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和鳥和鳥---讀黎戈《小鳥睡在我身旁》

第一次讀黎戈的作品是《時間的果》,被她在時光倒流中從容抒發對書、對人、對物的感想;以自己生活為軸感受世間真情與愛的文字風格深深吸引。從《一切因你而值得》到現在,黎戈已經出版了八本散文集,《小鳥睡在我身旁》是我看的她第二部作品。

《小鳥睡在我身旁》卷首寫著:獻給我最愛的兩個女人,我媽和我女兒,我血緣的來處和去處。其實書裡對母親的著墨不算多。但關於母親從不對人言愛,寬容待人的一生,自己就是愛本身載體的形象著實令人印象深刻。我也特別能感同身受,因為我也有這樣一位善良而偉大的母親,她在給與別人幫助時,也是為我們與外界間鋪墊了一道柔軟的屏障。這樣的母親真的是最好的生之源。

鳥和鳥和鳥---讀黎戈《小鳥睡在我身旁》

圖片來自黎戈豆瓣相冊


《小鳥睡在我身旁》主要還是對女兒“皮皮”成長曆程的一段記錄。小皮皮喜歡鳥,所以她的筆下很多鳥,她也有一顆脆弱、易受驚的小鳥玻璃心。一個小鳥般的女兒,一個鳥媽媽,一個鳥婆婆,構成鳥和鳥和鳥三個女人生活的記錄。

從黎戈的文字和她日常在豆瓣裡的動態,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她實在是個非常勤奮的作家,而且是那種下苦力幹活的作家,這裡沒有貶義的意思,只是不知這點為啥讓我有點心酸。在“安貧樂道”一文裡,她曾說那幾年經濟特別拮据的時候,什麼樣的文稿都接。她自嘲說“我一邊往那些乾巴巴的材料上塗抹形容詞,抒發情致,一邊感覺自己像個裝修工人。每次我騎車路過街邊,看見散坐在那裡的民工,面前支個牌子,上面寫著“水工、瓦工、木工、歡迎試用”,我就在想,我和他們,不是一樣的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盼著世道太平、身體結實,能靠雙手活命。”

黎戈寫散文,而且大多是評論式散文。一篇文篇幅不長,但往往是好幾本書細細研讀後的感悟串講,也可能是數十年間閱讀的點滴滲透。她的文字一點也不取巧,就像是在傳統手工作坊裡打磨的一件器具,樸實無華卻費時耗力。

我真的很佩服她讀書的速度和涉獵範圍之廣。就像她自己說不讀文學書而看建築書,是為了營養均衡,淘換語感。“文學書口感豐腴唯美漫漶,久之生膩,得讀點乾燥精確、工科式哲理的東西清清口。”每出版的一本書裡的那些文字,真的是榨取著腦髓一點點變成的鉛字。

我私下認為寫散文有一個壞處,就是受眾者少。能引起共鳴就會有人愛,但如果沒人靜下心來理解那些遙遠的,文字背後的情緒,就很難與作者心意相通。哪怕他們是作者熬著骨油一點點從浩瀚的閱讀中淘出來的金子。

鳥和鳥和鳥---讀黎戈《小鳥睡在我身旁》

圖片來自黎戈豆瓣相冊


現在有些很受追捧的網絡小說家,一部作品拖泥帶水寫上百萬字,連載開始就賺錢,如果被買了版權,改編成影視劇更能變現為一筆大收入。這些寫手大多是兼職寫作,雖說連載過程常常熬夜被催稿,也是非常辛苦,但熬過黑夜就能見到曙光。黎戈卻是埋首在漫長的研讀之路上,一點點抽絲剝繭,就像老黃牛一樣埋頭死磕散文,寫得嘔心瀝血也發不了財。

我猜《小鳥睡在我身旁》該是她“八個孩子裡”寫得最輕鬆的一部。這些情節和內容從孩子還未出生就開始被記錄,一直到皮皮十歲。

鳥和鳥和鳥---讀黎戈《小鳥睡在我身旁》

皮皮 圖片來自黎戈豆瓣相冊


我身邊也有很多媽媽時常在圈兒裡發表她們孩子的日常,也是非常有趣。我以前也給兒子寫過厚厚一本日記,甚至還詳細記錄過他每天每次喝牛奶的量,排便情況,還要畫座標圖比較每段時期的升降變化。

孩子是天使,那是因為我們給他們築了一個天堂。我想,每個愛孩子的媽媽,如果願意,都可以為孩子集一本成長小書。初為人母的黎戈和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孩子成長過程的點點滴滴都成了母親心底永遠的硃砂痣。

“養了孩子,才知道什麼是天使,每一個平庸的瞬間、物事,都給她的小手點石成金,閃閃發光。她的眼睫毛上,好像都棲息著神的光。”

“每一個母親,都想傾其所有,換取孩子的一個笑。那一瞬間,所有碌碌的奔走、辛苦、委屈,生命的一切苦味,都會被那笑臉熨平。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沒見過你的人不會明瞭。”

很多時候,你都不免懷疑到底是這個對世界懵懂無知的孩子依賴了你,還是你藉著孩子渴求的眼神支撐自己的地球。對於每個家,也許孩子“就是那個,給了我擁抱生命中金黃時刻的勇氣的人。”

在此既漫長又快速飛奔而去的日子裡,與孩子間點滴情感交流與變化,既可以說是孩子的成長也可以說是我們自身的一個鏡省過程。

鳥和鳥和鳥---讀黎戈《小鳥睡在我身旁》

圖片來自黎戈豆瓣相冊


“鏡省”是我剛剛創造的一個詞彙,就是以孩子成長為鏡,回顧反省我們成長過程中的缺失並自我修復彌補的過程。我們成長的時候是以自我為圓心成長的,並沒有過多納入身邊人的感受,就像一顆發芽的種子,破土之後每天只要負責吃吃睡睡健康成長就好。後來的成長裡會陽光不足,風雨太大,土壤過於貧瘠,長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實在是有太多可以抱怨的。但我們沒有機會重新成長一次,而源於自己身體的那個小小生命,讓你可以重新感受一次成長。

對孩子的愛和引領是天下媽媽都愛的話題。《小鳥睡在我身旁》又不僅僅是皮皮的成長,還有母親黎戈鏡省之後的對引領孩子教育的反思。“養孩子這件事,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對方是獨立的價值個體,在“愛”之中,一定要包含尊重,尊重她的個人意志、審美、執行力,不能把對方強納於自己的評分體系。不能把對方作為一個教學平臺,滔滔不絕地演講自己的大道理,獲取教學快感。”

“母親只是我的一重身份,我並不需要靠對孩子的權威感來定位自我。我有我的世界,她有她的。所以我從不拿孩子的照片當頭像,也不自稱“某媽”之類的,這也是為孩子減負,沒有人願意活成另外一個人的寄託。所以,越是愛孩子,越要加強自我建設,加固自己的精神世界,把自己從孩子身上拉開,以免無意中壓垮對方,傾軋別人的生命——這種自我和他人的邊界,是中國式家庭普遍匱乏的。”

孩子來自於自己體內卻是陌生而獨自的成長。這是一個成長與蛻變的人,不像文學評論後面的人。也許彼此平等也許各有千秋。孩子不一樣,愛支撐下的另一個生命你根本無法理智評判。

鳥和鳥和鳥---讀黎戈《小鳥睡在我身旁》

圖片來自黎戈豆瓣相冊


我和我的孩子朝夕相處,我記得他成長的外表但難於把握他日漸茁壯的內心。我的孩子如鳥般飛掠過我看不見的地方,再靜靜睡在我身邊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曾經小鳥一般的孩子,真的會讓我們的日常變得雀躍。我們說雀躍表達歡喜,但為啥是雀躍不是狗跳貓跑,因為歡樂轉瞬即逝,輕盈得像一片飄落的羽毛。

“孩子也是一樣,能保護她的心靈枝葉最初的方向,不讓它走形和人工化,始終生機勃勃、生動如初,這就是母職的意義。”也許我頓悟得晚了。其實,對我來說,更需要獨立的該是我那顆老母雞一樣的心吧。

黎戈買了最喜歡的蜻蜓圖案的床單,一邊晾出去一邊對皮說:“春秋天真舒服,你喜歡什麼天?”皮正在埋頭趕假期作業,她抬頭說:“什麼天我都不喜歡,要上學的天我都不喜歡。”停了一下又說:“我只喜歡星期天。”其實我最喜歡星期六。星期六早上可以睡懶覺,晚上可以再隨意度過,畢竟還有一個星期天兜底。就如同我現在不用害怕明天要早起上班而急著去睡覺,悠然寫完我的文一樣。但因為星期六沒有“天”,我也只好喜歡星期天。

這兩天還是讀《小鳥睡在我身旁》天,每讀一篇都好像是看一次內心的日出。我也覺得挺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