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久必合——華夏大地是如何走向“一”

文丨歷史時刻錄

圖丨來源於網絡

分久必合——華夏大地是如何走向“一”


01導言

2700年前華夏大地進入了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的大爭之世,這就是中華文明正源生成的戰國時代(前453年三家分晉—前221年)。

謙謙的春秋貴族君子時代落下帷幕,當是時諸子百家爭鳴,列國爭霸,群星璀璨的輝煌時代。戰國七雄或多或少均曾雄霸一時,雄霸一方。

戰國初期魏文侯任吳起為相,率先變法,創魏武卒(第一支特種部隊),天下列國莫敢與之爭鋒,獨佔鰲頭。

戰國中期武靈王行胡服騎射,趙騎驍勇,西並中山,北征林胡,更有廉頗李牧等名將。

國任法家術治派名士申不害變法使國力大增。

國取越地千里,佔洞庭、鄱陽湖,物產豐饒。齊國位於渤海之濱,百姓富足,自春秋時期便是老牌強國。

國偏居一隅,國力稍弱卻也能攜大勢克強齊。


分久必合——華夏大地是如何走向“一”


在大浪淘沙下,歷史最終選擇了秦席捲天下。

一些較為封建迷信的說法是商屬五行之金德,周屬五行之火德,火克金,故周取商,秦屬五行之水德,水克火,故秦代周。現在我們來詳解一下歷史為什麼選擇這個野蠻落後的族群,秦國又是如何從人人藐視的蕞爾小國到人人畏懼的虎狼之師再到囊括宇內。

賈誼曾言“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今天就從秦國曆史轉折的“第一世”講起。

02“第一世”

秦孝公(前381—前338)

20歲即君位。秦國的鄰國魏國在魏文侯變法後國力大增,開創百年霸業,更趁秦國內亂之際奪秦河西之地,前389年秦惠公率軍50萬敗於魏國上將軍吳起帶領的5萬魏武卒。

孝公即位時情況愈發嚴重,國力衰退、內憂外患無時不刻困擾著這位年輕國君。孝公深知秦國已到危機存亡的緊要關頭了,秦國的命運、一代代先輩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基業都掌握在自己手裡。

秦國將何去何從,秦孝公決心效仿魏國實施變法希望以此拯救式微的秦國。

元前359年秦孝公頒佈求賢令,引來山東(崤山以東)列國百家士子,其中便有不世出的國士商鞅。

分久必合——華夏大地是如何走向“一”


商鞅(前395—前338)法家法制派名士,師傳屍子(也有說師傳鬼谷)。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轟轟烈烈的變法。變法內容主要以下幾點。

一、連坐法,輕罪重罰

此法有點不人道卻也極大的降低了秦國的犯罪率

二、廢除世卿世祿制,行軍功制

極大的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畢竟對面的人頭就是錢、就是升官發財的道路。也提撥了許多寒門名將如白起、蒙驁等

三、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秦國農業經濟得以飛速發展,這個政策封建王朝一直都在用

四、強制推行個體小家庭制度

就是強制你和你的兒子分家,然後戶口一多兵役和賦稅都大大的增加

五、廢除井田制,行土地私有制

分封制裡土地和奴隸都是貴族的,私有制解放了奴隸並給他們土地,糧食交完稅剩下的就是自己的

六、廢分封制行郡縣制

郡縣制和土地私有是大一統的政治基礎,極大的擴大了國君的權利。

七、編訂戶口

按戶按人口徵收軍賦。防止偷稅漏稅。


分久必合——華夏大地是如何走向“一”

分久必合——華夏大地是如何走向“一”

商鞅變法順應歷史發展,在華夏這塊土地上君主集權制取代奴隸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再加之秦孝公的鼎力支持和商鞅的才智方可成功變法。

所有的變法也好改革也好都涉及2個問題:

一是權利和利益的分配,二是解放勞動力。

商鞅的變法是將少數貴族的權益拿出來瓜分了,大部分權給了君主,大部分利益給了平民。要動勢力最強的貴族何其艱險,在沒有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也很快被車裂。商鞅雖死卻也留下了不朽的《商君書》和有資格涿鹿中原的強秦。

在以上改革措施下將秦國變成了一個不停運轉的機器,而這個機器只為國君一人服務。前354年商鞅領秦國新軍擊敗強魏收復河西(只有一少部分地區)虎狼之師此戰後兇名遠播。

03“第二世”

秦惠文王嬴駟(前356—前311)

19歲即君位,前325年王天下。

  1. 北掃義渠,義渠是秦北部一支遊牧部落時常南下劫掠。秦惠文王趁義渠內亂之際出兵平定義渠,設義渠縣。有了義渠的進貢的駿馬虎狼之師更是如虎添翼。
  2. 西平巴蜀,前316年秦國名將司馬錯率軍攻蜀,滅蜀國。得成都平原800裡沃野。蜀國的糧倉為秦長平之戰立下赫赫戰功。
  3. 東出函谷,收復全部河西之地。數次攻打魏國,這個戰國霸主也日漸式微。

在不斷擴張之後各國終於看見了秦的威脅,於是乎相約聯縱滅秦,秦惠文王在位期間任用賢能,張儀、司馬錯、犀首等開疆拓土,屢敗各國聯軍,張儀以連橫之策不斷蠶食鄰國

分久必合——華夏大地是如何走向“一”

分久必合——華夏大地是如何走向“一”


04“第三世”

秦武王嬴蕩(前329—前307)

19歲即王位,平蜀亂、拔三川、克宜陽,23歲舉鼎絕臏而亡。

05“第四世”

秦昭襄王(前325—前251)

秦武王同父異母的弟弟,在秦武王去世後在舅舅魏冉等人的支持下即王位。昭襄王年紀小,長期大權在其母宣太后(羋月)手裡。

執政後趕走外戚魏冉,任魏人範睢為相,採納其遠交近攻的政策,山東列國逐個擊潰。大爭之世天降戰爭之神,被稱為“人屠”的白起。白起一生征戰無數更是殺人無數,四方征伐,鯨吞各國領土,直接將秦國國土面積擴大1倍。有網友調侃道“不上10萬的單子我白起不接”。


分久必合——華夏大地是如何走向“一”


當時有資格問鼎天下的強國唯有秦趙兩國,雙方必有一戰,長平之戰,決定天下格局和歷史走向的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大型殲滅戰,不可避免的到來。

分久必合——華夏大地是如何走向“一”

趙國此戰後元氣大傷十數年不能恢復,秦國也頗有損傷,畢竟趙軍騎兵為主殺傷力極大。而秦國在極快的時間就恢復了,此戰後一統天下已成定局。

因為“孝文王(在位3天)、莊襄王(在位3年),享國之日淺”,故一統天下的大任便交到了嬴政手裡。即至始皇,大勢已成,順天意席捲六合八荒。

06結語

秦國能席捲六合八荒的原因有很多,如制度優勢、廣納人才、順應歷史發展、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愛國情懷等。

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國體就是君主集權制了。就如資本主義優於封建君主集權,在資本主義國家面前清朝就只能捱打一般,秦君主集權制也是優於分封制。張儀能破六國合縱除其才智外,六國的分封制的缺陷也是一巨大因素。

商鞅衛人,張儀、犀首、魏章、範睢都是魏人,魏冉、白起(楚平王之孫白公勝後人)楚人,他們都為秦國效力,何解?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少啊,故各國留不住千里馬。

時代發展的車輪從未止步,任何個人、集體、國家、族群在歷史車輪面前都不堪一擊。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老秦人野蠻落後可能不知道也不懂得什麼叫愛國,但是從未聽說有老秦人為別國效力的,他們用行動詮釋一個族群團結、勇敢的精神面貌。不知書,也達理說的就是他們。

分久必合——華夏大地是如何走向“一”

《舊唐書·魏徵傳》: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我們學習歷史不是為了有茶餘飯後的談資,更是為了汲取經驗教訓順時而發。以後歷史大勢傾軋而下我中華民族能否成為最後的“一”,還需諸君協力共建祖國。

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罵人的髒話都有點攻擊女性的意味,在這個男女平等的年代這樣不好,很不好。多學學古人像“爾首疾呼、你這個天殺的xxx”,這些都是可以用的嘛。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