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一生如此就好

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一生如此就好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人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那些榮辱得失,而是如何踏實地度日。

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簡簡單單,如此就好。


1

說好話

《易經》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錢鍾書年輕時恃才傲物,講話相當刻薄。

葉公超是錢鍾書和季羨林的老師。

吳宓是清華大學國學院創始人之一。

陳福田是清華大學外文系主任。

錢鍾書卻說:“葉公超太懶,吳宓太笨,陳福田太俗。”

父親得知這件事後,對錢鍾書嚴加管教。

甚至還特意為他取了個字,叫做“默存”。

這個字的典故出自《易經》:“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意在提醒他,要管住自己的嘴,有話三思而後說。

說話前要三思,對此蘇格拉底提出“三重過濾”原則:

一、我要說的話一定是真實的嗎?

二、我說這話完全是出於善意嗎?

三、話說出來對聽到的人能有所幫助嗎?

佛家講:人有身、口、意業。

有些話,不真、不善、無益。

與其出來造成惡業,不如不說。

說好話,好說話,也是給自己積口德。

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一生如此就好

2

行好事

《增廣賢文》有言:“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一個人,平生只管多行好事。

腳踏實地過好當下的每一天,自然會有好的前程。

瞭解一個人,不單要聽他開口怎麼說,更要看他遇事怎麼做。

曾國藩年輕時屢試不第,但他不驕不躁,只說讀書以做官為目的。

直到及第為官,他才教育自己的孩:“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之事,以圖自衛其身。”

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兩個兒子都沒有入朝為官。

大兒子醉心西學,最終做了晚清著名的外交家;

二兒子鑽研數學,把圓周率推演到小數點後100位,遙遙領先世界上的其他國家。

五代時期有個叫馮道的人,寫過一首詩: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

請君觀此理,道道甚分明。

富貴窮通自有天意,不必強求;

做好當下的每件事,不問結果;

冬天過去了,冰雪自然會消融;

春天來到了,枯草復又生。

要是能夠參悟這個道理,就把世間萬物都看明白了。

要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你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終有一天會加倍返還給你。

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一生如此就好

3

做好人

什麼叫做好人?曾經讀到樣一段話:

“寧可自己吃虧,也不佔別人便宜;

寧可默默付出,也不辜負別人的真心;

絕不會為了金錢,泯滅自己的良知;

絕不會為了利益,騙取他人的信任。”

這就是堂堂正正的人,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在人心。

《道德經》有言:“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宋慶齡一輩子沒有兒女,晚年本該寂寞孤獨,卻因為她的善行,擁有了截然不同的命運。

她早年創辦了兒童福利機構,讓無家可歸的孩子幼有所養、學有所長。

宋慶齡關愛這些孩子,不僅是口頭上關照,還親自抽時間去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

這些孩子長大了,都親切地喊她“宋媽媽”。

每逢宋慶齡的誕辰,無論天南海北,他們都會聚到一起懷念她。

俗話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與人為善者,必有後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