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於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原為孔子盛讚周武王時期人才鼎盛局面。而在千年越國之地的諸暨,有這麼一處宅院(村落),將這句話提在了門頭上,它就是坐落在紹興市諸暨市斯家宅鄉斯宅村的千柱屋,乃清嘉慶年間當地鉅富斯元儒所建。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千柱屋應該說是諸暨斯宅古村落中的一處,因千根柱而得名,因千根柱而出名,這裡依然居住著眾多的斯姓後人。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相傳千柱屋是斯元儒為四個兒子所建(為兒供房,真的是從古至今的“傳統”啊),兩進十院落千根柱子,最中間的大門廳上刻的是宋代米芾的篆字“ 於斯為盛”為斯氏長盛之寓意。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古時防盜窗,材質為青磚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因為院落眾多,所以乾脆從中軸線直接走起,一路上看到古時的防盜窗以及兩處嵌在牆上的物體,原以為是類似於石獅的鎮宅用處,卻原來是用來栓馬等牲口之用。而斯宅並無石獅鎮守,原因為古時的階級等級,士農工商,商為最末,是不能用石獅鎮門的。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一進中軸線的大門,就看緊閉的大門,挺立的的柱子。這個大門平時緊閉的,只有白事的時候才會打開。其實這裡就能看出,這中軸線的兩進院落是公用的。

除卻中軸線的兩進,邊上8處院落開門即相通,關門亦私密,古時典型的大家族生活方式由此可見一斑。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兩側各有走廊,所以這裡進出行走有“晴不見日,雨不溼鞋”之說。這裡依然居住著不少斯姓後人,不經意間就能看到悠閒自得的老人家。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這裡是典型的磚木混合構築,不管是門頭的青磚還是木門窗欞上都有精美的雕刻,可惜的是很多在文革時期被破壞了,現在只能看到雕刻的輪廓,原本的色彩細節已然無蹤了。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推窗仰望於天,雙目所見即景,這樣典型的中式建築,在這種古宅裡隨處可見,中國古建築的美,總是在這麼不經意間就流露出來。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中庭簷下的磚雕百馬圖,形態各異的馬兒彰顯著雕刻工匠的精湛技藝。對於這樣的地方,很多時候不僅是欣賞其表面的精美,更喜歡這精美之下的故事。

這裡說是百馬圖,其實的數量是不足百,有說是工匠江郎才盡只能雕刻出這個數量,主人家好面子覺得過了五十就是近百,所以成為百馬。也有說因為工匠雕刻了一半因有事而不能繼續,而主人家覺得別的工匠的手藝不能與之匹敵故而留下空白。不管哪種說法,都給這雕刻增添了想象感。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從中軸線出來,後面就是筆鋒書院,是斯宅的私塾,從這一可以看出斯元儒對後代的期望和期許。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從主宅到書院,有一小段距離,拾級而上,滿目的青翠,兩側的樹木眾多,而且看到出年份久遠。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無意中看都的一顆枯木,與邊上的綠意在晴空下形成強烈的對比,似乎像是曾經的朗朗讀書聲被現在的寂靜所取代。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三層的文昌閣,原本沒有臺階,在此讀書的學子由軟梯送上去,放學後再由軟梯下來,可見此處學風的嚴謹。

現在的臺階是後來修建,三樓觸目所見亦是滿眼的綠,滿眼的春色。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從筆鋒書院出來,一路繁華相送。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從斯宅的一進院落離開,隨處看見日常的生活氣息。 雖是百年的建築,可是隻要有人還繼續生活在這裡,這裡鮮活的氣息就一直延綿。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從千柱屋出來,沿著河邊小道,來到一處建築。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這裡依水而建,是民宿,是餐廳,亦是展覽之處。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滿目的古董,想想曾經的嫁女十里紅妝,也真是壯觀的很。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這裡的菜都是當地的廚娘所燒,貌不驚人但味道甚好,吃的很是滿足。

於斯為盛,一幢斯姓宅院在千年越國之地的期許

其實千柱屋只是斯宅古建築群之一,還有其他眾多的:比如胡蘭成曾經私會小三的小洋樓,比如集家廟與私塾為一體的華國公別墅,比如康有為題字的思敏小學等等,有空,不妨靜靜的走走轉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