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放歸一萬尾中華鱘

中華鱘作為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生存面臨嚴峻挑戰,處在極危狀態。2020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在湖北省宜昌市珍稀魚類放流點舉行,將有1萬尾不同年齡梯隊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這也是歷年放流子二代中華鱘規模最大的一次。

宜昌放歸一萬尾中華鱘

此次中華鱘放流活動,採取不聚集、不組織志願者、不舉辦活動儀式的方式進行。所以在活動現場,我們看到,與往年相比,今天參加放流活動的人不多。我們瞭解到,參加放流活動的人員由經過篩選的中華鱘研究所工作人員、轉運和安保外協人員組成,參加放流活動人員全部持有個人健康綠碼,活動當日對所有參加放流活動人員體溫追蹤監測,所有參加放流活動人員全程佩戴口罩。

中華鱘在葛洲壩下自然產卵,每條的產卵量都是幾十萬到一百多萬粒。但在自然條件下,魚卵雖然數量很大,這其中有一大部分不會成功受精,受精的魚卵裡又有一大部分會被食卵魚吃掉,倖存的受精卵又有一大部分不會成功孵化,成功孵化的魚苗在長江裡洄游到海的過程又有一大部分會被天敵吃掉,在長江裡沒被吃掉的又有一大部分到海里會被天敵吃掉,這麼幾個過程下來,能最終長成成魚的,萬中難有其一。這還沒算捕撈、汙染、航行等人類活動影響會給其帶來的巨大損耗。

宜昌放歸一萬尾中華鱘

但我們放流的中華鱘,數量雖然少,但都是大體格的,不存在產卵、受精、孵化過程中的損耗,在長江、大海里基本沒有天敵,損失率跟自然繁殖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所以,應該說,放流人工中華鱘對於野生資源的補充,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宜昌放歸一萬尾中華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