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牛奶後,美農考慮對生豬安樂死

導讀

疫情衝擊下,供需失衡出現在美國各行各業,近日除了教科書上“美國奶農傾倒牛奶”的場景正在上演外,美國大量生豬或將迎來安樂死的命運。

來源:觀察者網(ID:guanchacn)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20日報道,全美各地的豬肉養殖戶每年會從豬身上賺200多億美元,然而,當前他們也面臨著供求失衡問題。

疫情期間,美國大量餐館和學校等主要豬肉消費場所被關閉,但美國各地6萬餘名豬肉養殖戶仍在繼續工作。

愛荷華州豬肉生產商協會主席帕斯蒂安(Mike Paustian)表示,為了保障食品流通供應,農業從業人員仍在繼續工作。保斯蒂安同時也指出,當前豬肉的價格被拉低,餐飲服務業消費了大約70%的培根,隨著餐廳暫停營業,他們的生意大大減少。

此外,當前生豬的供應量超過需求量的問題變得迫在眉睫,並且隨著生豬越長越大,已無法被加工廠處理,並進一步上市售賣。帕斯蒂安表示,一頭豬出生時重約兩磅,六個月後會長到280磅左右。而這通常是生豬需要上市售賣的體重,因此它(在當前)成為了一個挑戰。他說道,“我們必須做一些事情,來嘗試減緩生豬的生長速度,例如調整豬的飲食。”

美國國家豬肉生產商協會估計,由於這些問題,每頭上市的生豬將給養豬戶帶來約37美元的損失,到今年年底,該損失將達到50億美元。

在全美經營著400多家農場和加工廠的克里斯汀森農場(Christensen Farms)等公司,已經開始準備做出艱難的決定。

克里斯汀森農場首席執行官斯托爾特(Glenn Stolt)表示:“說實話,有些最糟糕的情況非常令人擔憂。如果工廠情況變糟,我們又不能將長得過大的豬送到工廠(加工)。我們必須考慮其他的措施,可能包括對牲畜實施安樂死,儘管這不是我們這些農業從業人員想要做的事情。”

福克斯指出,對於豬肉生產商而言,更糟的是:在努力養活美國人的同時,又要確保自己員工的安全。

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位於南蘇丹蘇福爾斯的一家工廠是美國最大的豬肉加工廠之一,在出現600多例新冠患者與該工廠存在關聯後,該工廠就關門了。

監製:蔣春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