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统治如此折腾 劳民兴师 为什么汉朝没有开始走向灭亡?

从史书记载中,我们可以找到汉武帝统治晚期,国家统治和社会民生的种种乱象。

《史记·孝武本纪》:“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汉书·昭帝纪赞》:“承孝武奢侈馀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贞观政要》:“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绝。”

《资治通鉴·汉纪十四》:“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无异于秦始皇几矣。”


汉武帝统治如此折腾 劳民兴师 为什么汉朝没有开始走向灭亡?

百姓迁徙躲避动乱

武帝统治晚期的景象,让人很容易想到秦末的乱世。那么问题来了:

为何秦朝最终迅速灭亡,而西汉却得以转危为安,甚至出现了后来的昭宣之治呢?汉武帝在其中到底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资治通鉴·汉纪十四》有这样的记载: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


汉武帝统治如此折腾 劳民兴师 为什么汉朝没有开始走向灭亡?

资治通鉴

这段话反映出汉武帝对统治国家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总结,对于制度改革也有着很深刻的认识。

本人认为,汉武帝统治相当折腾,国家却没有走向终结,很重要的原因在于:

汉朝自成立之日起,直到昭宣中兴,各代统治者都遵循一种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实现了统治制度的平稳过渡;到了汉武帝一朝,国家基本完成了制度改革,消除了统治制度中的不稳定因素,足以应对后来出现的混乱状况,也为其南征北战奠基了物质保障和政治基础。

汉武帝统治如此折腾 劳民兴师 为什么汉朝没有开始走向灭亡?

西安汉武帝操练水军雕像


变革制度章法:汉武帝刘彻勇担历史重任

《公孙弘卜式兒宽列传》:“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

公元前141年,刚刚即位的汉武帝,面临的形势是既有社会稳定、人心归一、经济富裕的优势,也有制度缺失,国家控制能力薄弱的遗憾。

《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

史书的记载明确表明:当时国家统治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已经构成了对统治秩序的潜在威胁。推进制度建设以改变汉初中央管理的薄弱局面,就成为汉武帝必须承担的责任。


汉武帝统治如此折腾 劳民兴师 为什么汉朝没有开始走向灭亡?

昆明池 汉武帝三年开凿

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就是大儒董仲舒,这个人真的应运而生,他倡言变革国家制度,才能真正达到天下大治。

《董仲舒传》:“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所谓“更化”,就是改革。在呼吁变革方面,董仲舒无疑是大声疾呼,走在各朝臣的最前列。


汉武帝统治如此折腾 劳民兴师 为什么汉朝没有开始走向灭亡?

董仲舒雕像

当然,并不是董仲舒一人这样呼吁,当时的大思想家刘安强调法令制度必须依据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刘安《汜论训》记载:“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此时,君臣都不满意汉朝前期初创的章法,把变革制度、造就盛世,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汉武帝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励精图治,积极推行改制,才建立起显赫的功业,成为名垂千古的雄才大略之主。


因时改制:汉武帝历史地位的奠基石

汉哀帝时期,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等人在议论汉武帝的历史地位时特别强调:

“招集天下贤俊,与协心同谋,兴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天地之祠,建封禅,殊官号,存周后,定诸侯之制,永无逆争之心,至今累世赖之。单于守藩,百蛮服从,万世之基也,中兴之功未有高焉者也。”

在这段话中,可见二人非常称赞汉武帝的改制之功。

汉武帝统治如此折腾 劳民兴师 为什么汉朝没有开始走向灭亡?

西安汉城湖内汉武帝雕像

东汉历史学家荀悦,有一段比较汉文帝、汉武帝道德功业的议论,让人体会更深。

荀悦对汉文帝极为推崇,但却遗憾他“未能悉备制度……故太平之功不兴”;在谈及汉武帝时,说他“奢侈无限,穷兵极武。百姓空竭,万民疲弊。当此之时,天下骚动,海内无聊,而孝文之业衰矣”。

荀悦同时也赞许汉武帝,说到“孝武皇帝规恢万事之业,安固后嗣之基。……兴事创制,无所不施。先王之风,灿然复存矣”

荀悦在对比汉文帝和汉武帝的缺失与贡献时,重点谈及了制度的创立,表现出了对汉武帝在变革方面的极大赞叹。


汉武帝统治如此折腾 劳民兴师 为什么汉朝没有开始走向灭亡?

汉武帝陵墓——茂陵

对比汉文帝与汉武帝的功过是非,确实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但又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汉文帝一直被认为是遵循祖制,属于“守成之主”,他在位期间把稳定政局看得很重,放在首要位置,其它诸如变革和发展都放在了后面。

汉武帝执政理念与汉文帝有很大的不同,他积极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政策,把改革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并取得了成功。

当然,看一位帝王的功过,一定要结合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来看。

如果在汉文帝的时代,有人推行汉武帝那样的改革,恐怕引发一系列不稳定的矛盾。同理,如果在汉武帝时代,当政者依然推行汉文帝那样的因循守制,则国家不可能向前发展,时代会将其抛弃。


汉武帝统治如此折腾 劳民兴师 为什么汉朝没有开始走向灭亡?

兰州 霍去病雕像

历史一再证明:当国家从稳定到转型发展时期,只有不断推新废旧,推进变革才能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而此时若一味坚持“守成”,就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汉武帝及其时代,无疑是最好的例证。


推行制度变革:安邦治国的必由之路

纵观武帝一朝,其制度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以盐铁专卖为代表的垄断经济政策。

盐铁是古代中国最暴利的行业,谁拥有它,谁就能独步天下。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因为盛产盐铁,就奠基了战国一流列强的基础。七国之乱的齐国也是凭借盐铁产生了造反的野心。

文景时代奉行不与民争利的黄老思想,经济迅速发展,财富主要集中在民间,中央政府对于社会的经济控制能力有限。汉武帝任用桑弘羊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其基本思想就是国家本位的垄断经济,最终大大增强了国家的财政能力,也就提高了政府的统治能力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汉武帝统治如此折腾 劳民兴师 为什么汉朝没有开始走向灭亡?

桑弘羊

第二是以推恩令和刺史制度为代表的集权化政治改革。

汉武帝吸取了七国之乱的教训,为打击地方诸侯势力,以抵御外族,讨匈战争为理由,颁布了推恩令,没有废一兵一卒就消灭了各地势力,导致地方诸侯四分五裂,无力再与中央政权抗衡。

设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而在朝堂之上另设中朝以削弱相权,实现了集权化改革。


汉武帝统治如此折腾 劳民兴师 为什么汉朝没有开始走向灭亡?

推恩令示意图

第三是儒家化意识形态改革。

武帝重用董仲舒、公孙弘,推广儒学,全面废弃前朝的无为而治,崇尚更加积极有为的统治手段,在张汤主持修订的律令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儒学对汉法的影响,通过法律的形式,儒学的基本精神得以贯彻,进而起到整合关中、关东社会,维护稳定的作用。


汉武帝统治如此折腾 劳民兴师 为什么汉朝没有开始走向灭亡?

公孙弘

汉武帝的锐意改革,在一方面改变了旧有的制度,增强了国家的财政能力,强化了中央集权以及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在另一方面是通过各种手段减少社会各方面的不稳定因素。从两个方面为王朝的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因而当在汉武帝晚年,国家出现动乱时,西汉王朝才能度过危机。


功过是非:二千年前的一场辩论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

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汉武帝统治如此折腾 劳民兴师 为什么汉朝没有开始走向灭亡?

西汉官员桓宽根据盐铁会议内容所著的《盐铁论》

在盐铁会议上,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们,提出了三个很尖锐的问题:

要不要放弃战争机器,让汉王朝重新恢复与匈奴等国的和好政策?

要不要放弃盘剥百姓,恢复汉朝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

要不要减轻刑罚,恢复汉朝初期的法律政策?

然而事实证明,盐铁会议之后,国家除了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进行了一些局部性改革之外,并没有彻底改变武帝的路线。

盐铁会议的结果就是大夫阶层和贤良文学的妥协而已。


汉武帝晚年发布《轮台诏》,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的“罪己诏”。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汉武帝对苛刻的政策,连年征战,任用酷吏等做了很反省。

但他真的做了改变么?


汉武帝统治如此折腾 劳民兴师 为什么汉朝没有开始走向灭亡?

建于西汉时期西域河仓城遗址

政策是否做了改变和调整,还是要以史实为准。

从历史资料上可以看来,汉武帝死后,昭宣中兴实际上是武帝政策的延续。

后人明白,大汉王朝绝不可以走上一条名为复古,实则改旗易帜的道路,汉武帝的路线必须要坚持。小修小补可以,大规模的变革,就是一条邪路。这便是对贤良文学盐铁会议的回答。

后记

法国有个保守的政治家思想家叫托克维尔,他写有《旧制度与大革命》,在这本书中他表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一个国家最危险的时候,恰巧在于他剧烈改革的时候

变革和政策的稳定性两者都非常重要,而汉武帝,恰恰就做到了两者的平衡。

他是个改革家,然而又很注意分阶段量力而为,一旦发现做过头就及时纠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过去的利益集团,从而很顺利地开辟了新的道路,为昭宣二位皇帝所继承,这才是汉武帝没有导致西汉灭亡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