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獻給迷茫、消沉的青年

寫在開頭:我們往往缺少一種魄力,去直面生活中必須與之戰鬥的一切。

許多青年的人生從進入大學便失去了方向,缺少了老師和家長的督促,便很容易陷入到充滿誘惑的大學生活中,等到畢業方才發現逝去的不僅僅是時間。

面對社會,技能空白和能力缺乏就會讓青年人屢屢碰壁,最後不免陷入對於未來的迷茫和意志的消沉,這些人或加入啃老族或以打工者的形態混跡社會,頻繁跳槽。

《希望》——獻給迷茫、消沉的青年

《希望》——獻給迷茫、消沉的青年

這些青年似乎丟失了希望,又不知道該到哪裡去尋找。

商人敏銳的嗅覺立即關注到了這一日益壯大的群體,於是XX天助你學會XX、XX封閉式培訓班等等證書、考試培訓班就應運而生。

這些培訓都有共同的特點:門檻非常低,普通人即可進入;費用非常高,動輒幾萬塊;時間都不長,短則一週最長不過1個月。

多少家長、青年都樂此不疲的為之慷慨解囊,將青年們送入培訓課讓講師給這些孩子們武裝大腦,人們希冀著通過短暫的學習讓青年獲得一項或多項技能,好幫助他們走出迷茫,克服消沉。

《希望》——獻給迷茫、消沉的青年

但是這些速成的培訓班往往教授的都是最為普通的技能,這些技能並不具有核心競爭力,相反還總會帶著些華而不實的包裝。這些看起來好看的花架子只是給了青年們一件件皇帝的新衣,無助於他們尋找希望,自立於社會。

希望從哪裡來?這似乎是一個問題。

泰戈爾說:“要學孩子們,他們從不懷疑未來的希望”、雪萊說:“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魯迅引用裴多菲的文字:“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1.學習孩子

他們健康向上,似乎永遠不識愁滋味,所以他們永遠充滿希望。但是這有條件,孩子的無憂無慮正是建立在父母為其抵禦社會的風霜雨雪、無私供養之上。青年人再依託於漸漸年邁的父母似乎並不大妥當。

《希望》——獻給迷茫、消沉的青年

2.耐心等待。

人似乎總是相信時間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夠改變一切,當然也可以帶來希望。可是人的生命是短暫的,青春的逝去總由不得我們去肆意揮霍,青年正直壯年,正是為社會貢獻力量,為家人謀求幸福生活的黃金時間。讓青年耗去大好時光,過著苦行僧似的低調生活,非但青年人不願意,社會與不會允許。

3.去戰鬥和堅持戰鬥。

魯迅在《希望》中給青年做了一個榜樣,如果希望同絕望一樣都是虛無的,而我們又需要希望之時,不妨蹂身而上與虛無的黑暗肉搏,在戰鬥中建立希望,用堅持戰鬥來催旺希望的火焰終至燎原。

《希望》——獻給迷茫、消沉的青年

陷入迷茫和消沉的青年不要總是期盼外力去打破自己織就的牢籠,要堅定自己才能改變現狀的勇氣,奮力邁出外力辛苦營造的“舒適圈”,將自己曝露在社會的浪潮中,與社會戰鬥。

這戰鬥總有方法,自律和堅持是能夠勝利的核心。

戰國的蘇秦,在年輕時也因為學問不高備受輕視,他也一度沉默寡言、意志消沉,回到家中他決心努力學習,但是懶惰和意志力不堅也讓他困擾,於是他痛下狠心,每每學到睏意來襲,就用錐子狠扎大腿,讓自己清醒,長此以往終究成為流傳千古的縱橫家。

彭于晏也曾經有過無戲可拍的迷茫時期,一步無人敢接的《翻滾吧,阿信》,讓他果斷邁出的戰鬥的步伐。他用八個月的時間完成了生命的蛻變,這八個月他只吃水煮蛋,每天進行10個小時以上的體操項目練習,八個月間他從雞排男生蛻變到擁有健美體魄的運動健兒,順利的接下這部讓他今後走上大紅大紫之路的電影。

《希望》——獻給迷茫、消沉的青年

青年,去閱讀魯迅的《希望》,他會告訴你勇敢的去和社會戰鬥,只有戰鬥才能為自己贏來希望。在戰鬥的開始,自律可以鞭策自己不走彎路,堅持是這條通往希望之路上僅有的朋友,願青年們都能擺脫迷茫與消沉,為生命注入希望的甘泉。

寫在最後,贈與在讀魯路上尋求思想痛並快樂著的人們:“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