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軍與“侯”無緣,千古哀榮的背後,有著“難封”的原因

唐朝才子王勃的《滕王閣序》有這樣一句千古名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誠如所言,西漢時期的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李廣列傳》中,也對飛將軍李廣的不公遭遇表示同情。從跟隨漢景帝平定吳王劉濞的七國之亂,到漢武帝時期常年駐兵漢朝隴西郡與匈奴作戰,李廣的戰功履歷遠比同時代的封侯人物要高出很多,可是論功行賞的時候,朝廷對李廣始終隻字不提“封侯拜爵”的事。

飛將軍與“侯”無緣,千古哀榮的背後,有著“難封”的原因

飛將軍李廣畫像

李廣的不幸遭遇,成為後世文人士大夫懷才不遇時以自喻的主題,遂而造就一份李廣式的千古哀榮。從李廣所處的時代來看,應該是漢朝歷史上政治清明的階段,歷經三朝分別是“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此時是朝政嚴明的盛世,那麼李廣難封背後更值得人們去深思,問題到底出在哪。

外部環境來看,始終不符合皇帝的用人口味

按常理來說,李廣屬於朝廷中過老資格的人物,先後經歷過“漢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以封建社會按資排輩的用人理念,李廣怎麼也得混個侯爺。可是這當中有個很重要的規則,那就是要符合封建帝王的個人喜好,造成李廣不幸的外部因素恰恰在此。

飛將軍與“侯”無緣,千古哀榮的背後,有著“難封”的原因

李廣身先士卒,衝鋒陷陣

用李廣的話說,自己一生踩不到皇帝的用人“節奏點”(即皇帝的用人喜好),具體又是指什麼呢?

文帝持重,喜老不喜壯;景帝仁德,喜文不喜武;武帝英武,喜壯不喜老。

李廣年輕二十郎當的時候,正逢漢文帝執政,文帝為人老持穩重,提拔任用官員喜歡那些資格比較老的舊臣;景帝執政時期,漢朝進入空前發展的快速軌道,國家沒有大規模的戰事,此時漢朝的文風十分盛行,朝廷對文官的重視程度要遠遠超過武將;到漢武帝一朝,劉徹喜歡四處征戰,特別喜歡與漠北的匈奴比劃,劉徹本身有著極大的開創精神,喜歡重用有幹勁的年輕人,誕生出像霍去病這樣的少年將領,不幸的是此時的李廣已是接近老年。

所以說,從客觀的外部環境來看,李廣的分析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家天下的封建社會,朝廷用人的策略基本上是皇帝一人說了算,這是李廣無法改變的。

飛將軍與“侯”無緣,千古哀榮的背後,有著“難封”的原因

景帝儒雅不喜武功

自身角度來看,李廣的性格上存在多種缺陷

李廣雖然帶兵作戰時,能夠身先士卒,與將士同飢渴共露宿,但為人處事方面上,李廣的性格比較暴躁、心胸狹隘。這一點司馬遷的《史記》中沒有做絲毫的遮掩,有多處故事明確記載。

① 李廣殺降“武功征服有餘,收買人心不足”

封建漢朝時期,巫蠱占卜之術盛行。李廣看到同僚基本上得以封侯,內心中難免有些苦悶,便去找故交星象家王朔給自己看看。李廣覺得自己一生參與跟匈奴的所有作戰,功勞也有不少,比自己官職小的偏將校尉都能夠獲得侯爵,自己至今連塊封地沒有,原因到底出在哪?

王朔沉吟片刻問李廣,將軍可曾有什麼後悔的事情。

飛將軍與“侯”無緣,千古哀榮的背後,有著“難封”的原因

羌人來降,慘遭李廣殺害

李廣說,大丈夫為國捐軀,衝鋒陷陣沒有任何後悔可言。如果說內疚的事倒還真有,早年做隴西太守的時候,有一股羌人不滿當地豪強壓迫,起兵反叛。我曾許諾他們降者不殺,他們才放心戒備來到營帳請求歸降。這800多人的羌兵剛到軍營,便被我全部誅殺,至今耿耿於懷。

王朔說,著呀,為將者最大的罪孽便是殺降將,這可能是將軍種下的因果,所以一直不得封侯吧。

從李廣殺降的事件中,說明李廣對待異族有著主觀上的偏見,雖有策馬搭功征服異族的能力,卻沒有以德服人收服人心的才能,是漢朝朝廷認為李廣不足以為侯的原因之一。

② 氣度太小,公報私仇誅殺霸陵亭守尉

李廣賦閒時期,經常與藍田縣前穎陰侯之孫灌強相約出去打獵。兩人是推心置腹的好友,一邊打獵一邊遊玩,不知不覺跑出去上百里地,折返途徑霸陵亭的時候已經深夜。此時,城門已經關閉,因為漢朝為了防止匈奴侵擾,有著禁宵的規定。

飛將軍與“侯”無緣,千古哀榮的背後,有著“難封”的原因

李廣誅殺霸陵亭尉

李廣便在城門樓底下喊話說,我乃前將軍李廣,請開城門放行。

霸陵亭守尉出於職責,沒有答應李廣的要求,說即便是現任將軍都不得破壞規矩,何況前將軍。

後來,匈奴進犯霸陵亭,殺死霸陵亭太守,霸陵將軍轉移作戰的時候戰死。朝廷便命李廣帶兵奪回霸陵亭,李廣的要求是霸陵亭守尉要與自己一同前行。等到收服霸陵亭後,李廣為了報復一己私仇,公然誅殺霸陵亭尉。

朝廷出於用人的需要,沒有深究此事,但是也能夠看出李廣的心胸實在太過狹隘。守尉當年不放李廣入城,這是恪守職責的表現,李廣看來卻是故意刁難,由此可以看出李廣睚眥必報的氣度。

飛將軍與“侯”無緣,千古哀榮的背後,有著“難封”的原因

李廣彎弓搭箭形象圖

③ 喜歡冒險,帶兵作戰不夠謹慎

李廣性格方面還有一處巨大的“缺陷”是善與冒險。作為武將常年過著“刀頭舔血”的日子有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作為個人冒險沒什麼問題,可是作為將領來說,冒的是江山社稷的風險。皇帝決不允許自己養的兵和賦稅來的糧草有任何閃失。

李廣的冒險精神在眾多名將中十分特別。他有著一定的“強迫症”,比如與匈奴作戰的時候,李廣要求自己射箭的命中率必須達到“箭無虛發”,為了保障命中率,李廣必須要與敵人近距離接觸,總是要等到敵人靠近自己數十步之內的時候,彎弓搭箭射殺敵人。

常在河邊走,沒有不溼鞋。李廣的打仗風格,使得他自己經常遭受敵人的箭傷。雖然李廣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可在朝廷眼裡總是要為他提心吊膽。李廣忘記一點,作為將領身先士卒獲得眾將士擁戴是將領治軍能力的體現。

飛將軍與“侯”無緣,千古哀榮的背後,有著“難封”的原因

李廣作戰喜歡近距離衝殺

可是,征伐的士兵和出資的糧草都是皇家的。皇帝為了大局的考慮絕不會給自己製造沒必要的風險成本。再深入地分析,以皇帝的角度來看,李廣有些自負,喜歡拿著軍國大事來“開玩笑”。

所以,綜合內外兩部分原因來看,李廣難封是有著必然的原因。同為漢景帝時期的將領公孫昆邪曾評價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作為當事人李廣不是沒有完全察覺其中的因由。可能是自古才子多傲氣,李廣有些恃才自傲,並不想與現實和自我妥協。最終,落得個“迷道自盡”的結局,實在有些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