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看李鴻章的功過是非——記《李鴻章傳》

梁啟超所著《李鴻章傳》,大抵是目前為止影響最大的關於李鴻章的傳記。書中,梁先生對其功過是非的論斷,客觀公正,超越了時代的侷限性。即使放到今天來看,這些評價也非常中肯全面,值得我們借鑑思考的。

梁啟超看李鴻章的功過是非——記《李鴻章傳》

圖1. 梁啟超所著《李鴻章傳》

作者開篇說道:“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寥寥數十字,讓我們意識到了李中堂的卓越才能,也把我們拉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舊中國環境中去,同時還表達了作者對這樣一位“偉人”的敬佩同情。於我而言,“才”想到的是李中堂創淮軍、平發平捻、建北洋水師;“識”想起的是洋務運動及《走向共和》中李周遊歐洲各國帶給慈禧的顯微鏡;“遇”則是慈禧驕奢、同僚黨伐,終至處處掣肘。

同時,書中提到“然要之李鴻章為中國近四十年第一流緊要人物,讀中國近世史者不得不口李鴻章;而讀李鴻章者,亦不得不手中國近世史”,這裡作者已跳出了為某一個人著書立傳的格局,而聚焦到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大格局。關於這一點,作者也在後文章節中有很多體現,比如由李鴻章“權臣”之爭引出中國專制政體的發展,格局之大,讓人敬佩!也正因為這樣的歷史發展觀,梁先生在評價李時,才能做到客觀公正、不偏不倚,跳脫了時代侷限性。

梁先生在評論李中堂的功過是非時,說到時人都覺得李鴻章的功績在於平定太平天國和平定捻軍,而罪過在於甲午戰敗簽訂了《馬關條約》。而梁先生則表示不同意:前者是手足相殘,雖為清政府一家之功,實則是中華民族的罪;後者合約雖然喪權辱國,但換作別人也未必做得比李鴻章好。隨著時代變遷,清政府早已一去不復返,一家之功無從談起,但數次和談的影響卻是深遠重大的——早年間,人們都以“喪權辱國”來評價李,但時代進步,越來越多人懂得了更為客觀地評價,越來越多地顧及到人物所處時代的侷限性,可以說是社會發展、人們認知逐漸成熟的結果。而梁啟超先生在一百多年前,就能提出 “其所措果能有以優勝於李乎” 的感嘆,可見先生思想之先進。

然則先生談到李鴻章“是為時勢所造之英雄,非造時勢之英雄也”,不免對李中堂苛求過多了,誠如《走向共和》中李中堂所說的:“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不過作者也意識到人物受時代的侷限,於是辯證看待,提出“固不能為李鴻章一人咎也”的看法。

梁啟超看李鴻章的功過是非——記《李鴻章傳》

圖2. 《走向共和》中李鴻章對話梁啟超

以上這些,就是我讀完《李鴻章傳》“緒論”一章的所思所想所感。這本書很精煉深刻,需要慢慢品讀,讀到後續章節有所感觸再補充吧。

下面是摘錄的一些我很喜歡的句子。

佳句摘錄

——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然要之李鴻章為中國近四十年第一流緊要人物,讀中國近世史者不得不口李鴻章;而讀李鴻章者,亦不得不手中國近世史。——孟子曰:“知人論世”,世固不易論,人亦豈易知耶?——西哲有恆言曰:“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