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要懂得: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在生活中,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最好的辦法是收斂自己的鋒芒。因為大樹招風,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做事只要默默地去做,暗中積累力量,才能在困境中保存實力,在未來的日子大展宏圖。

為人處世要懂得: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01

北魏孝明帝時,元義專權,肆意殺戮。元恭(獻文帝拓跋弘的侄子)擔任常侍、給事黃門侍郎,但他總是擔心有一天會大禍臨頭,他索性裝病不起。

過了一段時間,又對外說自己得了喉疾,不能說話。當時,他一直住在龍華寺,與任何人都沒有往來,就這樣假裝沉默了近12年。

北魏永安三年十月,爾朱兆立長廣王元曄為帝,殺了孝莊帝。當時,坐鎮洛陽的是爾朱世隆。他覺得元曄世系疏遠,聲望也不高,就打算立元恭為皇,但他擔心元恭真的是啞巴。

為人處世要懂得: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於是他派爾朱彥伯去見元恭,瞭解真實情況。這時,元恭也知道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見到爾朱彥伯後,便開口說:“天何言哉!”裝了十二年的啞巴開口說了話,彥伯喜出望外。沒多久,元恭即位當了皇帝。

所以,當自己的力量還沒有達到那個水平時,不要試圖逞強,更不要總是想超過別人。應該盡力增長知識,積累力量。在為人處世中,韜光養晦,保持低調,暗中積蓄力量顯得尤為重要。

為人處世要懂得: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02

春秋戰國時期,晏子是一位志向遠大、有才幹的政治家,一心想為國家做一番大事業。有一次,齊景公命他去治理東阿,晏子非常高興,準備去那裡大展宏圖。

然而,三年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向齊景公告狀。齊景公很生氣,將晏子召了回來,要罷免他的官職。

為了保住自己繼續施展才華的機會,晏子謙恭地說:“臣知道錯了,請景公再給我三年。那時,人們肯定會說我的好話。“看到他有知錯必改的勇氣,且言辭懇切,齊景公便同意了他的請求。

又過了三年,齊景公果然聽到了很多對晏子讚美的話,他很高興,就把晏子召入宮中賞賜。但是,晏子卻拒絕接受封賞。

為人處世要懂得: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齊景公問他為什麼,晏子回答說:我第一次去東阿的時候,讓人修築道路,施行對人民有利的措施,於是便有壞人責怪我;我提倡勤儉節約,尊老愛幼,懲治盜賊,於是無賴都恨我;權貴犯法,我嚴懲不貸,沒有寬恕,所以權貴們嫉恨我;如果有任何超出法度的要求,我都一一拒絕了,於是我四周的人都罵我。

第二次,我改變了我的方法。我不讓人修路,拖延惠民措施的落實,壞人為此就高興了;我不再勤儉節約,尊老愛幼,還放了偷雞摸狗之徒,無賴為此就高興了;權貴們犯法,我就不懲罰而予以偏袒,權貴們為此也不抱怨了;不管四周的人要求什麼,我都一一應求,四周的人為此都滿意了。

所以這些人到處讚美我,您也將這些都信以為真了。三年前,您想懲罰我,事實上,我應該得到獎勵。現在您想獎勵我,事實上,我應該受到懲罰。大王,這就是我不能接受獎賞的真正原因。

為人處世要懂得: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齊景公聽後,覺得晏子是一個德才兼備的良臣,便拜晏子為齊國丞相。後來,晏子通過努力,讓齊國的實力大增,成為爭霸天下的一大強國。

在這裡,晏子兩次運用韜晦之策,終於得到了治理齊國的機會,實現了自己的雄心壯志。

由此可見,韜光養晦不僅是一種絕妙的策略,也是一種成功的方式。越王勾踐失敗之後並沒有失去信心,他默默地忍受著屈辱和痛苦,臥薪嚐膽,勤勉自勵,不忘國恥,暗自積蓄力量。最終,打敗了吳王夫差,吞併了吳國。

為人處世要懂得: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在所難免會被強者壓迫,韜光養晦便是求強的內在動力。面對冷遇,不立即抵抗或反擊,不妨收起“武器”,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每個能成就大事的人都是一個低調等待機會的人。

因此,人生最好的選擇就是先確定方向,在努力尋找機會,懂得在命運不佳時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