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脱贫攻坚一线来】带老乡脱贫奔康 凉山普格女大学生辞去教师工作回乡创业

  前言: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

  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四川是全国重点扶贫省份之一,有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4大连片贫困地区,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

  目前,四川凉山州还有普格、布拖、昭觉、金阳、美姑、越西、喜德7个深度贫困县未“摘帽”,300个贫困村未退出,17.5万余人未脱贫。这7个县也是四川省最后的“摘帽”县。

  2020年4月20日至24日,四川新闻网记者跟随四川省人社厅奔赴普格、越西、喜德3个深度贫困县,了解贫困家庭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公益岗位新增就业、无劳动力家庭兜底保障、创业带动就业、四川省专家服务团智力服务等情况,倾听脱贫攻坚一线奋斗者的故事。

【我从脱贫攻坚一线来】带老乡脱贫奔康 凉山普格女大学生辞去教师工作回乡创业

何显芬罗亮夫妻说这是他们结婚12年来第一次合照

  四川新闻网凉山4月23日讯(记者 李丹 摄影报道)“当时刚回来,创业很艰辛,一开始就赔光了原有的积蓄。在各方帮助下,这几年慢慢好转起来。我也坚信,我们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致富,并带动老乡们一起脱贫奔康。”4月21日上午,在凉山州普格县普基镇文倡村的食用菌产业园内,创业者何显芬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怀着“过一个不后悔、有意义的人生”的念想,今年39岁的何显芬在7年前辞掉了内江资中数学老师的工作,拉上“IT男”老公回到大山深处的文倡村开始创业。在创业过程中,这个“不后悔、有意义的人生”的目标日渐清晰明确,那就是“要带当地的老乡们、贫困户们一起脱贫致富。”

  想要改变家乡

  纠结深思后还是走出原有舒适区 回乡创业

  “我以前是学电子商务的,生小孩后就到老公家乡资中教书。”何显芬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2005年自己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成都工作,“做通信领域,后来做到了工程主管,但我比较爱折腾,后来考了会计证和教师证。”何显芬笑笑说,有了小孩后,为了照顾孩子方便,自己就到了资中教书,“教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了两三年。”

  为什么又要放弃已经熟悉的教师行业,回到家乡开始创业呢?何显芬直言,“平时逢年过节,我们都会回到文倡村来,但看到家乡的落后现状,我真的想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带回家乡,改变家乡。”

  想法简单美好,但实行起来......何显芬也经过一年多的纠结,“我到底要不要回去?我回去能做什么?那段时间这两个问题就一直在我脑海中来来回回。”

  何显芬说,后来自己终于想通了,“我还是要回去。当老师,时间相对轻松自由,但我想回去改变家乡,我想做一些让自己以后回想起来不后悔又有意义的事情。”

  回来第一年赔光原有积蓄

  坐在大风里哭“这下真的完了”

  就这样,2015年,何显芬拉上还在成都上班的老公回到家乡,开始了创业之路。“刚开始不晓得做什么,我们参加了人社系统组织的技能培训。”何显芬介绍,经过培训和自己的实地考察,最终决定做食用菌,“我们也考虑过中药材和其他行业,但通过专业人员帮我们分析,食用菌周期短、回收快,我们就决定开始做。”

  “当时我们先做家庭农场,拿自己家的地试。”何显芬说,最开始只有两个棚,做平菇、羊肚菌,“当时连工人都请不起,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和我老公自己做,搭大棚、培育菌包、采摘和拿出去卖,都只有我们两个人。”

  何显芬有些激动,“4个月后,我和老公第一次将一框半的平菇拿到县上去买,来了两个客人,竟然一次性就全买走了,159元,我一辈子都记得这个数。”何显芬说,自己后来分析,应该是自家平菇卖相很好,但自己不懂,喊价太低,“市场批发价都是6元一斤,我喊才喊5元。”

  第一次成功卖掉产品,让何显芬夫妻信心大增,没想到,紧接着到来的则是磨难。

  “2016年春节前后,我们先是遇到大雪,把大棚全部砸烂了,然后我和老公慢慢修补,修补得差不多了,年初又来了大风,薄膜被吹得满天飞。”

  所有的积蓄付之东流,当时的情形历历在目,何显芬回忆:“我看着满天飞的薄膜,毫无办法,只能坐在一张薄膜上大哭,心想‘完了,完了,这下真的完了’。”

  扶持政策跟上 申请创业担保贷款

  家庭农场“变身”产业园

  雪中送炭之情,何显芬说她将铭记一生。

  “之前就业部门一直跟我们联系很多,包括可以享受哪些政策,如何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何显芬当时就是在普格县就业局的帮助下,创办起了普格县东方菌业家庭农场,“后来他们知晓了我们的困难,县就业局帮我们申请了10万的创业担保贷款,真的是救济款啊。”


【我从脱贫攻坚一线来】带老乡脱贫奔康 凉山普格女大学生辞去教师工作回乡创业

产业园现有的部分产品展示

  有了资金,何显芬重振旗鼓,重新开始购置专门的薄膜,培育更高品质的菌类,“2016年,我们就收入了30万。”后来,普格县就业局持续紧跟创业培训成果,及时将东方菌业家庭农场创业项目纳入创业导师跟踪服务,开展线上线下巡诊,随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产业定位、市场开发、经营策略问诊服务,家庭农场慢慢越做越大。


【我从脱贫攻坚一线来】带老乡脱贫奔康 凉山普格女大学生辞去教师工作回乡创业

罗亮(左一)正在和人社系统扶贫干部交流菌类培育情况

【我从脱贫攻坚一线来】带老乡脱贫奔康 凉山普格女大学生辞去教师工作回乡创业

何显芬介绍培育的菌类

  “这个产业园有70亩,有26个大棚,有7万多个菌包。”站在崭新的园子里,何显芬满脸笑容,她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产业园去年9月建成,由会理县委县政府援建,当地将会理扶贫援建周边5个贫困村的资金和涉农资金整合,总共300万元,以股权量化的方式,由各个村持股,按照“公司+产业园+贫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每年对5个贫困村进行持股分红。


【我从脱贫攻坚一线来】带老乡脱贫奔康 凉山普格女大学生辞去教师工作回乡创业

罗亮正把死菇从菌包上摘掉

  “不管我们盈亏,每年都会跟5个村分红。去年,第一次给5个村就分红了25万元。”5个贫困村有393户、贫困人口1677人,逐步都实现增收。何显芬介绍,不仅给村分红,产业园还将贫困人员纳入用工范围,优先使用贫困户贫困人员。

  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

  带领大家一起“造血”增收脱贫

  菜子乡前进村的贫困户吉地莫子歪就在何显芬的产业园上班,她告诉记者,自己家里有3个小孩,“在这里上班既可以方便顾家,还能挣钱。”在产业园,试用期工资1500元,转正后2000元。何显芬眼中的吉地莫子歪勤快能干,试用期只用了1个月,“而且试用期我们给她的工资是1700元。”


【我从脱贫攻坚一线来】带老乡脱贫奔康 凉山普格女大学生辞去教师工作回乡创业

丰收的平菇

  普基镇文倡村4组的贫困户期沙日歪也在产业园上班,平时就负责采摘菌类、和料、打扫卫生等,工资也是2000元每月。在当地,村民大多通过给其他村民或企业帮工赚取收入,何显芬说,“有好几个员工都说,有做活喊他们去,他们都不去,说临时做活做不了几天,还不如固定一个工作,一直做下去。”


【我从脱贫攻坚一线来】带老乡脱贫奔康 凉山普格女大学生辞去教师工作回乡创业

大家把采摘的平菇从大棚中搬出来

  “一般9月到12月,是用工高峰期,每天需要80人左右。”何显芬说,工资是每天按劳计件,少的70-80元,多的150元左右,“大部分都是手上的活儿,年纪大一些的老乡也可以做。”

  州级示范家庭农场、巾帼脱贫致富示范基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何显芬的努力越来越受到认可,对此她很有成就感并充满感恩之心,“各个部门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县就业局局长今年已经来产业园3次了,来了解我们还有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有了大家的帮助,才让我们的创业之路没有断掉,现在慢慢发展壮大,我对未来也充满信心,我们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增收致富、脱贫奔康。”

  记者手记:

  采访由始至终,何显芬身上透露出一股敢拼敢闯的魄力:走出舒适区,迎来折腾而有意义的人生。

  现在何显芬负责产业园的全面工作,老公罗亮发挥专长,作为产业园技术主管,负责培育新品种,兼顾产品设计、包装等。罗亮说,或许就是妻子身上敢拼敢闯的劲儿吸引了自己。

  夫妻俩培育的食用菌“待遇”很好,“喝”的都是从山上引下来的泉水。有时候,何显芬一个人去找水,翻山越岭,一找就是一天。农场忙的时候,何显芬只睡两三个小时,但第二天依然精神满满。罗亮说,妻子的这股劲儿令自己佩服,因此自己义无反顾从平原来到大山,更准备深深扎根这里。

  夫妻俩说,未来的路还很长,下一步就要考虑如何保质保量扩大生产,如何转变经营模式,如何畅通电商之路,也想把种植深入家家户户,让村民一起种食用菌,产业园来负责技术和销售,帮助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

  采访尾声,四川新闻网记者提出给夫妻俩拍一张合照,两人欣然接受并表达了感激之情,他们说这是从2008年结婚后,两个人的第一张合照。照片里,罗亮温柔的搂着妻子,两个人笑得跟采访当天的阳光一样灿烂。你们笑起来真好看,有你们的努力,家乡的脱贫奔康前景也一定会更灿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