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者做到这几个方面,一定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拥护

讲一个历史故事,出自子张与孔子的对话。

子张又一次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就是说,如何做可以从事政务呢,他想听听老师的看法。

孔子回答说:“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五种美德,去除四方面不好的行为,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政务人员,就可以踏入仕途从政了。

子张听完,非常想知道具体是哪五种美德,就问:“何谓五美?”

孔子说五种美德分别是:给人民恩惠,却不有所耗费;让民众劳作,人民却没有怨言;有欲望,却不贪求;安泰坦然,却不自大;充满威严,但不凶猛。

从政者做到这几个方面,一定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拥护

子张对孔子的回答很感兴趣,就让老师更深入地谈谈这五种美德。接下来孔子就分别的解释了这五方面。

他说:把人民的劳动所得,留给人民,而不占为己有,这不就是即给了人民好处而政府又没有任何耗费吗?

孔子这句话谈的其实是藏富于民。就是说,人民通过辛勤劳作合法致富,政府不能与民争利,把属于人民的财富留给人民,不能通过高额税赋的手段把人民创造的财富收刮过去。

人民通过合法的手段能够取得财富,提高生活质量,体现生命价值,这可以很好地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和进取心,政府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什么消耗。孔子在此谈的其实就是富民,他认为这是为政者的一大美德。

从政者做到这几个方面,一定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拥护

第二个美德是按照时节合理使用人民。孔子接着说:选择合适的时机去役使民众,就可以避免人民因政府的差使而产生怨言。

古时,政府有很多的社会工程需要差使民众,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与农忙时节产生冲突,如果在收获耕种的季节去差使民众,就会导致民怨沸腾。孔子认为使民以时是为政者的第二美德。

第三个美德是有欲望但不贪求。孔子承认人的原始欲望,所谓“食色性也”,人人都有很多的原始欲望,为政者也不除外。但是一个优秀的为政者应该对自身的欲望进行约束,不能因为个人的欲望而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来。

从政者做到这几个方面,一定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拥护

第四个美德是安泰但不自大。安泰指的是从容坦然,一个优秀的为政者应该有举重若轻的智慧,但不能因为自己是领导者就表现出骄傲自满的一面。有才能而又谦虚谨慎,孔子认为这是为政者的一项修炼。

第五种美德,是威而不猛。作为一名为政者,应该保持端庄的形象,认真而严肃,让人看上去有一种正派的威严感。虽然有威严,但神情和气,接人待物充满亲和力,不会因为严肃而让人产生距离感,这也是为政者应该注意的。孔子认为一个人威严而又让人愿意接近,也是一种美德。

从政者做到这几个方面,一定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拥护

讲完这这五种美德,子张又进一步追问四种恶行分别有哪些?

孔子说:没有经过教导就去惩戒犯错的民众,这是对民众的虐待;没有告知规则,就去考察身边人,这是暴躁;纪律一直很松懈,却让一时间快速好转,这是盗贼行为;给人好处,却出手吝啬,这是小气

孔子分别又谈了四个方面的恶习。在孔子看来,没有正确的引导人民,没有树立其社会行为规则都是为政者的过失。除此外,他还强调为政者不能有急功近利之心,如果凡事都想短期见到结果,那和盗贼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都是在走捷径罢了。

同时,他还认为一个为政者要善于与身边人分享成功果实,做人不能过于小气,这也是团结身边人的方法。

从政者做到这几个方面,一定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拥护

孔子在回答子张之问时,谈到的“五美四恶”,在今天看来也是不过时的,作为一个领导者,完全可以借鉴学习。

如果当下的为政者能够做到这些美德,摒弃那些不良恶行,一定是一位出色的从政人员,定会得到人民的信任与爱戴。只是很遗憾,往事越千年,这样的为政者,总是很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