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啟齒的,遠不止“我是從哪裡來的”

難以啟齒的,遠不止“我是從哪裡來的”

不知道你們在小的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疑問,那就是“我是從哪裡來的?”

當問題無法得到解決的時候,小孩子或許就會尋求父母的幫助。

“你是媽媽從垃圾桶裡撿來的。”

“營業廳充話費送的。”

時代在進步,而這些回答也在進步。

“逛某寶時買的。”

“你是爸爸打遊戲贏回來的哦。”

難以啟齒的,遠不止“我是從哪裡來的”

01

我有時候在想,為什麼父母寧願大費周章的去撒謊,也不願意去解釋“我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

可能家長們覺得這樣子回答會很可愛吧。

“你是從垃圾堆裡撿來的哦!”

這樣回答的好處還在於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還可以嚇唬他。

“不聽話的話我就再把你扔回垃圾堆裡!”

毫無疑問,在懵懂而又稚嫩的孩童時期,這的確起到了威懾的作用。

孩子哭著喊著,說出“不要把我扔回垃圾堆,我一定乖乖聽話”的時候,父母還會覺得,這個辦法真好啊。

但孩子還是什麼也不懂,不知道自己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以致於上小學的時候,我同學還悄悄對我說:

“親嘴真的會懷孕是吧?”

如果是現在的我,肯定會擺出一副黑人問號臉,或者甩出一張“地鐵、老人、手機”的表情包。

但當時的我對此也是半信半疑。

難以啟齒的,遠不止“我是從哪裡來的”

02

很奇怪,大部分家長都出奇的默契,那就是對於“性”,絕口不提。

在網絡上有一個認可度極高的段子。

“小的時候看電視,每當電視裡出現男男女女親密的鏡頭,父親都會喊我去倒水。”

段子描寫的很形象,我已經代入到裡面去了。

但我的生活卻和這個段子相反,小時候在電視裡看到這些片段的時候我都會主動選擇迴避,揉脖子、揉眼睛、找東西,在不經意間讓他們覺得我剛才錯過了這個鏡頭。

以致於到現在,當我看到一部特別好看的電影時,想要和家人一同分享,都要顧慮其中的一些片段是不是不適合一起觀看。

家長的不作為,到學校的不重視,久而久之,讓我們也覺得“性”不應該是我們要去了解的東西。

難以啟齒的,遠不止“我是從哪裡來的”

生物課上,課本里僅有的一兩頁身體構造內容都會草草翻過,如果你多留意兩眼都會被別的同學當做“壞孩子”,嬉笑嘲弄般的說道:“原來你對這些感興趣啊。”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總會接觸到一些信息碎片,無論是從書籍上還是從電影電視劇上,可我們還是不理解。

不理解,往往就會排斥。

初中體育課,有時候女生會和班主任說肚子疼,想在班級休息,一些男同學看到了就會在女生旁邊起鬨,以致於後來沒有女生敢在體育課上請假了。

當時的我覺得不理解,覺得請個假也沒什麼的,為何要開別人玩笑,現在的我還是不理解,不理解那時候的無知是多麼不尊重人。

難以啟齒的,遠不止“我是從哪裡來的”

03

柴靜有一次在節目裡提到說:“我們的文化裡,把生育當目的,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

把無知當純潔,好像的確是這樣,在一些家長的眼裡,提到一些關於“性”的東西都會覺得有傷風化,意思就是身為孩子的我們怎麼能接觸這些東西呢。

慢慢的,從不想提及關於“性”,變成了不知道應該如何說。

我有一個朋友,在對她父親說出和男友同居後,等了很久,她的父親回覆了四個字:

“注意安全。”

他不知道怎麼回覆,又或許不知道回覆些什麼內容。

短短四個字或許已經突破了這些年的極限了,委婉而又含蓄的叮囑,但我覺得她的父親其實已經做得很好了。

或許大多數的家長在得知自己的女兒和別人同居後的反應是憤怒。

“女孩子怎麼能沒結婚就和男生住在一起,這多不好。”

“女孩子家怎麼一點也不矜持。”

這個社會的有些規則對女性來說始終比男性苛刻,在“性”的方面也體現了一部分。

難以啟齒的,遠不止“我是從哪裡來的”

比如之前引發熱搜的話題“月經羞恥”。

性教育匱乏的年代,很多女生都不能正視自己,接受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現象。

高中的時候住宿,衣食住行都是在學校度過。

需要買什麼生活用品也都是在學校的超市購買。

超市不算大,每天都會有很多人擠在裡面買東西,但整個超市始終有一個角落很空曠。

那裡擺放的是一些紙巾、衛生巾之類的商品,和人滿為患的零食區相比,那裡就像是空曠的大草原,人跡罕至。

有時候會有女生在那裡駐足,停留,選東西,前後不會超過一分鐘,夾在衣服裡擠進排隊的人群,付款,然後匆匆離開。

我們沒有了解過“性”,所以我們也就不能正確對待“性”。

想到初中時候班級女生不小心從口袋掉下一張衛生巾被同桌男生看到後,趴在桌子上哭的樣子。

她們不光想要躲避人群的目光,還想要躲避關於“性”的壓迫。

難以啟齒的,遠不止“我是從哪裡來的”

04

在這個倡導思想開放、言論自由的年代,還是有很多事情受到傳統的觀念的影響和約束。

就像我做不到心平氣和的同父母談論青春期的煩惱,困惑。

在我們的認知習慣裡,很多東西是隱晦的,它不應該被談論,不應該被公開的談論。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性”也是如此。

在我們還在擔心“自己是不是從垃圾堆撿來的時候”,英國的孩子已經從圖書中得到了答案;在我們困惑“親嘴會不會懷孕”的時候,荷蘭的父母會在餐桌上以談話的形式去解答孩子的困惑。

在我們“性教育”的發展和普及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其他國家已經有一套成熟的教育體系。

“性”不一定就是汙穢的,談論“性”也不一定就是羞恥的。

我們只有瞭解了,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難以啟齒的,遠不止“我是從哪裡來的”

這幾年,新聞上出現“性侵兒童”、“未成年媽媽”的事件次數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

除了將原因歸結於那些沒有人性的罪犯之外,我們自己身上會不會有原因呢?

孩子從小就像是一張白紙,他們不懂什麼是壞人,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壞事,如果我們不去教育,他們就不知道“哪些部位是不能隨便讓人去觸碰的”,他們會覺得性器官就是一個普通的器官,同鼻子、耳朵沒有什麼區別,他們也不會去反抗、不懂得去拒絕。

還有那些“未成年媽媽”,她們不知道什麼是避孕,也不知道避孕的方法,在事情發生之後得到的不是關懷與同情,反而是大眾的譏諷,“小小年紀,不學好,盡學壞”。

在不完善以及不合理的教育體系中,容易受傷的也都是這群“無知的人”。

就像柴靜說的那樣“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

“性教育”永遠都不是羞於說出口的事,而無知也不是真的純潔,愚昧也不應該被捧為德行。

難以啟齒的,遠不止“我是從哪裡來的”

後記

中國傳統上有很多忌諱的事情,忌諱死亡、忌諱所謂的神明,“性”也是五千年來所忌諱的事情。

公開談論“性”是羞恥的,更別提去教育有關“性”的知識。

其實最開始想主題的時候,確定的是“如何向孩子解釋死亡”,但後來方向改成了“如何向孩子解釋出生”。

我覺得比起對“死亡”的未知,“出生”帶給我們的困惑要多的多。

我們會好奇“我們是從哪裡來的”,會去面對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困擾,成長道路上會遇到很多問題。

但這些問題,通過合理的“性教育”都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通過“性教育”,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都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保護別人。

談論“性”不應該是可恥的,我們不應該受到傳統的約束,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傳統應當被打破。

而我也希望,當有一天,有孩子問“我是從哪裡來的”時候,我們會很平常的向他(她)解答困惑,而不是支支吾吾地編造一個又一個謊言。

一切都會好的,不是嗎?

難以啟齒的,遠不止“我是從哪裡來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