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有什麼方法能讓觀眾在博物館展廳裡不再迷路嗎?

隨著各個博物館恢復開放,相信不少小夥伴已經按奈不住宅家已久的心,開啟難得的逛館休閒時光。特殊時期博物館發佈了一系列防疫措施,小編也注意到不少博物館為了避免聚集,設置了一定的參觀線路。比如良渚博物院在恢復開放公告中註明,疫情防控期間,實行“入口進、出口出”的單線制參觀路線,觀眾按照“臨時展廳一展廳二展廳三展廳小島出口”的路線參觀。不少觀眾表示理解,不過也有人提出,博物館能否提供一定的展覽參觀線路呢?

想讓觀眾輕鬆看展,這些問題解決了嗎?

展覽是策展人將主題與內容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系統展示,這並不僅僅是藏品的排列,一些展覽觀點、見解和主旨精神,需要通過文字、藝術形式與排列組合方式,讓觀眾能夠直觀感受。雖然個人的主觀性會致使參觀線路不盡相同,但科學、節省時間與體力的觀展線路,無論是顯性還是隱性,都能直接影響到觀眾的觀展感受,更決定著觀眾對展覽理解。

熱議|有什麼方法能讓觀眾在博物館展廳裡不再迷路嗎?

熱議|有什麼方法能讓觀眾在博物館展廳裡不再迷路嗎?

想要輕鬆看展並不簡單,比如我們可能習慣從左向右,或根據前言、結語,以及展覽單元展板為引導進行有序參觀時,卻發現難以找到這些潛在的指示標,甚至單元展板間的邏輯順序缺乏標註。

再比如展品佈局零散、枝杈小通道太多,總給我們在展廳中“漏看展品”的錯覺(其實並不是錯覺)。尤其在較大的展廳中,逆向返回參觀,走不少冤枉路不說,還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還有大家一直苦惱的多展廳參觀問題,如何在有限時間與精力下,參觀更多感興趣的精美展品,還保證不在偌大的博物館中走丟。

而此類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預估展覽的整體展線,規劃、設計合理的展陳動線,清晰標明或說明展覽參觀路線也同等重要。畢竟,展覽大小規模並不相同,觀眾可能不只觀看一個展覽。

當然,要明確一點。提供展覽參觀路線並不限制觀眾的參觀自由,而是為觀眾在不斷變化的空間中提供快速、準確的導向,滿足其流暢、有節奏、有秩序的參觀需求,輕鬆欣賞整個展覽。

那些服務於博物館展覽導覽的妙招

展廳導覽線路平面圖

導覽線路首先要直觀,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展廳平面圖中標註具體的線路。由於展廳平面圖將展覽的基本佈局、展覽參觀通道、展品展示區域等都得以全貌展現,導覽線路能夠最大程度讓觀眾掌握展覽各個部分的整體性關聯。

例如湖南省博物館在2017年新館開館時,提供了兩個基本常設展覽“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的參觀線路。線路以直線與線頭為指引,將整個展覽的參觀路線串聯起來,其中也考慮到了觀眾參觀的多樣性,標明瞭分支線路,以及分支路線合流後的路線,更好滿足觀眾需要。

熱議|有什麼方法能讓觀眾在博物館展廳裡不再迷路嗎?

熱議|有什麼方法能讓觀眾在博物館展廳裡不再迷路嗎?

孔子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展涉及多樓層與多展廳,導覽線路平面圖以樓層劃分,註明了各區域的名稱。值得注意的是,導覽線路分為了主要流線、次要流線、下行流線,側重不同的參觀需求,觀眾可根據需要自行選擇參觀流線。

熱議|有什麼方法能讓觀眾在博物館展廳裡不再迷路嗎?

多展覽、多主題參觀線路

上述案例可能更適用於某個展覽,如果選擇在藏品豐富的大型博物館參觀,並打算將其常設展覽、臨時展覽都看一遍,究竟如何安排適合自己的路線也成了一大難題。

國外博物館的導覽系統已經較為成熟,我們不乏能在大英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官網中看到推薦路線,甚至在官網預約參觀後,還會將導覽線路發送至郵箱。

熱議|有什麼方法能讓觀眾在博物館展廳裡不再迷路嗎?

我國博物館也已有實踐,如上海博物館官網,就為不同知識背景、年齡層次用戶的參觀需求提供了主題線路,並註明了參觀時長,如“親子路線——博物館裡的‘動物園’”、“精品路線——不可錯過的藝術傑作”。這些線路均已精選展品為連接點,串聯起整個參觀線路。

熱議|有什麼方法能讓觀眾在博物館展廳裡不再迷路嗎?

熱議|有什麼方法能讓觀眾在博物館展廳裡不再迷路嗎?

故宮博物院將導覽線路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以參觀時長為基準,分為兩小時遊、半日遊、一日遊三個線路;另一部分為主題導覽,宮廷建築、宮廷歷史、展館專館三個主題內容供觀眾選擇,並將各主題導覽的參觀內容在一旁進行解讀,給觀眾選擇提供一定的依據。

熱議|有什麼方法能讓觀眾在博物館展廳裡不再迷路嗎?

技術升級的導覽器

如果覺得平面圖展廳路線指示對於方位感較差的觀眾不太友好,或許,我們所熟知的語音導覽可以再次升級,除為參觀者提供展品相關信息外,還可以增加路線推薦和導覽的功能。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在近年翻修一新之後,導覽器也更新換代,尤其在路線指南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參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興趣來選擇不同的主題,例如集中了不可錯過的經典展品的“highlights”路線,介紹荷蘭黃金時代作品的“Golden age”路線等。點進去之後畫面上會有一個陰影小人帶領參觀者走向相應的位置,儘管整個博物館的建築非常龐大,只要跟著這個陰影小人走,到哪裡應該下樓梯,到哪裡應該轉彎,彷彿被牽著手一樣,很快就能順利找到目標展品。同時導覽器上還有立體的樓層地圖,參觀者當前身處何地,下一步要去哪裡,都一目瞭然。

熱議|有什麼方法能讓觀眾在博物館展廳裡不再迷路嗎?

熱議|有什麼方法能讓觀眾在博物館展廳裡不再迷路嗎?

此種技術運用的方式,其實與近期大熱的線上展覽相同。線上觀展讓觀眾即使足不出戶也能舒舒服服坐在家裡看精美藏品的最小的細節,觀賞更加逼真和多元化,更可貴的是能夠讓觀眾突破空間上展櫃與展品的阻礙,自主規劃參觀線路,再搭配上四維立體技術俯瞰展廳全景,更快速、直觀瞭解展覽基本佈局。線上展覽如何與線下展覽互為補充,為觀眾提供更便捷、直觀的參觀導覽線路,也值得探索。

熱議|有什麼方法能讓觀眾在博物館展廳裡不再迷路嗎?

浙江省博物館“越王時代·吳越楚文物精粹展”數字展覽

除此之外的設想

不少展覽都配有展覽說明冊,將重點展品與各單元內容按照一定的參觀順序展現給觀眾,便於觀眾對照說明冊找尋相應的展品,不過仍需要觀眾自行尋找,如果展覽空間較大,導覽冊的作用微乎其微。那麼,展覽參觀線路能否搭配說明冊一同提供給觀眾呢?導覽冊可以將各單元內容進行展現,而導覽路線可以在一旁提示觀眾,具體哪個位置的展品值得長時間駐足觀看,或哪個位置的互動裝置可以動手操作等等。

一些博物館已在官網提供了導覽路線,將不同展廳的展品串成一條主題參觀路線,這種方式或許也可以同步到語音導覽。設想一下,在語音導覽的過程中,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展品點贊收藏,參觀結束後導覽系統可以提供其他展廳同類型、主題的展品,在語音導覽的指示下,快速找到目標展品,能大大節約參觀時間。

如果不以路線進行展覽導覽,將指示標設置的更為醒目和多樣,也是更直觀的導覽方式。如在單元與單元銜接處提醒觀眾接下來要參觀的是哪一部分內容;重點展示區域提醒觀眾“此處不容錯過”;串聯或輻射區域提醒觀眾“接下來您將進入xx的區域,出口標識是怎樣......”。甚至在展覽結束後,也可以指示觀眾如果對某個主題內容感興趣,接下來可以通過怎樣的方式前往下一個參觀地點。

設置展覽參觀路線是否有必要

回到問題的最初,博物館能否提供一定的展覽參觀線路呢?

正如上文所說,博物館提供展覽參觀路線不是束縛觀眾的參觀自由,而是滿足觀眾的外圍需求所採取的方法與對策。博物館該關注與思考的,並不是某種服務有沒有必要,而是面對需求深究原因,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它可以是幾個指示標識,可以是詳細的導覽線路,或者是無具體導覽線路指示但合理的展覽規劃佈局。看似簡單,但背後,是對觀眾觀展的尊重。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國旻#國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