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專權肆虐千年,為何偏偏在唐朝的危害與影響最大?

宦官專權肆虐千年,為何偏偏在唐朝的危害與影響最大?

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權,

一直盤踞著一個對歷史頗有影響力的

特殊群體——宦官。

每次提到官宦,

人們就會想到宦官干政所犯下的

諸多罪惡,

雖說中國封建王朝的歷朝歷代

都少不了宦官之禍,

但最令人感到驚訝的莫過於

唐朝的宦官之禍。

歷史學家曾言:“東漢及前明官宦專權烈矣,然猶切主權以肆虐天下,至唐則官宦之權反在主之上,立君,弒君,廢君,有同兒戲,實古來未有之變也。”

唐初政治清明,宦官地位很低,只負責宮內的雜務、守衛和清掃等事宜,無權過問軍政大事。但到了李隆基當皇帝時,宮廷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宦官的地位迅速提升。

韋后亂政時,李隆基由於宦官高力士(公元684年—公元762年)幫助,得以裡應外合攻入皇宮中剷除了韋氏。這件事後,內廷中太監的地位得以提升。在李隆基當皇帝期間,宦官激增至3000人,其中五品以上的宦官達千餘人,高力士甚至被封將軍,並且得以在宮中參與議政。開元末年以後,高力士已具備審閱大臣奏章,小事由其處理,大事才由皇帝裁決的權力。當時,諸王公主稱高力士為“阿翁”,太子稱其為“二兄”。此外,李隆基還委派宦官監軍到藩國出使等重任。不過,此時宦官勢力雖然已經抬頭,但對皇帝還是唯命是從,不敢自作主張。且高力士也是十分忠於唐朝的忠臣。

安史之亂後,由於李亨即位曾經憑藉宦官李輔國(公元704年—公元762年,本名靜忠,後賜名護國,又改為輔國,唐肅宗時當權宦官)的幫助,因此在李亨即位後對李輔國極為寵信,並且讓其掌管禁兵,甚至升任為兵部尚書。此後,宦官逐漸掌握了軍權和財權,皇權開始削弱。

李輔國之後,李亨又任命宦官魚朝恩(公元722年—公元770年),唐朝時期宦官,瀘州瀘川(今四川瀘縣)人。歷經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三朝,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並且在皇宮內寵信許多宦官。魚朝恩的出現標誌著唐朝內廷宦官的亂政開始,當時許多將領諸如郭子儀、李光弼等均受到魚朝恩的牽制,導致國內許多戰事的延誤、西北方外患的侵入等。

此後,宦官越來越專擅,甚至掌握了國家的財政,恣意妄為。

唐代宗李豫(公元726年—公元779年)以後,宦官得以充內樞密使,掌管機密、承宣詔旨,權力越來越大。此外,宦官還擁有了自己的武力,地位愈加鞏固。在唐朝宦官全盛期,宦官具有任免將相的權力,地方上節度使也多從禁軍中招用。由於宦官掌握大權,藩鎮於是多引為內援;宦官為了增加自己的實力,以便控制皇帝,也多引藩鎮為外援。

唐德宗李適時所設護軍中尉二人、中護軍二人,全以宦官充任,統率左右神策軍、天威軍等禁軍。從此,宦官掌典禁軍成為定製。

宦官擅權給整個中晚唐社會帶來了極大災難。那些宦官為了自己的利益,動輒在百姓饑荒之時扣糧,並且假傳聖旨苛捐重稅,魚肉百姓。宦官還可以殺死並廢立皇帝。唐朝後期的唐順宗、唐憲宗、唐敬宗皇帝皆死於宦官之手,而唐穆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唐昭宗也都是由宦官擁立的。從唐憲宗起到唐亡,皇帝都形同傀儡,其中唐宣宗等皇帝雖曾意圖中興,但是都告失敗了。宦官甚至一度成為唐朝的實際統治者,而宰相、大臣則成為宦官的附庸,即“南衙”(外朝)成為“北司”(內朝)的附屬機構。

宦官集團在面對朋黨之爭時,內部也出現了分裂,但最終一致對付外朝大臣,外朝大臣也相機應變。一些不甘心受宦官集團支配的朝臣也曾進行過革除弊政、削奪宦官權力的努力,比如唐順宗李誦(公元805年在位)時期的“永貞革新”和“二王八司馬”事件以及唐文宗李昂時期的“甘露之變”,但結果是相關大臣或被貶或被殺,宦官勢力更加難以動搖。從此,“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這種混亂局面一直延續到唐末。

宦官專權肆虐千年,為何偏偏在唐朝的危害與影響最大?

(中國文史出版社 16開 68.00元)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