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教師認為學生需要1-2周適應期

超長寒假終於落幕,各地高三、初三學生復課之後,其他年級學生也陸續返校。疫情期間,居家自主線上學習的方式,讓這回的開學綜合徵來得更顯普遍。

共青團鄭州市委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下文簡稱鄭州12355)的最新調查顯示,疫情之下,七成老師認為學生需要1-2周的適應期。

案例:畢業班尖子生學習焦慮,排名下滑百名開外

最近,鄭州12355主任袁林方接待了一名諮詢者,她是一名初三學生,成績一直不錯,曾經考過年級第一。疫情期間,她因正常學習節奏被打亂,加之不適應上網課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很差,模擬考試成績不斷下滑,年級排名甚至落到100名以外,想到中招考試就焦慮。開學之後,她上課注意力總是無法集中,不自覺地盯著別人看。

疫情期間,鄭州12355陸續接到類似諮詢,孩子學習狀態差,家長擔心開學之後不好調整。有位家長來電,孩子上初三了,網課不好好上,作業不認真寫,有時候抄抄答案就完事,整天玩手機,有天玩遊戲玩了通宵,跟父親爆發了強烈衝突。

另一位來電者江女士反映,因為疫情期間要上班,兒子只能放在姥姥家,學習沒人監管。有天她去看孩子,發現他在抄作業。江女士擔心孩子過度玩手機,就直接把手機沒收了。但忽然有一天,孩子跟她說“覺得自己很孤獨,沒人一起玩,之前還能跟同學在QQ裡相互交流鼓勵,現在感覺很沒意思,覺得自己要得抑鬱症了”。

也有家長給諮詢師發來偷偷拍攝的視頻,他的孩子上初二了,每到上課時間都是“做做樣子”。儘管桌子上擺著iPad播放網課,孩子卻低頭拿著手機玩遊戲,察覺家長走近時,趕緊把手機收起來,假裝在聽課。家長現場質問,孩子卻發起脾氣,拿起桌上的水杯摔到地上。

袁林方分析,疫情期間,學生在家上課缺乏集體學習氛圍,狀態非常鬆散,很容易出現情緒和行為波動。

接到諮詢求助後,鄭州12355的諮詢師一般會對家長和學生分別進行認知調整,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現狀並幫助其改變。

七成教師認為學生需要1-2周適應期

鄭州12355的諮詢師給學生開展心理講座

分析:七成教師認為學生需要1-2周適應期

為幫助中小學生做好心理調適,為儘快適應復學後的學習生活提供數據支持,4月7日,鄭州12355編寫發佈了《假期延長對學生學習生活的影響調查問卷》,本次調查收回有效問卷594份,其中教師問卷359份,家長問卷235份。

調查結果顯示,疫情期間,中小學生主要存在網課學習效率低下、學習主動性低,手機等電子產品使用頻率增加、成績兩極分化加劇、作息紊亂等問題。

鄭州12355副主任鄭歡歡分析說,正常情況下,學生假期比較短,而且很多學生的輔導班課程仍在繼續,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不會中斷,開學後很快就能適應。但疫情之下,在線學習中師生一“屏”之隔,“人機互動”,缺少集體學習氛圍、老師監督和同伴激勵,學生學習主動性降低,開學之後就需要更長的適應期。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73.82%的教師認為學生需要1-2周的適應期才能適應校園生活,24.79%的教師認為學生需要3-4周甚至更長的時間逐漸適應校園生活。

不只是學生,超長寒假之後的教師群體也面臨適應問題。在受訪的359名教師中,有57.1%的教師表示覆學壓力較大,假期過長,學生學習態度散漫、作息不規律、網課學習不認真、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等問題,使得教師群體的復學壓力倍增,77.44%的受訪教師認為,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幫助學生重塑行為規範,強調課堂紀律。

另外,疫情期間,學生封閉在家無法充分開展戶外活動,人際交往範圍變狹窄,社交需求無法滿足,而且,家長需要臨時充當“輔導教師”角色,孩子並沒有習慣從“孩子”的角色轉化為“學生”的角色,不可避免地產生親子衝突,導致部分學生出現情緒不良現象,不利於中小學生順利迴歸校園生活。

建議:教師要有耐心,學生要勇於表達訴求

如何應對疫情之下的開學綜合徵?最近,在團鄭州市委組織下,鄭歡歡先後走進鄭州八中、鄭州二十四中等學校開展專題心理講座,她引導學生首先客觀認識、正確看待自己的表現,“儘管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諸多不便,但我們依然要慶幸還能夠返回校園重新上課,依然要感恩有如此豐富的線上資源供我們學習。從疫情之中,我們能夠體會到成長過程中既要‘走出去’接觸外部世界,也要學會‘靜下來’與自己相處”。

七成教師認為學生需要1-2周適應期

共青團鄭州市委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副主任鄭歡歡給鄭州市二十四中學生開展心理講座 受訪者供圖

“事前預防好於事後干預。”鄭歡歡還提倡學校、班級開展相關主題班會活動,如學前動員班會、疫情反思班會、適應校園生活班會、學業規劃班會、學習互助班會等,圍繞當下某個主題或問題展開,讓老師直接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情緒情感、困惑煩惱等,通過一課一題或一課一式的方式,讓學生參與話題討論、引發思考、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幫助學生儘快適應校園生活。

袁林方建議,開學之後,教師、家長、學生都需要一定的適應期。

這期間,老師首先要有耐心,做好情緒管理,允許學生有至少一週的適應期,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進行溝通交流,逐步引導學生迴歸正常學習節奏。

學生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回到學校就要遵守規則,同時要勇於表達自己的訴求,比如說有些課確實落下了,不要因為不好意思避而不談,要如實向老師彙報,得到理解和幫助。

家長要做好校方的配合工作,要注重在家營造學習氛圍,幫助孩子保持正常學習狀態。

鄭州12355心理服務志願者還提醒即將開學的學生,在開學前一週,就可以開始調整生活作息,儘量貼近開學後的作息習慣。臨近開學,可以著手準備所需學習生活用品,並擺放在家裡比較顯眼的位置,以此提醒自己“開學已經臨近”。另外要梳理一下假期中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明晰弱點、不足之處,開學之後及時跟老師溝通。

來源 河南青年時報

記者 魏文傑 實習生 宋相陽/ 文 受訪者供圖

編輯 夏賽賽

審核 田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