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到底有什麼意義?教你如何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

讀書永遠不怕晚。

不論何時何地,你都可以開始你的讀書之旅。

2020年已過四分之一,你是否還沒開始你的閱讀計劃?

很多人其實非常疑惑,書那麼多,有很多想看的,但是有兩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到底應該看哪些書?

(1)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經常有人會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

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

龍應臺說:讀書是為了快樂的生活。龍應臺對安德烈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一個小和尚問師傅:“師傅,讀書有什麼用啊?”師傅不說話,把一隻裝煤炭的黑漆漆的竹籃交給小和尚,讓他每天去河裡打水。小和尚去了個把月,忍不住對師傅抱怨說:“師傅,竹籃有空隙,都裝不住水,這樣每天去打水有什麼用啊?”師傅說:“看看你手中的籃子。”是的,竹籃已經被每日的溪水洗乾淨了,露出本來的溫潤色澤。讀書大抵也是如此。

給人的影響不在於“實用”,而在於潛移默化中改變你的認知水平,內涵教養。

作家讀書雷抒雁說:“讀書確如吃飯。吃飯,一日三餐,不能簡略;讀書,是和吃飯一樣,不可忘記、不可馬虎、不可一日荒過。我說讀書如吃飯,其實是一要養成讀書習慣;二要有閱讀的飢渴感。 ”

白巖松在《白說》中總結閱讀對他的影響時,說道:

我的人生走到今天,是成千上萬本書的共同作用。書籍和閱讀會幫你打開世界,帶你走出狹窄的空間。它與你的情緒產生共鳴,陪伴你度過一段時光,讓你品味出無用為大用的樂趣。它帶你面對內心,面對人性,面對生命。它還可以提供智慧、撫慰和解決之道,在你行走艱難時,為無門之處開門,讓無光之處有光。

我們經常被別人問,也經常自問:讀書對我們而言到底有何意義?又有什麼用呢?

白巖松在《白說》裡的回答是:

讀書是打發孤獨與無聊時光的利器,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推動力。

我們讀所有的書,最終的目的都是讀到自己。真正使閱讀成為一種深刻而愉悅的體驗的,是你從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閱讀和記住的書,都是因為其中蘊藏著未來你更期待的那個自己。

好的書籍會不斷教給你,怎麼積極樂觀的去面對這個世界,成為更好的自己。

(2)到底應該看哪些書?應該怎樣閱讀

書籍分為:文學類、傳記類、歷史類、經濟金融類、藝術類等幾大類;

(1)要先確定自己要重點閱讀的類別:比如文學類和傳記類;

(2)要明確自己想要閱讀的方向,比如文學中的小說作品,傳記中的現當代大師傳記等;

(3)要制定一定的閱讀計劃,不要規定自己一年讀多少本書,而是一年讀幾個作家的書;要學會整體而系統的閱讀。比如,規定今年要主要閱讀歐美小說,那就需要把重點的小說作家的名字以及他們主要的書籍羅列出來,同時,讀其書更要讀其人,還需要把他們的各種正史和野史的書籍以及文章扒出來。假如你要閱讀文學類的,建議先去買本中外文學史,按照文學史的邏輯來進行閱讀。

(4)制定閱讀時間:個人建議是每天早晨或者每天晚上閱讀1-2個小時,並做好筆記;,制定一個閱讀計劃即可,比如每天1個半小時。

這樣的閱讀計劃比純粹是為了閱讀數量讀而讀要好很多。有很多人說自己一定要讀夠200本書,但是雜亂閱讀的結果就是沒有脈絡,大雜燴。

等過了3年,有人說我已經閱讀了600本書了,而你說我已經閱讀完了整個的文學史了,誰理解的更深,誰更牛逼?


還不快快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