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地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更是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所以中國人向來有一種安土重遷的思想,這也是為什麼自明末清初以來,中國已經有了資本主義經濟萌芽,但是卻無法形成資本主義經濟。而中國的土地發展和中國古代所流傳的一句話十分相似—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們且不論證這句話的真實性,蛋蛋就土地制度的發展來看,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中國土地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國進入封建社會以後,盛行土地私有制,這也就造就了一種土地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占人口較少的地主佔有大量的土地,而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卻只擁有少數土地。一旦這種不平等達到一個程度就會引起農民起義,推翻一個王朝建立一個新朝,新朝建立之初一定會輕徭薄賦,給予農民土地,保證農民的安居樂業,以此鞏固統治。但是幾代之後,則又陷入了新一輪的土地兼併中,這也是中國古代封建制度的一大弊端。就是在這樣的循環往復之中,中國的土地不斷地集中、分散、集中。王朝也是一個換一個。除了政治作用其實還有一個個人因素造成土地的分散。

中國土地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大清律例》記載“嫡庶子男,除有官廕襲先盡嫡長子孫;其分析家財田產,不問妻、妾、婢生,止以子數均分。”這樣一來,本來集中的土地又一次分散開,然後又有一子會重新集中一部分土地,等其後代又是均分。所以就形成了土地的合合分分,循環往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