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論語述而篇

zǐ yuē shù ér bú zuò xìn ér hào gǔ qiè bǐ yú wǒ lǎo péng

子 曰:述 而 不 作,信 而 好 古,竊 比 於 我 老 彭。

【註釋】述:闡述、傳述已有的。


作:創始,創作,創造。


竊:私下,私自。


老彭:商代的賢大夫彭祖。


【大意】孔子說:“只傳述舊章,不創制新作,篤信、愛好古代的文化,我私自和老彭相比擬。”

zǐ yuē mò ér zhì zhī xué ér bú yàn huì rén bú juàn hé yǒu yú

子 曰:默 而 識 之,學 而 不 厭,誨 人 不 倦,何 有 於

wǒ zāi

我 哉。

【註釋】識:同“志”,記住。


厭:本義指吃飽,引申為滿足。


誨:教導,教誨。


何有於我哉:對於我有什麼困難呢?一說,我做到了哪些呢?


【大意】孔子說:“默默記住所見所聞,勤奮學習永不滿足,耐心教導別人不倦怠,這三件事在我有什麼困難呢?”

zǐ yuē dé zhī bù xiū xué zhī bù jiǎng wén yì bù néng xǐ bú shàn

子 曰:德 之 不 修,學 之 不 講,聞 義 不 能 徙,不 善

bù néng gǎi shì wú yōu yě

不 能 改,是 吾 憂 也。

【註釋】修:動詞,修養。


義:正確,合乎道義的事情。


徙(xǐ):原指遷移,這裡是遷從,改變自己使行為更接近義。


不善:不好的,指錯誤、缺點。


是:代詞,這些。


【大意】孔子說:“品德不加以修養,學問不加以講習,聽到合於義的道理不能去照著做,有缺點卻不能改正,這是我所憂慮的。”

zǐ zhī yàn jū shēn shēn rú yě yāo yāo rú yě

子 之 燕 居,申 申 如 也,夭 夭 如 也。

【註釋】燕居:指閒居。燕,同“宴”,閒適,安逸。


申申:舒適,和暢。


如:像……的樣子。


夭夭(yāo):愉快。


【大意】孔子閒居在家時,心情舒適、和暢,神色愉快。

zǐ yuē shèn yǐ wú shuāi yě jiǔ yǐ wú bú fù mèng jiàn zhōu gōng

子 曰:甚 矣 吾 衰 也!久 矣 吾 不 復 夢 見 周 公。

【註釋】衰:衰老。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成王(姬頌)的叔叔,是魯國第一個國君。傳說他制定了西周的禮樂政治制度,輔佐周成王安定天下,為孔子所崇尚。孔子盛年一直想行周公之道,可是沒有實現,所以有力不從心的感嘆。


【大意】孔子說:“我衰老得多麼厲害啊!我很久沒有再夢見周公了!”

zǐ yuē zhì yú dào jù yú dé yī yú rén yóu yú yì

子 曰:志 於 道,據 於 德,依 於 仁,遊 於 藝。

【註釋】志:心之所向。


據:遵守,執守。


依:依照,不違背。


遊:游泳,引申為玩習,熟悉,學習。


藝:禮、樂、射、御、書、數為六藝,是古代學生的功課內容。


【大意】孔子說:“以道為志向,堅守德,不違背仁,在六藝中游習。”

zǐ yuē zì xíng shù xiū yǐ shàng wú wèi cháng wú huì yān

子 曰:自 行 束 修 以 上,吾 未 嘗 無 誨 焉。

【註釋】自行:主動做……。


束脩(xiū):乾肉,也叫脯。每條叫一脡(tǐnɡ),十脡是一束。束脩即十條幹肉。古代人見面會帶上禮物,束脩是薄禮。


未嘗:未曾,從來沒有。


【大意】孔子說:“凡是願意主動帶著十脡乾肉這樣的薄禮來的人,我從沒不給予指導、教誨的。”

zǐ yuē bú fèn bù qǐ bù fěi bù fā jǔ yī yú bù yǐ sān yú

子 曰:不 憤 不 啟,不 悱 不 發,舉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fǎn zé bú fù yě

反,則 不 復 也。

【註釋】憤:努力思考而沒有找到答案。


悱(fěi):想說卻表達不出來。


隅(yú):角,角落。這句是“啟發”和“舉一反三”兩詞的出處。


【大意】孔子說:“不到學生苦苦思考而仍不理解的時候不去啟示他,不到學生想說卻又說不出的時候不去啟發他;告訴他一隅,他卻不能以此推知其他三隅,便不要再教他了。”

zǐ shí yú yǒu sāng zhě zhī cè wèi cháng bǎo yě

子 食 於 有 喪 者 之 側,未 嘗 飽 也。

【註釋】哭:弔喪時哭泣。

【大意】孔子在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從未吃飽過。

zǐ yú shì rì kū zé bù gē

子 於 是 日 哭,則 不 歌。

【大意】孔子在那天弔喪哭過,就不再唱歌了。

zǐ wèi yán yuān yuē yòng zhī zé xíng shě zhī zé cáng wéi wǒ yǔ ěr

子 謂 顏 淵 曰:用 之 則 行,舍 之 則 藏,惟 我 與 爾

yǒu shì fú zǐ lù yuē zǐ xíng sān jūn zé shuí yǔ zǐ yuē bào hǔ píng

有 是 夫。子 路 曰:子 行 三 軍 則 誰 與?子 曰:暴 虎 馮

hé sǐ ér wú huǐ zhě wú bù yǔ yě bì yě lín shì ér jù hào móu

河,死 而 無 悔 者,吾 不 與 也。必 也 臨 事 而 懼,好 謀

ér chéng zhě yě

而 成 者 也。

【註釋】舍:捨棄不用。


行三軍:出兵。三軍,當時一個大國所有的軍隊。


與:共事。


暴虎:徒手與老虎搏鬥。


馮(pínɡ)河:指沒有船徒步趟過大河。


【大意】孔子對顏淵說:“用我就去幹,不用我就去隱藏起來,只有我和你能這樣了!”子路說:“要是出兵打仗,您會和誰共事呢?”孔子說:“徒手打虎,徒步趟過大河,即使死了也不悔悟的人,我是不會和他一起的。我要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小心,善於謀略而有成功把握的人。”

zǐ yuē fù ér kě qiú yě suī zhí biān zhī shì wú yì wéi zhī

子 曰:富 而 可 求 也,雖 執 鞭 之 士,吾 亦 為 之。

rú bù kě qiú cóng wú suǒ hào

如 不 可 求,從 吾 所 好。

【註釋】富而可求:指可以用正當方法求得財富。


執鞭之士:手裡拿著皮鞭的差役。


好(hào):愛好。


【大意】


孔子說:“財富如果可以求取,就是手拿皮鞭的差役我也去做。如果財富不可以求取,那就去做我喜歡的事情。”


zǐ zhī suǒ shèn zhāi zhàn jí

子 之 所 慎:齊、戰、疾。

【註釋】齊:同“齋”。古代祭祀之前的齋戒,要求不喝酒、不吃葷,不與妻妾同房,需沐浴等。孔子曾說:“我不與祭,如不祭。”所以對於祭祀之前的齋戒也要求虔誠。


戰:戰爭。因為戰爭關係國家的存亡、人民的安危。


疾:疾病。關係人的生死。


【大意】孔子小心謹慎地對待的事情是:齋戒、戰爭、疾病。

zǐ zài qí wén sháo 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 yuē bù tú wéi yuè zhī

子 在 齊 聞 韶,三 月 不 知 肉 味。曰:不 圖 為 樂 之

zhì yú sī yě

至 於 斯 也。

【註釋】韶(sháo):傳說虞舜時創制的樂曲。參見《八佾第三》第二十五章注。


三月:約數,不是確切地指三個月,而是指好幾個月,很長時間。


【大意】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幾個月以來吃肉都不知道滋味。他說:“沒想到音樂的美妙有到這等境地的。”

rǎn yǒu yuē fū zǐ wèi wèi jūn hū zǐ gòng yuē nuò wú jiāng wèn

冉 有 曰:夫 子 為 衛 君 乎?子 貢 曰:諾,吾 將 問

zhī rù yuē bó yí shū qí hé rén yě yuē gǔ zhī xián rén yě

之。入,曰:伯 夷、叔 齊 何 人 也?曰:古 之 賢 人 也。

yuē yuàn hū yuē qiú rén ér dé rén yòu hé yuàn chū yuē fū zǐ bú

曰:怨 乎?曰:求 仁 而 得 仁,又 何 怨。出,曰:夫 子 不

wèi yě

為 也。

【註釋】為:贊成,幫助。


衛君:衛靈公的孫子衛出公,姓蒯(kuǎi),名輒(zhé)。衛靈公本來是立兒子蒯聵為太子,蒯聵因為謀殺衛靈公的夫人南子未成,被驅逐,逃到晉國。衛靈公死後,蒯聵的兒子蒯輒當了國君。這時蒯聵回到衛國,並與兒子爭奪王位。這裡父子爭位的事與伯夷、叔齊互相讓位的古事形成比較。


伯夷、叔齊:見《公冶長第五》第二十三章注。


【大意】冉有說:“老師會贊成衛出公嗎?”子貢說:“嗯,我去問問他。”子貢就進屋去說:“伯夷、叔齊是什麼樣的人呢?”孔子說:“是古代的賢人。”子貢說:“他們互相推讓君位,實際上心裡會有怨恨嗎?”孔子說:“他們追求仁德,而最終得到了仁德,有什麼怨恨呢?”子貢走出來說:“老師不會贊成衛君的。”

zǐ yuē fàn shū shí yǐn shuǐ qǔ gōng ér zhěn zhī lè yì zài qí zhōng

子 曰:飯 疏 食 飲 水,曲 肱 而 枕 之,樂 亦 在 其 中

yǐ bù yì ér fù qiě guì yú wǒ rú fú yún

矣。不 義 而 富 且 貴,於 我 如 浮 雲。

【註釋】飯:用作動詞,吃。


疏食:指粗糙的飯食,粗糧。


水:古代以湯、水對稱,湯是熱水,水是冷水。


肱(ɡōnɡ):胳膊。


【大意】孔子說:“吃粗糧喝涼水,彎起胳膊做枕頭枕著,樂趣也在這其中了。用不義手段取得的富貴,對我而言就像天上的浮雲。”

zǐ yuē jiā wǒ shù nián wǔ shí yǐ xué yì kě yǐ wú dà guò yǐ

子 曰:加 我 數 年,五、十 以 學 易,可 以 無 大 過 矣。

【註釋】加:增加,增添。


五十:古人認為50歲是老年的開始。


《易》:又稱《周易》、《易經》,是古代用來占卜的書,表現了許多古代的哲學觀念。


【大意】孔子說:“給我增加幾年,五十歲時去學習《易經》,就可以不犯大的過錯了。”

zǐ suǒ yǎ yán shī shū zhí lǐ jiē yǎ yán yě

子 所 雅 言,詩 書 執 禮,皆 雅 言 也。

【註釋】雅言:當時中國通行的語言,春秋時各國語言不能統一,西周的政治中心的語音被作為標準音,就是雅言,相當於今天的普通話。孔子日常講話用魯國方言,但在誦讀《詩》《書》和主持禮儀時用雅言。

【大意】孔子說話,有時用雅言,誦讀《詩經》、《尚書》,主持儀禮都用雅言。

yè gōng wèn kǒng zǐ yú zǐ lù zǐ lù bú duì zǐ yuē rǔ xī bù

葉 公 問 孔 子 於 子 路。子 路 不 對。子 曰:汝 奚 不

yuē qí wéi rén yě fā fèn wàng shí lè yǐ wàng yōu 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曰,其 為 人 也,發 憤 忘 食,樂 以 忘 憂,不 知 老 之 將

zhì yún ěr

至 雲 爾。

【註釋】葉公:葉,音shè。葉公姓沈名諸梁,楚國的大夫,封地在葉城(今河南葉縣南),所以叫葉公。


對:應答,回答。


女:同“汝”。


奚:為什麼。


云爾:如此而已,罷了。


【大意】葉公向子路問到孔子的為人,子路不知道怎樣回答。孔子說:“你為何不說:‘他的為人啊,發憤得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連憂愁也忘了,連自己的衰老就要到來也不知道。’”

zǐ yuē wǒ fēi shēng ér zhī zhī zhě hào gǔ mǐn yǐ qiú zhī zhě yě

子 曰:我 非 生 而 知 之 者,好 古,敏 以 求 之 者 也。

【大意】孔子說:“我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是因為我愛好古代文化,勤奮學習得到的啊!”

zǐ bù yǔ guài lì luàn shén

子 不 語:怪、力、亂、神。

【大意】孔子平常不講怪異、暴力、悖亂、神道。

zǐ yuē sān rén xíng bì yǒu wǒ shī yān 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

子 曰:三 人 行,必 有 我 師 焉。擇 其 善 者 而 從 之,

qí bú shàn zhě ér gǎi zhī

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

【大意】孔子說:“如果三個人一起走,當中必定會有能做我老師的人。選擇他的長處學習,以他的短處作為自己改正的參照。”

zǐ yuē tiān shēng dé yú yǔ huán tuí qí rú yǔ hé

子 曰:天 生 德 於 予,桓 魋 其 如 予 何。

【註釋】

桓魋(tuí):宋國的司馬,主管軍事。本名向魋,因為是宋桓公的後代,又叫桓魋。孔子周遊列國經過宋國,和弟子在大樹下演習儀禮,桓魋來砍倒大樹,並想殺孔子。弟子們催他快些走,孔子說了這番話。

【大意】孔子說:“上天使我有這樣的品德,桓魋能把我怎樣?”

zǐ yuē èr sān zǐ yǐ wǒ wéi yǐn hū wú wú yǐn hū ěr wú wú

子 曰:二 三 子 以 我 為 隱 乎,吾 無 隱 乎 爾,吾 無

xíng ér bù yǔ èr sān zǐ zhě shì qiū yě

行 而 不 與 二 三 子 者,是 丘 也。

【註釋】二三子:諸位弟子。

【大意】孔子說:“諸位以為我對你們隱瞞了什麼嗎?我沒有隱瞞啊!我沒有什麼行為不能坦白告訴你們,這就是我啊。”

zǐ yǐ sì jiào wén xíng zhōng xìn

子 以 四 教:文、行、忠、信。


行:德行,品行。


忠:忠誠。


信:守信用。


【大意】孔子從四個方面來教育學生:文化典籍知識,品行修養,忠誠老實,守信用。


zǐ yuē shèng rén wú bù dé ér jiàn zhī yǐ dé jiàn jūn zǐ zhě

子 曰:聖 人 吾 不 得 而 見 之 矣,得 見 君 子 者,

sī kě yǐ zǐ yuē shàn rén wú bù dé ér jiàn zhī yǐ dé jiàn yǒu héng

斯 可 矣。子 曰:善 人 吾 不 得 而 見 之 矣,得 見 有 恆

zhě sī kě yǐ wū ér wéi yǒu xū ér wéi yíng yuē ér wéi tài nán hū

者 斯 可 矣。亡 而 為 有,虛 而 為 盈,約 而 為 泰,難 乎

yǒu héng yǐ

有 恆 矣。

【註釋】聖人:品德最高的人。


君子:才德出眾的人。


斯:就,則。


善人:心性、行為善良的人。


有恆者:有恆心能堅持德行,用心不二的人。


亡:同“無”。


盈:充盈,充實。


約:窮困。


泰:這裡是奢侈的意思。


【大意】孔子說:“聖人我是不可能見到了!能看見君子就可以了。”孔子又說:“善人我是不可能見到了!能見到有恆心的人就可以了。沒有卻裝作有,空虛卻裝作充實,窮困卻裝作奢華,這樣的人是很難有恆心的。”

zǐ diào ér bù gāng yì bù shè xiǔ

子 釣 而 不 綱,弋 不 射 宿。

【註釋】綱:本義是提網的大繩,用它來橫在水流上,繫著許多魚鉤來釣魚。


弋(yì):用帶繩的箭來射鳥。


宿:歇宿了的鳥。


【大意】

孔子用釣竿釣魚,不用大綱,用帶繩的箭射鳥,不射歇宿的鳥。

zǐ yuē gài yǒu bù zhī ér zuò zhī zhě wǒ wú shì yě duō wén

子 曰:蓋 有 不 知 而 作 之 者,我 無 是 也;多 聞,

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 duō jiàn ér zhì zhī zhī zhī cì yě

擇 其 善 者 而 從 之,多 見 而 識 之,知 之 次 也。

【註釋】識:同“志”,記憶。


知之次也:比“生而知之”次一等。


【大意】孔子說:“大概有一種不懂卻妄自造作的人,我沒有這樣的事。多聽,選擇其中好的接受依從,多看,記在心裡,這是僅次於‘生而知之’的知了。

hù xiāng nán yǔ yán tóng zǐ jiàn mén rén huò zǐ yuē yǔ qí jìn

互 鄉 難 與 言,童 子 見,門 人 惑。子 曰:與 其 進

yě bù yǔ qí tuì yě wéi hé shèn rén jié jǐ yǐ jìn yǔ qí jié yě

也,不 與 其 退 也。唯 何 甚。人 潔 己 以 進,與 其 潔 也,

bù bǎo qí wǎng yě

不 保 其 往 也。

【註釋】互鄉:地名。


見:同“現”。


與:贊成,稱許。


保:守,追究的意思。


往:以前,以往。


【大意】互鄉的人不講道理,難以與之交談。有個互鄉的小孩卻受到孔子的接見,弟子們感到很疑惑,孔子說:“我讚許他上進,不讚許他後退,何必做得太過分呢?人潔身自好追求進步,我讚許他的潔身自好,而不追究他的過去。”

zǐ yuē rén yuǎn hū zāi wǒ yù rén sī rén zhì yǐ

子 曰:仁 遠 乎 哉?我 欲 仁,斯 仁 至 矣。

【大意】孔子說:“仁距離我遠嗎?我想做到仁,仁就到來了。”

chén sī bài wèn zhāo gōng zhī lǐ hū kǒng zǐ yuē zhī lǐ kǒng zǐ

陳 司 敗 問:昭 公 知 禮 乎?孔 子 曰:知 禮。孔 子

tuì yī wū mǎ qī ér jìn zhī yuē wú wén jūn zǐ bù dǎng jūn zǐ yì

退。揖 巫 馬 期 而 進 之 曰:吾 聞 君 子 不 黨,君 子 亦

dǎng hū jūn qǔ yú wú wéi tóng xìng wèi zhī wú mèng zǐ jūn ér zhī lǐ

黨 乎?君 取 於 吳,為 同 姓,謂 之 吳 孟 子。君 而 知 禮,

shú bù zhī lǐ wū mǎ qī yǐ gào zǐ yuē qiū yě xìng gǒu yǒu guò

孰 不 知 禮!巫 馬 期 以 告。子 曰:丘 也 幸,苟 有 過,

rén bì zhī zhī

人 必 知 之。

【註釋】陳司敗:陳國的司寇,主管司法。


昭公:魯國國君,姓姬,名裯(chóu),“昭”是死後的諡號。


揖(yī):作揖,拱手行禮。


巫馬期:孔子的學生,姓巫馬,名施,字子期。


黨:偏袒。


取:同娶。


吳孟子:魯昭公的夫人。春秋時國君夫人的稱號一般為她出生的國名加上她的姓。昭公夫人生於吳國,吳國與魯國都是姬姓,按周禮規定同姓不能通婚,所以魯昭公不稱她為吳姬,而稱她為吳孟子(孟,指長女;子,宋國的姓)。孔子遵守周禮:“為尊者誨,為賢者誨,為親者誨”,說自己有錯。


【大意】陳司敗問:“魯昭公懂得禮嗎?”孔子說:“懂禮。”孔子出來後,陳司敗向巫馬期作了個揖走近他說:“我聽說君子無所偏袒,難道君子也會偏袒人嗎?魯國國君娶了吳國的女子,是同姓,稱她為吳孟子。魯君要是懂禮,還有誰不懂禮呢?”巫馬期把這些告訴孔子。孔子說:“我真幸運,如果有錯誤人家一定會知道。”

zǐ yǔ rén gē ér shàn bì shǐ fǎn zhī ér hòu hè zhī

子 與 人 歌 而 善,必 使 反 之,而 後 和 之。

【註釋】反:反覆。


和(hè):唱和。


【大意】孔子與別人唱歌,如果別人唱得好,就一定會讓人再唱一遍,然後自己跟著唱和。

zǐ yuē wén mò wú yóu rén yě gōng xíng jūn zǐ zé wú wèi zhī

子 曰:文,莫 吾 猶 人 也,躬 行 君 子,則 吾 未 之

yǒu dé

有 得。

【註釋】莫:這裡為表示推測意義的詞,可譯為大概。

【大意】孔子說:“文化知識我大概和別人差不多。至於身體力行做一個君子,我還沒成功。”

zǐ yuē ruò shèng yǔ rén zé wú qǐ gǎn yì wéi zhī bú yàn huì

子 曰:若 聖 與 仁,則 吾 豈 敢,抑 為 之 不 厭,誨

rén bú juàn zé kě wèi yún ěr yǐ yǐ gōng xī huá yuē zhèng wéi dì zǐ

人 不 倦,則 可 謂 雲 爾 已 矣。公 西 華 曰:正 唯 弟 子

bù néng xué yě

不 能 學 也。

【註釋】抑:表示轉折,抑或,或者。


為之:指聖與仁。


云爾:如此,這樣。


【大意】孔子說:“若說到聖和仁,我哪裡敢當?在這方面學習不厭倦,教導別人不倦怠,抑或可以這樣說吧。”公西華說:“這正是我們弟子們學不到的。”

zǐ jí bìng zǐ lù qǐng dǎo zǐ yuē yǒu zhū zǐ lù duì yuē yǒu

子 疾 病,子 路 請 禱。子 曰:有 諸?子 路 對 曰:有 zhī lěi yuē dǎo ěr yú shàng xià shén qí zǐ yuē qiū zhī dǎo jiǔ yǐ

之,誄 曰:禱 爾 於 上 下 神 祇。子 曰:丘 之 禱 久 矣。

【註釋】疾病:病得很重。疾,生病。“疾”“病”連用,指病情嚴重。


禱:向鬼神祈禱。


有諸:諸,“之於”的合音。意為:有這樣的事嗎。


誄(lěi):對死者表示哀悼的文章。


神:指天神。


祗(qí):為地神。


【大意】孔子病得很重,子路去祈禱求福。孔子說:“有這回事嗎?”子路回答說:“有這事。《誄》文說:‘為您向天神地祗祈禱。’”孔子說:“我已經祈禱很久了!”

zǐ yuē shē zé bú xùn jiǎn zé gù yǔ qí bú xùn yě nìng gù

子 曰:奢 則 不 遜,儉 則 固;與 其 不 遜 也,寧 固。

【註釋】孫:同“遜”,謙遜。


固:固陋,寒傖。


【大意】孔子說:“奢侈就會不謙遜,節儉就會卑陋。與其不謙遜,寧可卑陋。”

zǐ yuē jūn zǐ tǎn dàng dàng xiǎo rén cháng qī qī

子 曰:君 子 坦 蕩 蕩,小 人 長 戚 戚。

【註釋】坦蕩蕩:平,寬廣。


長慼慼:總是患得患失,憂慮的樣子。


【大意】孔子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經常侷促憂愁。”

zǐ wēn ér lì wēi ér bù měng gōng ér ān

子 溫 而 厲,威 而 不 猛,恭 而 安。

【大意】孔子溫和而嚴肅,有威嚴卻不兇猛,恭敬而安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