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扶志又扶智——青海省教育脫貧攻堅成就巡禮

扶貧扶志又扶智——青海省教育脫貧攻堅成就巡禮

青海省教育廳供圖

為了解決農牧區貧困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帶來的上學費用難題。我省構建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地域全覆蓋、階段相銜接的教育資助體系。

克服省級自有財力非常薄弱的困難,從2016年春季學期起,對西寧、海東兩市貧困家庭學生和六州所有學生實施15年教育資助政策。2017年將西寧、海東兩市非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殘疾學生及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納入15年教育資助政策範圍,取消義務教育學校社會實踐及校外活動收費項目。

“初中畢業後,一度想出去打工,幸好趕上免費中職教育,我才能繼續讀書。”西寧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葉雪對未來充滿信心。

在全省各地,有許許多多的學生和葉雪一樣,因為有了助學金的幫助,現在都能踏踏實實地坐在教室裡學習。

“目前,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現貧困地區全覆蓋。全面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對疑似失學、輟學適齡兒童少年逐一摸排勸返,並加強教育教學保障,妥善安置勸返學生,貧困地區輟學率進一步降低。同時,認真落實國家助學金和生源地貸款等貧困大學生資助政策,形成了政府主導,行業部門、社會組織、企業個人參與的大學生資助體系。”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全面改薄”,讓學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湟源縣大華鎮中心學校,一排排教學樓房整齊地坐落在山坡上,橘紅色的外牆面給人絲絲暖意。

校長張秉珠說:“原來的校園內沒有一塊硬化場地,道路也都是泥土路。現在,孩子們不僅能在安全舒適的教室裡上課,圖書室、實驗室、音樂室、少年宮、學生餐廳、男女生宿舍樓一應俱全。”

大華鎮中心學校的巨大變化得益於“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底,我省“全面改薄”項目圓滿收官。5年來,全省累計落實資金75.18億元,下達實施土建項目1858個,建設校舍面積183.57萬平方米、室外運動場地面積340.41萬平方米,以及校園配套附屬設施,配備教學儀器和信息化設備等,使全省中小學的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中小學均達到了我省基本辦學標準,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支教下鄉,讓農村孩子享受優質教育

“雖然支教工作結束了,但我的心始終牽掛著青南和那裡的孩子們。2015年9月,我第一次來到玉樹。因為是民族地區,很多孩子的普通話不太好,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有些困難,需要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不斷重複講解。還有些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要從基礎抓起。”西寧市湟川中學的歷史老師段浩說。

每年我省都要從省內東部地區抽調500名優秀教師赴農牧區支教。支教老師們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帶到農牧區學校,讓農牧區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樣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我省還加大國培、省培工作力度,實施《青海省教師三年培訓規劃》,全面加強和改進教師培訓工作。制定出臺《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青海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辦法》等政策,建設了一支面向貧困地區、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師隊伍。2016年起,全面實行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制度,全省有2.1萬名鄉村教師受益。

技能培訓,提升農村勞動力技能水平

因為貧困,許多人在中學階段畢業後,未能繼續接受教育,本應是家庭主要勞動力的他們,不僅創業創收難,更無力改變家庭的貧困面貌。針對此,我省十分重視職業教育和技能扶貧,統籌社會力量,努力做到培養一個學生、學成一門技能、脫貧一個家庭。

2019年3月15日,互助土族自治縣丹麻鎮新添堡村51歲的貧困戶孫遷和35歲的嚴積孝“又上學了”。這一次,他們上的不是普通學校,而是政府組織的技能培訓班。他們成為了村裡青海新振建築勞務服務有限公司依託青海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免費舉辦的砌築工、抹灰工專業培訓班中的學員。

通過為期7天的培訓,孫遷取得了中級砌築工技能證書,嚴積孝取得了中級抹灰工技能證書,增強了脫貧就業能力,為實現技能脫貧奠定了基礎。

青海建築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劉康寧說,近年來,學院高度重視困難畢業生的就業幫扶工作,對每一名城鎮低保、殘疾、孤兒畢業生都建立檔案,詳細記錄基本情況、求職意向、存在的困難,針對就業幫扶對象的需求和特點,研究制定個性化的就業幫扶方案。

教育,是最基礎、最根本的扶貧工程,但同時也是一項艱鉅、漫長的工程,必須久久堅持,才見功效。我省堅持教育扶貧不放鬆,嚴格執行國家資助政策,以確保貧困學生不失學為核心,凝聚全社會教育扶貧強大正能量,將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鏈條,確保高質量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