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六旬獨臂老人靠養豬養雞種地年入20萬,人稱脫貧“一把手”

扶志扶智,激發脫貧內生動力,這是脫貧攻堅戰中總結出的一條成功經驗。在商州區大荊鎮嶺子底村有一個殘疾人,因意外失去了左胳膊,成了“獨臂”。但他肢殘志堅,脫貧內生動力十足,靠養雞、養豬、種地脫了貧,還被評為“脫貧標兵”和“扶貧扶志扶智”先進典型。

遇到牛安運時,他正在地裡鋤草,親眼目睹了“獨臂”勞動過程。他用繩子將空衣服袖和鋤頭捆在一起,穩住鋤把的一端,另一隻手掄著鋤頭鋤地,他硬是將有難度的動作,練習的相當嫻熟。

商州六旬獨臂老人靠養豬養雞種地年入20萬,人稱脫貧“一把手”

他的動作雖然很嫻熟,但讓人很揪心,不由人想到更多的是他的艱辛和命運的悽慘。然而,奇蹟的出現讓人欣喜淚奔,讓許多人感動的是這樣一個“獨臂”人,竟然規模養雞達到3000多隻,養豬存欄達到20多頭,耕種土地10多畝,加上各項扶貧政策帶來的收益,年收入超過20萬元。

2007年10月,牛安運用脫粒機脫粒大豆時,不慎傷及左手臂,左胳膊高位截肢,落下了殘疾。當時,他都不知道該怎樣面對生活。沒有胳膊,就等於失去了勞動力,想著自己是一個“廢人”了。後來,在鎮村幹部的鼓勵和脫貧攻堅好政策的激勵下,硬是從痛苦中走出來了。牛安運說:“人活著,就有希望。就應該能幹些事情,一定要把日子過好。”

今年61歲的牛安運,是“上門女婿”。全家3口人,老伴王介娃57歲,岳父王天令78歲,都患有疾病。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他一個人的肩上。他沒有因為殘疾而自暴自棄,更沒有因為自己是貧困戶而萎靡不振。他不畏艱難,自強自立,發展傳統養殖和種植業。

商州六旬獨臂老人靠養豬養雞種地年入20萬,人稱脫貧“一把手”

“美好生活靠勞動創造。”這樣的信念給了牛安運無窮力量,種地、養豬、養雞,他每天5點起床,忙到晚上10點多,以重殘之軀挑起了全家脫貧重擔。

剛開始,他種了2.5畝地,養雞不到2000只,養了10頭豬。後來,包扶幹部和村幹部上門宣傳產業扶貧政策,及時幫他爭取到5000元產業發展資金,流轉10多畝土地,加上村集體分到的2.5畝地,共耕種土地12.5畝,擴大了種植和養殖規模,大家都稱他是脫貧“一把手”。

商州區總工會包扶幹部、駐村第一書記朱根喜介紹說,牛安運是全村第一個認領光伏發電項目的貧困戶,他肯幹,也捨得出力,在發展種植養殖業的同時,還擔任村裡的保潔員,他是貧困戶學習的榜樣。

“勤勞才能致富,脫貧不能等靠要。人窮不能志短,自力更生很重要。”這是牛安運和貧困群眾聊天時說的最多的話。這些“牛”話裡是滿滿的正能量,是牛氣沖天、戰天鬥地的精神,是決勝脫貧攻堅的自信和決心,他用脫貧致富的事實教育啟發了周圍的貧困群眾。

(LJ)

商州六旬獨臂老人靠養豬養雞種地年入20萬,人稱脫貧“一把手”

來源:商洛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