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日記(2015)德欽到左貢

從德欽飛來寺出發從214國道前往左貢縣,這算是真正踏上了滇藏線進藏的路途。

西藏行日記(2015)德欽到左貢

鹽井縣在214國道瀾滄江東西兩岸,海拔2300米左右,“鹽井”是由於產鹽而得名,鹽井藏名為“擦卡洛”,“擦”即意為鹽,就是生產鹽的地方。這裡也是我國唯一保持最完整、最原始手工曬鹽的地方。鹽井的加加面頗具特色,被列入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加加麵店家會用肉和骨頭熬一鍋高湯,加加面,顧名思義就是“不停地加”, 加加麵館的麵條多采用蕎麥做成,麵條鬆軟Q彈,豬肉末做帽子(臊子),調料只是簡單的小蔥花、芫荽、鹽等佐料,鮮麵條小水煮開即可撈起來放到碗裡,極少的幾根麵條在碗裡飽吸著高湯的精華,一筷子送入口中,味道極盡鮮美,每一碗的面就是一口就能吃完,店家按人頭收費,面可以無限吃,在昆明吃過,總沒有在原產地吃的心境,所以一直是一道心心念唸的美食。中午在鹽井縣城找了一家當地人推薦的加加麵館,吃到10碗就吃不下了,店家說最高紀錄有客人吃了140多碗,吃得高興,聊得高興,圖片都忘記拍。

西藏行日記(2015)德欽到左貢

芒康(芒康縣主要旅遊景點以茶馬古道為主線,上鹽井境內有被當地人稱為文成公主的吐蕃時期摩崖雕塑,有古井田、天主教堂、雪山、大峽谷、曲孜卡溫泉休閒中心、芒康滇金絲猴自然保護區、莽錯風景區和尼果寺等。)過檢查站開限速路條是從芒康開始,自此一路就進入到走走停停悠閒拍照模式,出發前進藏經驗豐富的朋友就提醒,進藏一路都是人工限速,聽著挺抽象的。到檢查站,下車出示駕駛證、行車證開到第一張限速條時就瞬間明白了,上面標註了到下一站的時間,一路開車得注意速度,提前時間到下一站是要受罰的。

西藏行日記(2015)德欽到左貢

出芒康不久,到達海拔4376米的拉烏山埡口,風中經幡上掛上著潔白的哈達,以求神明護佑人車一路平安。

西藏行日記(2015)德欽到左貢

過了拉烏山埡口就是一路的下坡,沙土路在廣袤的高原上蜿蜒著伸向遠方,看不著邊際。路上的風景漸漸漂亮,高山、陽光、藍天、白雲,藏式村落和白塔,悠閒吃草的牛羊。

西藏行日記(2015)德欽到左貢

隨即進入了瀾滄江干熱河谷。這裡河道峻峭、山體皺皴、滿目褐黃。渾紅色的江水在深深下切的狹窄谷地中激盪奔流,一座水泥大橋——瀾滄江大橋橫架其上,過了大橋轉個彎到了瀾滄江畔的如美鎮,又停車接受了路卡的盤查和登記。到達覺巴山,從山口回頭望,藍天白雲下的公路和瀾滄江像兩條形影不離的線條在山嶺之間穿梭。

西藏行日記(2015)德欽到左貢

翻過海撥5008米的東達山埡口下山,左貢縣城已近在咫尺。天已經黑了,進入左貢之前檢查站與之前路卡不同的是有路障,不單檢查車輛,過往徒步的人也要接受檢查。晚上8點多入住旅社,抓緊時間在旅社餐廳吃了晚飯睡覺。

西藏行日記(2015)德欽到左貢


西藏行日記(2015)德欽到左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