,以其地曰乐郊,所以与上下同乐者也。其草木之籍:松、梧、槐、柏、榆、柳、李、梅、梨、枣、梬、柿、安榴、来檎、木瓜、樱桃、葡萄,太山之竹,汶丘之筱,峄阳之桐,雍门之荻,蒲圃之槚,孔林之香草奇药,同族异名。洛之牡丹,吴之芍药、芙蓉、菱芡、亭兰、菊、荇、茆,可玩而食者甚众。孟子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吾其敢自谓贤乎?抑亦庶几焉。”

于是,规模宏大的乐郊池亭园林就成了刘敞及当地文人百姓的“乐郊”,公务之余,他常来此游赏宴乐赋诗。写下《东平乐郊池亭记》、《郓州乐郊陈渔台下,作幽素亭,铭其石柱》、《九月三日游乐郊,作五言赠同游》等诗文,并引起了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梅尧臣等众多文人为之唱和:欧阳修的代表诗作《乐郊诗》(为原父乐郊作)就是这时候写的;此外,还有梅尧臣《和刘原父舍人乐郊诗》及《依韵和刘原甫游乐郊赠同游》、韩维作《奉同原甫郓州乐郊》、刘敞的弟弟刘攽也寄来《和原甫郓州乐郊诗》,表达了他们对刘敞的善政和东平百姓安居乐业的赞誉。

《九月三日游乐郊作五言赠同游》

宋·刘敞

昔在西省直,常有中园思。

今来非吾室,犹称宣城诗。

芳郊后揺落,秋初尚华滋。

丹宝何簒簒,黄花复离离。

俯见渊鱼翔,仰观云鸟嬉。

物性附所适,吾生亦尔期。

置酒得同好。追胜不知疲。

和歌凉风起,看舞白日移。

兴言想邱壑,弱丧惭旌麾。

负郭如辨此,怀金宁足为。

乐郊池亭园林中有一座幽素亭,位于陈渔台下,周围松柏成林,凉爽幽静,茅顶小亭,刘敞写下《乐郊陈渔台下柏林中结茅作小亭命曰幽素本懿臣刑部之书也谢且戱之》,充满了陶渊明式的山水田园之趣。

结茅更何好,列柏自成林。

素履宜独往,幽人欣宿心。

炎辉翳羽盖,清吹和瑶琴。

稍与事物远,忽如丘壑深。

良无山水趣,安得契知音。

出于对幽素亭的喜爱,刘敞还做 《郓州乐郊陈渔台下作幽素亭铭其石柱》,赋予此亭以君子品格:

茅为宇,石为柱,幽且素哉,君子之处;石为柱,茅为宇,安且固哉,君子之度。


乐郊池亭修建完成后,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也应刘敞之邀到乐郊亭游玩,并写下其诗歌代表作《乐郊诗》:表达了对刘敞与民同乐、受民拥戴的颂扬,认为刘敞的乐郊池亭作为善政后的文雅之举,也定会与古贤达遗迹一样流传久远,

乐郊何所乐?所乐从公游。

三日公不出,其民蹙然愁。

一闻车马音,从者如云浮。

吾问郓之人,无乃失业不?

云惟安其业,然后乐其休。

乐郊何所有?胡不考公诗。

有山在其东,有水出逶夷。

有台以临望,有沼以游嬉。

俯仰迷上下,朱栏映清池。

草木非一种,青红随四时。

其余虽琐屑,处置各有宜。

乐郊何以名?吾为本其意。

自古贤哲人,所存非一世。

当时偶然迹,来者因不废。

郓非公久留,公去民孰赖?

此亭公所登,此树公所憩。

俾民百年思,岂取一日醉。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当时的文坛领袖之一,也是刘敞的好友,写下《和刘原父舍人乐郊诗》申述其《东平乐郊池亭记》一文之意,为刘敞的善政称扬:

太守东平来,固殊阮步兵。

步兵醉乘驴,太守整佩缨。

事物既已遗,驾车出东城。

园荒久不治,道路生棘荆。

地僻人马入,草闲狐兔惊。

旧池堙犹窊,遗址岿不平。

窊者使之浚,岿者使之营。

博野高榭起,陈渔危台成。

榭前东山秀,台下芦泉清。

傍坞梧竹暗,翳水芹藻并。

渠渠有深堂,燕宾飞玉觥。

芍药广陵美,谑赠郑女情。

公子莫言归,古人未以轻。

欲知学山简,倒载去攲倾。

原诗下注云:“出东城门,得故时游乐废园,葺之为堂于终曰燕誉,为台曰陈渔在其右,为榭曰博野在其左。博野之侧皆纹筱楸梧,命曰梧竹坞。陈渔之下引芦泉水注,命之曰芹藻池。燕誉之北为亭曰玩芳,所种花皆广陵芍药之类,颇得观览之胜。命其地曰乐郊。”

一诗相和,意犹未足,梅尧臣便又再赋《依韵和刘原甫游乐郊赠同游》一诗对刘敞《九月三日游乐郊,作五言赠同游》之诗进行酬和:

积岁阻颜色,何以慰我思。

闻初游乐郊,颇慕登望诗。

下车未几日,倏见白露滋。

月弦不常满,星毕屡已离。

幸无风雨晦,时从寮寀嬉。

大喜酒客难,莫顾尚书期。

独守诗书愚,未悟朝夕疲。

引领君子风,东首自忘移。

但当观鱼鸟,辟去旄与麾。

优悠民亦康,何必苦吏为。


韩维(1017--1098)字持国,韩亿第五子,韩绛之弟。也是当时知名的诗人,曾历任翰林学士承旨、门下侍郎,以太子少傅致仕,诗文俱佳,与欧阳修、梅圣俞、刘敞、江临几等诗人多有唱和。

刘敞知郓州时,韩维在京城任职,读到刘敞郓州乐郊诗文后,也积极加入到唱和的行列,作《奉同原甫郓州乐郊》以相和,从刘敞郓州为政角度进行歌咏,称赞刘敞治郓有惠政,能承继儒家孟子之风,“贤而后能乐”,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着同样的意义。

诗人歌乐郊,以政不以游。

太守名是地,岂非为民谋。

下车布条教,惠爱春风柔。

丹笔平枉讼,赭衣息奸偷。

政和岁亦丰,闾里舞且讴。

及我闲暇时,驾言此淹留。

杂花艳暄朝,翠竹鲜霜秋。

有台下观渔,有堂前抗侯。

觞斝既纷错,管鼓亦喧啾。

都人从公来,小大毕休休。

施设茍异此,且为民所仇。

台高池益深,不若墟与丘。

贤而后能乐,轲言良有由。

聊书太守意,庶几来者求。

刘攽(1023—1089),字贡甫(父),号公非,是刘敞的弟弟。庆历六年(1046)与兄敞同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曾参与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作《汉书》刋误,为世人所称颂。

刘攽得知其兄治郓有政绩,并于乐郊池亭悠游度岁时,他想象着其兄在秋高气爽之日,与侍从一起茄鼓盛宴,品尝着香醇的鲁酒,欣赏着艳丽的齐歌,充满了向往之情,写下《和原甫郓州乐郊诗》:

人事有背向,胜游不长绝。

闻公乐郊行,慷慨矜岁月。

东山翠屏秀,卢水寒玉直。

尚有昔来人,借问宁异昔。

蓤蕖乱幽芳,梧竹凝茂阴。

始知秋意高,讵厌徂岁深。

因宜付乐妨,大巧当不为。

岛鱼皆自欢,贤者能勿违。

华堂庇深沉,皋壤极虚旷。

清池湛明辉,寒郊无近响。

公来会旌斾,公晏盛笳鼓。

鲁酒若醍醐,齐讴艳巴楚。

采芹自胥乐,食葚怀好音。

因成池上篇,为想思归吟。

乐郊池亭建成后,成为郓州胜景,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登临赋诗,诗人毕仲游曾赋《次韵和钱穆父提刑九日登郓州乐郊》诗:

酒面吹花点客衣,

茱萸采尽叶离离。

苍苔不扫迷三径。

绿竹长生任四时。

文会难逢嗟已散,

清欢易失却成悲。

北垣龛石皆陈迹,

赖有曹南慰我思。”

可见,东平乐郊池亭的修建,成为了北宋文坛的一大盛事,体现了北宋文人山水自然审美情趣与超然物外人生理想,也表达了对政通人和、与民同乐的赞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