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算作機遇

什麼算作機遇

機遇這個詞,讓人一聽就不禁充滿興奮,它似乎預示著新的機會的來臨,似乎預示著好運的來臨,我們每一個人都盼望著自己的機遇能夠降臨,卻又每天在抱怨自己沒有合適機遇,那麼機遇都去哪了?什麼樣的機會才能稱得上是機遇?

第一,事在人為,機遇需要你自己去“謀”。

古人有句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句話,既道出了個人主觀意識下的努力謀事,又給自己心靈一層屏障,即使結果不理想也不會給自己帶來太多的負能量。的確,機遇不是憑空而來的,任何事等著天上掉餡餅不是沒有可能,但概率絕對是你無法估計的,甚至度過此生也未能遇上一件這樣的事。這也告訴我們,自己的夢得自己做。有了夢,才能有獲取機遇的動機,從而產生獲取機遇的可能。所以,機遇需要自己用邏輯思維去分析,如何才能步步為營達到自己的目標,而這步步為營,就是靠你自己去謀劃、計劃出可能出現機遇的方式。

第二,心想事成,只有念念不忘,才能發現機遇。

最近,潛意識形態療愈中的“心想事成”理念深入人心,量子物理學說中的“心想事成”理論確實得到科學驗證,但從宏觀角度分析,機遇的遇見恰恰需要我們的心想事成,自己的目標或者夢想,平時若都以鬆懈怠慢的狀態面對,那麼即使當機遇有一天真的降臨,伱也無法識別出這是個機遇,從而讓機遇就在伱的疏忽中飄然流逝。只有心想,才有念念不忘,只有念念不忘,才能讓自己時刻保持大腦警惕,一旦合適的機會降臨,自己才能觸發靈感,意識到機遇的存在,才能發現機遇。

第三,保持堅持,才能撞見機遇。

機遇的識別,需要我們對目標時刻關注從而得到靈感的觸發,但只有堅持才能讓我們有機會撞到機遇,如果無法遇見機遇,也就無談發現機遇。而撞見機遇,需要對目標事務的堅持不懈,只有不斷堅持自己的夢想,才有可能發現機遇;淺嘗輒止或者僅僅是“活在自我想象裡”,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心血來潮,讓撞見機遇的概率變得少之又少,也就無謂後續的發現機遇、抓住機遇。

第四,沒抓住的機遇,會變成你的一道坎。

很多人會認為,機遇因為難得,因此沒抓住也正常。其實大錯特錯,當做一件事或者達到某一目標的機遇有幸被你撞見,又有幸被你識別,可因為某種原因,導致最終沒有通過機遇達到自己的目標,這不僅會給自己帶來惋惜,也更易讓自己陷入自責、認為自己錯失良機而對後來的路缺乏自信,從而影響自己後續的正常發展。然而,當有幸再次遇到類似機遇的時候,會因為上次的失敗從而影響個人心態,導致個人實力沒有充分發揮。所以,當機遇來臨的時候,要爭取一次抓住,不給自己留後路,暫且不說能夠遇到下一次機遇,即使遇見,也給自己心裡帶來一定壓力,影響自我發揮。

所以,什麼是機遇,機遇就是需要你自己“謀”、需要你對目標的總是“念”、需要自我持續的堅持,需要一氣呵成的決心和勇氣,伱才能遇機遇、識機遇、成功地把握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