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塞留:"法蘭西王國的諸葛亮"站在國王的肩膀上,將王權逐步擴大

當我們對外介紹中國文化時,總是會拿外國文化中與中國文化相似的部分做對比進行闡釋,以引起共鳴。比如我們向法國介紹諸葛亮時,就會拿黎塞留作為輸出對比對象,那麼這兩人究竟有什麼相似之處呢?

在自己國家的影響力和地位

二人都是自己國家的智囊和丞相

諸葛亮在出山後,利用自己的智慧才幹輔佐劉備規劃大業,為南征出謀劃策,最終劉備拿下楚漢政權,諸葛亮也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蜀國。

在法蘭西王國,年紀尚小的路易十三雖然繼承了王位,但實際是由其母親瑪麗·德·美第奇的寵人孔契尼執政,此人荒糜腐敗,奢望無能,造成國庫枯竭。

天主教會和胡格諾貴族等一派相互勾結,為了制約王權甚至想要藉助三級會議來給路易十三施加壓力。然而各個城市都表示站在國王一方。

因此,不僅會議被取消,這次計劃也隨之落空。即使局面暫時穩定,但由於貴族內亂頻發,國稅暴漲,農民和工人的壓力也逐日遞增,叫苦不迭。

法國的國際威信和對外貿易一度陷入黑洞期,法國當局眼見著泥潭愈陷愈深卻束手無策,而在這個時候伸出援手救法國於水火之中的人物就是黎塞留。

路易十三十分青睞黎塞留,在胡格諾戰爭中黎塞留親自穿上戎裝轉戰沙場取得勝利。不僅幫法國解決了內部的貴族紛爭,對外也捍衛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地位,幫助法國乘上歐洲大陸最強國的快艇。

黎塞留:

諸葛亮

崎嶇的經歷

諸葛亮幼年父母相繼去世,雖自稱躬耕隴畝為一介布衣,但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為官,也算是沒落貴族的後代,只不過他的祖父和父親都英年早逝,即使諸葛亮滿腹詩書,在早年間也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抱負。無獨有偶,黎塞留的出身也並不顯貴——次等的世族家庭貴族和幼年時期喪父,只能跟苦難的母親相依為命。

只不過因為父親曾獻身於宗教戰爭中,亨利三世授予其呂松主教職位,黎塞留才憑藉血管關係獲得呂松地區教主這樣一個小職務。

後來路易十三開始掀起廷變巨浪,將自己的母親流放,剷除朝廷內剩餘的黨羽,黎塞留也因此受牽連被放逐。

高光時刻

諸葛亮常以管仲、樂毅自比,深諳要從問題的表面尋找根源,解決問題不能只解決當下而要著眼於問題發展的潛在結果,徹底剖開問題才能掌握實質。

他不僅大公無私、以身作則,樹起旗幟,創造了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圍,還起草法律條例,主張立法公開、執法公平。諸葛亮在農業方面還注重休士勸農,除了推崇軍屯耕戰,還有興修水利等等,當地民生也因此蒸蒸日上。

除此之外,諸葛亮在軍事上也毫不遜色。不僅有運籌帷幄,計策都掌握在手的自信,還有替百姓考慮的博大胸懷。諸葛亮治軍講求治軍以明和以信為本,在北伐曹魏等戰役中運籌帷幄,最終促進戰爭的勝利。

黎塞留:

黎塞留

黎塞留取得了哪些和諸葛亮相媲美的成就呢?

黎塞留起初雖為呂松主教,職位不高,但機會之神眷顧於他,讓黎塞留在1614年抓住機會作為僧侶界代表參加三級會議。

在會議上他積極支持宮廷,吸引了攝政太后的目光。在會議結束後,受到太后賞識的他留在了巴黎,開始了真正的宦途生涯。期間雖起起落落,甚至被放逐到阿維農。

但憑藉他的智慧才幹,最終坐上了宰相這個位置,並且堅持了十八年。在這期間法國能夠樹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極大原因就是因為有裡黎塞留的存在。

對內恢復和強化專治王權。黎塞留任宰相的十八年中,一直堅持與大貴族的抗爭,直至勝利。

1620年貴族們準備策劃一起謀反強勢聯合——朗格維爾公爵、旺多姆公爵、昂熱分別控制諾曼底、布列塔尼和羅亞爾河,加上羅漢、埃珀農、美耶納分別佔據了波亞都、昂古萊姆以及基恩,另外,還以胡格諾派貴族為幕後援助人員,企圖獲取強大的助攻。

雖然這次叛亂聲勢浩大,殺傷力十足,但路易十三採取了強硬的鎮壓手段,把聯合起來的貴族全部擊潰。給貴族帶去了不小的傷害。

除此之外,黎塞留還敏銳的覺察到胡格諾貴族就是王權最大的敵人。為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抗胡格諾貴族這件事情上,黎塞留對叛亂的貴族只是施以簡單的懲罰手段,並沒有斬草除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寬容處理。

黎塞留:

黎塞留

並於1621年出兵西征,接連攻佔位於羅亞爾河兩岸的胡格諾派城堡,1622年簽完協議後,只剩下拉羅謝爾和蒙託邦兩大地區未被收回。

作為丞相的黎塞留是絕對不會遺留後患的:1628年進攻有英國海軍支援的羅謝爾,利用水路兩兵雙管齊下的策略最終拿下該城。1629年黎塞留聚集兵力攻克了朗格多克羅漢領導的胡格諾派武裝力量。朝廷軍隊來勢洶洶,將胡格諾派徹底降服,羅漢從此只能在威尼斯共和國聽由天命了。1629年8月29日,黎塞留率領軍隊一舉攻下蒙託邦。

處理完反抗隊伍中最大的"將領"之後,黎塞留就開始清理剩餘的"兵線"。

1626年國王的兄弟奧爾良公爵加斯東企圖謀反掌握大權,被黎塞留一擊即破。同年十二月召開制止叛亂維護王權的名人會議,規定法國公民一律不得與外國使節往來,即使是教皇的使節也不例外。只要拿起武器反抗,就要剝奪一切職務。嚴禁誹謗文字,沒有朝廷諭旨,任何人不得召集軍隊,籌集軍火或向人民徵稅。這些建議迅即通過,列為法令。

黎塞留時代最後一次貴族叛亂髮生在1642年,首要分子是辛-馬爾斯侯爵。黎塞留怎麼也想不到,當初自己極力推薦給路易十三的寵臣,竟然想在背後朝自己開一槍——辛-馬爾斯侯爵和加斯東、布容等人同流合汙妄圖推翻黎塞留,並且暗中與 西班牙勾結,陰謀敗露後,辛-馬爾斯被處死,布榮被捕入獄,加斯東被削官為民。

黎塞留:

紅衣教主黎塞留

武力的勝利只是暫時的,斬斷貴族叛亂想法還需要法律的加持

黎塞留把早在十六世紀就已實行過的一種制度重新使用。即在每個省安排一名欽差審計員,直接受中央國務會議的管理,負責執行中央下發的命令,權力高居首位。全省的司法、行政等各部門均受他的監管。這個職位的特殊性在於不能買賣、轉讓或世襲,聽取中央的隨時調遣和任免。

因為他的存在,全國的監管體系更加完善,專制王權也得到了鞏固。終於,法國解決了被困擾了幾百年的胡格諾貴族,也一步步切斷了英國在沿海地區的爪牙。

對外提高國家地位

除了在政治上有英勇謀略,黎塞留在軍事上也有一番作為,他能夠親自率兵出征攻克了胡格諾這最堅硬的城堡。出於堅定維護法國利益的目的,黎塞留將哈布斯堡王室看為殺傷力最大的敵人。

十五世紀後期以來,德國通過聯姻逐漸佔領了許多領地,奧地利、匈牙利、捷克等國家也在德國的統治下。德國範圍日益增加,法國也會有被吞併的可能。

查理四世已經先從軍事和政治上做準備,但由於被刺殺,進攻也被推遲了下來,最後推翻哈布斯堡王室的歐洲霸權,抬高法國的國際地位是在黎塞留手中通過"三十年戰爭"完成的。

黎塞留略施手段巧用策略,擊敗了當時橫行歐洲大陸的哈布斯堡王室,不僅粉碎了其統一德意志的夢想,而且一步到位,直接影響了德國的統一,將其延後了將近三百年。

除此之外,黎塞留還為法國量身打造了三套"必勝絕技":與英國議和,打擊西班牙、分裂德國和意大利。

如果重演一遍二戰之前的歷史,不難發現:但凡遵循黎塞留制定的強國策略,法國都會成為歐洲大陸的"王者";如果反其道逆流行進,法國必然陷入內外交錯的局面。

黎塞留:

黎塞留號戰艦

主僕情深

黎塞留與路易十三的關係與諸葛亮和劉備一樣主僕情深

在我們探究歷史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條規律,如果君主拿不定主意亦或是說沒有太強的主見,那他和臣民尤其是諫臣的關係會很好。並不是說君主無能,這反而是一種大智慧。

聽從多方的意見,不僅能做出快速高效的決策,還能緩和君臣關係,讓手下的謀臣更能聽從於他。

路易十三雖然在歷史上戰績顯赫,但其實他本人資歷並不夠優秀,而且沉默寡言不善言辭,也正是這樣的特點給了黎塞留更大的發揮空間,讓他能在政治宏圖上將自身本領發揮得淋漓盡致。

雖然路易十三在下決心流放自己母親的同時也將黎塞留放逐,但這其實是早已約定好結局的一場戲。在這之前,黎塞留與太后因為觀念不合起了爭執,太后便想借兒子路易十三之手除掉黎塞留。

但路易十三早已不是從前唯命是從的傀儡國王了,他在心裡早已拿定了主意——和黎塞留聯手推翻太后政權。

雖然在這期間黎塞留因為是太后一黨而被流放,但他明白這只是路易十三對自己的考驗。果然在那之後,黎塞留很快回歸宮廷成為路易十三的左膀右臂,這足以說明路易十三對他的信任。

和睦的君臣關係永遠是雙向的。諸葛亮在將死之際,推薦蔣琬和費禕讓他們繼續輔佐君王完成大業。黎塞留在垂危時刻也指定了能夠繼續延續自己思想意志的馬薩林輔佐君王,馬薩林也不負眾望,輔佐路易十四開拓疆土,擴展版圖,沿著強國的道路走下去。諸葛亮和黎塞留二人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君臣關係這段佳話中,更加輝煌的存在。

黎塞留:

黎塞留親自出戰胡格諾城堡

社會影響

黎塞留的評價在任何時代都是好壞摻雜的

毫不誇張的說,黎塞留擔任宰相的時期幾乎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他狡詐嚴酷到極點,甚至不惜殘忍卑劣,謀略一出便是為鞏固權力,整個王室甚至整個法蘭西王國都被他把弄在手掌心:他架空君王,驅逐太后,打壓王后,但凡侵害到他利益的親王或者公爵都被他流放甚至處死。

起初,法國人民畏懼怨恨他,然後鄙視汙衊他,但現在又開始懷念敬畏他。無論如何,黎塞留不僅是法國曆史上鮮有的偉人,也是歐洲演變史上可以登頂的政治家之一。

他對自己做出了最中肯的評價,也算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我從來沒有敵人,除非是國家公敵。

而世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就多向正面靠攏

諸葛亮出謀劃策的幾場戰役,無論是草船借箭,三氣周漁,還是借東風赤壁之戰,都一直被世人津津樂道:真乃神人也。不僅是在軍事政治方面,在為人處世上,諸葛亮和黎塞留都深謀遠慮,步步為營,直達自己的目標。

但相比之下,諸葛亮更偏向於情義,少了幾分毒辣

街亭一戰中,馬謖口出狂言爭先,略顯狂妄自大;派王平說服馬謖,不料馬謖不肯聽取。縱使其中少不了諸葛亮一時失察才釀成的錯誤但諸葛亮終究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啊。馬謖請兵時,諸葛亮雖然對他抱有疑慮,但因平時與他交好頗有好感,便委以重任,再加上安置照顧馬謖的家屬,無不體現諸葛亮的重情重義。

黎塞留:

諸葛亮紀念郵票

諸葛亮和黎塞留都因為生前事蹟被寫入世界名著裡,諸葛亮被世人描繪為神一樣的存在,也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的。

而黎塞留卻多被描寫為野心勃勃的大反派,與歷史有些大相徑庭。拋開兩者自身的性格特點,造成這樣局面的很大原因就在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以中國來說,注重和諧、天人合一是我們自古以來所推崇的入世態度。不僅如此,儒家文化對中國的影響也是代代相傳,繁衍之火經久不息,所以對一個人的評價也是看他在社會上做出的貢獻,實現的政治抱負。

諸葛亮就是一位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的人物,他對君主的忠誠以及他的才智謀略和政治貢獻,恰好符合中國自古以來的價值觀,所以他被封為神一樣的存在。

而西方主張追求自由和人權,想要破除一切的束縛和枷鎖,敢於向權力發出挑戰。黎塞留就是這自由的洪濤中逆流而上的魚。他一直強化和鞏固王權,加強對平民的統治,具有和中國封建統治時期相似的觀點和作為。雖然在當時的社會看來的確對法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綜合國力的提升做出了貢獻,可實際上是與西方價值觀相悖的。因此黎塞留在眾多作品中的形象與實際不符,甚至被黑化,也是西方價值觀引領的結果。

世界文化是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在世界文化這個大觀園裡,每一種優秀文化都是一朵奇葩。全球化的趨勢已經很明顯,文化也應當順應著發展規律,迎合時代潮流走向世界。但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每一種文化首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才能正確對待外來文化,藉助外來文化的精華完善自身,面向外來文化的糟粕改正自身,進而促進世界文化共同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