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 | 別總是把問題“xx化”

對於有悖常識的現象,我們向來是不吐不快。而最近發生的兩三事,串在一起,更顯詫異,不得不“拍案”。

快言快語的網紅醫生張文宏因為一句“小孩早上不許吃粥”招致一頂“崇洋媚外”的帽子。

吃不吃粥是個科學問題。從科學角度,粥是碳水,在營養上肯定是跟牛奶無法相提並論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就事論事,實事求是,哪怕反對,也應該“科學地”反對。

吃粥是一種偏好,無可厚非。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去選擇,醫生有醫生的觀點,公眾有公眾的習慣,最多是一種小確幸,跟愛不愛國沒有關係。這些把科學問題道德化的人,不是蹭流量,就是槓精使壞。他們的知識是貧乏的,他們的動機是騎牆的,這些人屢屢把問題上綱上線,渾水摸魚,江湖廟堂兩邊揩油。

事實上,近年來很多事情都面臨著泛道德化的不確定性。我們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巨大成功,可梳理的經驗有很多維度,其中之一就是拒絕道德綁架和道德泛化,解放思想,讓市場歸市場,讓凱撒歸凱撒。

另一方面,道德問題又被經濟化。一個偷電瓶車的慣偷,幾乎掀起一場互聯網的流量狂歡。多年前,這個慣偷因為說了“我這輩子是不可能打工的”金句,在網絡上被奉為“竊格瓦拉”,成為二次元鬼畜文化的擔當。如今出獄,居然有幾十家網紅經濟公司在坐等,要進行直播生意和流量操作。

“流量不問出身”的結果,就是道德淪喪,社會犬儒化。禮義廉恥,國之四維,雖然現代社會高度物質化和消費主義盛行,但不意味著可以一再擊穿底線。娛樂至死,就是在價值觀上解構主流、消解道德,把人感官化和動物化。如果一切是非道德都可以萌化、鬼畜化和流量化,那麼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將成為無錨之地。

還有很多問題次生化,把社會知情權和信息對稱視為洪水猛獸,把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小算盤撥得噼啪亂響,把國家的利益和聲譽棄若敝屣。河南原陽4名遇難男童在當地公墓安葬,記者去正常採訪被不明身份的人暴力阻攔甚至毆打,打電話採訪遇上“影帝”一個勁兒說“我這裡信號不好”。

一些地方基層官員,實在是缺乏面對媒體和與公眾溝通的能力和情商,遇事就躲、就堵,甚至來粗的、耍橫的,把天災搞成人禍,把人禍疊加次生災害。這些“地方官”,總是追求統一的輿論,而不是站在公眾的立場,第一時間回應關切。中國現在是階層和利益的多元化,我們要在這個基礎上,致力於凝心聚力,明辨是非,團結一致向前看,而非只著眼於一些地方的小利小益。

歸根結底,專業問題別道德化,道德問題別流量化,簡單問題別複雜化。在一個開放的社會里,別讓自己成為裝睡的人。(北京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