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討論方向:

一、在中高端產品進口替代、分級診療不斷推進的醫療改革大背景下,在新技術不斷湧現的大環境下,醫療器械行業面臨怎樣的趨勢性機會?

二、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當前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是什麼?

三、邁瑞醫療主題分享,羅濤 | 君臨分析師

阿甘金融~小甘: 在新技術不斷湧現的大環境下,醫療器械行業面臨怎樣的趨勢性機會?

劉亦文-阿甘金融: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本身的規模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2017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規模為4500億,只佔醫藥市場的20%,而全球醫療器械規模佔醫藥市場規模的50%以上。

石家莊燕飛亮: 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增速明顯超過藥品市場增速,約為藥品市場增速的2倍左右;從醫療器械與藥品市場規模相比來看,發達國家基本達到1:1,全球平均水平約為0.7:1,中國市場僅為0.25:1,中國醫療器械發展空間大。

原欣亮-阿甘金融: @燕飛亮 剛才和發達國家對比的數據顯示,我們國家在醫藥、器械結構方面和發達國家的比例還是有差距的。

劉亦文-阿甘金融: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增速比全球水平也快一些,2017同比增速為20%-25%,遠高於全球增速,也高於我國藥品市場規模10%不到的增速。但是中國醫療器械的細分市場和國外還是有很大區別,2016年全球前15大醫療器械種類銷售額高達3254億美元,合計市場規模佔比為84%,其中前三類醫療器械分別是體外診斷、心血管類和影像類,2016年全球市場規模分別為494億美元、446億美元和392億美元。可以看出,在全球範圍內,體外診斷是最大的器械子板塊。細分子板塊佔比超過5%的有體外診斷、心血管類、影像類、骨科和眼科等板塊。

從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結構來看,前五大細分市場與全球類似,醫學影像、體外診斷、低值耗材、心血管和骨科佔據前五大市場,差別在於我國器械市場醫學影像類設備佔比最大,第二為體外診斷,且全球排名較低的低值耗材在我國佔據行業第三位置。按照20%的增速粗略估計,到2020年我國器械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700億規模,佔我國醫藥市場整體比重有望達到35%以上。將近萬億的市場,還是很可能誕生大企業的賽道。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劉亦文-阿甘金融: @君臨-醫藥器械類-羅濤 國內醫療器械各細分領域的增速情況如何?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大師兄_阿甘金融 行業增速情況在各個細分領域都不太一樣,稍後我會把邁瑞涉及到的每一塊細分領域都拆解給大家看。

原欣亮-阿甘金融: 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佈的《醫療器械藍皮書: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18)》稱,2018年醫療器械行業十大發展趨勢是:(1)醫療器械行業發展新週期啟動;(2)醫療健康產業將引領新一輪經濟發展浪潮;(3)“兩票制”帶來行業整合契機;(4)供給側結構調整,“庫存”出清,新供給帶來新需求;(5)監管愈加嚴格,不規範企業被淘汰;(6)新技術拓展臨床作用;(7)信息化程度普遍提升,“互聯網+”加速發展;(8)“藥械一體化”引導企業發展雙輪驅動;(9)資本助力醫療器械行業的跨臺階發展;(10)人工智能醫療發展方興未艾。

石家莊燕飛亮: 咱們國家醫療器械國產化比例低,尤其是高端領域。

Stella-PE投資-TMT: 如何界定高端和低端?

石家莊燕飛亮: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原欣亮-阿甘金融: 國內的在第二梯隊。

李孟澤 오빠: 醫療器械除了血糖儀、血壓儀,直接應用於消費端的很少啊。

劉亦文-阿甘金融: 醫療器械主要還是賣給醫院,間接服務消費端。

原欣亮-阿甘金融: 體外診斷有望成最具增長潛力方向,這和未來的就醫方式也有很大的關係。根據EvaluateMedTech公司發佈的《2015-2020全球醫療器械市場》,2013年,體外診斷佔據全球醫療器械市場份額的13%,是醫療器械行業最大的細分子行業;預計到2020年,體外診斷市場份額將達到14.1%。

劉亦文-阿甘金融: 現在醫院主要就是靠檢查費用,醫藥佔比越來越低,對醫療器械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石家莊燕飛亮: 醫保控費的背景下,檢查費用會逐步降低的。體外檢測這一塊最大的遺憾是上游企業基本都在國外,國內技術還達不到。目前僅有安圖生物、邁克生物等少數幾家企業能實現部分酶、抗原、抗體等上游原材料的自給,但一些關鍵性的原料仍依賴進口。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體外診斷是醫療器械中佔比最大的細分,2017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容量大約638億美金,2013-2018年全球增速4%。其中北美、歐洲和日本佔據全球75%以上市場份額,然而增長已經趨於平緩。中國作為新興市場的代表,增長遠超國際平均水平,預計2013-2018年複合增長15%,其中2017年增長速度就已經達到15%。從競爭格局來看,全球體外診斷市場份額集中度較高,羅氏、丹納赫、西門子、雅培和賽默飛佔據55%以上的市場份額。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關於體外診斷,其實我們也不陌生,大家生活中都是。體外診斷,顧名思義,就是把人體的血液、組織、尿液取出來在體外進行檢測的方式來輔助醫生結合臨床症狀和其他檢測手段做診斷。根據檢測的技術平臺可分為生化檢測、免疫檢測、血液檢測等細分。

陳榴信Adam: 體外診斷的上市公司毛利率都挺高的,這個行業為啥這麼好賺錢?體外診斷的護城河怎麼看。技術壁壘還是成本優勢?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陳榴信Adam 體外診斷產品主要由診斷設備,診斷試劑及相關的校準質控品組成。你說的毛利高,應該是試劑高,設備的毛利普遍在55%左右。

陳榴信Adam: 是的。試劑毛利率高。邁瑞招股說明書的體外診斷試劑業務的毛利率對比(如下圖所示)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所以好賺錢,就是靠研發,護城河自然是研發。你說成本這個東西吧,大家都能做的話,成本能差別到哪裡去呢,尤其是大規模的企業。而且哪款試劑好用,哪個儀器方便,這才是護城河啊,我們身邊的例子很多。

陳榴信Adam: 但就試劑業務來看,是不是化學發光的壁壘比生化的壁壘高?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化學發光的壁壘比生化的高。

李孟澤 오빠: 耗材的上游企業有哪些? 哪些是具有競爭力的?

石家莊燕飛亮: 上游企業都是國外的,關鍵原材料基本都是國外的。

原欣亮-阿甘金融: @君臨-醫藥器械類-羅濤 在投資IVD項目,有人說生化診斷類的項目要謹慎介入?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行業普遍認為生化領域已是紅海,行業增速放緩,早期檢測市場的快速發展與國內的生化廠家的推動有密切的關係。2017年臨床生化市場容量超過100億,2012-2017年複合增速為11%,未來三年預計保持8-10%的增速。生化診斷產品在國內起步較早,是醫院最為常規的檢測項目,在幾個細分行業中發展最為成熟,主要有測定酶類、脂類、蛋白和非蛋白氮類等幾大類檢測項目。

陳榴信Adam: 為什麼安圖生物還要併購生化業務?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還是為了產品線啦,現在醫療企業併購常態化。前面也說過,中國醫療器械的增速遠高於全球,因此拿產品線,其實就是為了在國內搶佔業務線市場,因為市場不飽和。

原欣亮-阿甘金融: 您剛才提到的化學發光,今年很熱,國內項目上馬熱情高漲。是不是也快進入紅海了?@君臨-醫藥器械類-羅濤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2017年化學發光中國市場容量約為200-250億元,2010-2017年行業複合增速約為30%,預計在未來3-5年繼續保持15-25%行業增速。

國內目前國產佔比很低,2017年約為15%,依然有巨大的替代空間。疊加行業本身的高增速,未來國產優質發光企業可維持在30-40%增速。化學發光的臨床應用涵蓋多個病種,包括傳染病、腫瘤、甲功、心臟標記物、激素、糖尿病、骨代謝、貧血、產前篩查、感染、藥物濃度監測等等,但約80%的市場份額被腫瘤、甲功、激素、傳染病佔據,剩下的其他項目只佔20%的應用領域。單個公司由於優勢項目不同,所以其應用病種分佈差異很大,比如羅氏腫標占比接近50%,雅培的傳染病接近80%佔比。所以再細分下去,其實不是簡單的紅海。 全球未來不是簡單的紅海,是龍頭的強者恆強,國內要看國產替代能否超越。

阿甘金融~小甘: 第二個問題,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當前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是什麼?

劉亦文-阿甘金融: 分省集中採購對行業的影響有多大?@君臨-醫藥器械類-羅濤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其實目前我覺得沒有什麼影響,對一些小企業利空。

劉亦文-阿甘金融: 分省集中招標採購制度下,每個招標組織單位都要求在全國最低價基礎上再硬性降價(經常達10%以上),無限循環。對於產品線豐富的企業,目前策略是老產品降價但不供貨(隱性退市),引導醫院使用新產品,而對產品線單一的廠家而言,打擊非常巨大。如果這個政策不改變,預計未來幾年內醫療耗材類廠家有可能採用類似藥品的配送制度來應對,從而導致現有市場格局徹底改變。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這個問題覆蓋面比較廣,醫療器械有很多種,一般會針對某細分領域來討論。我拿五個股說明:邁瑞醫療(300760)橫跨醫療影像、體外診斷、生命信息與支持三大領域,並在多個領域處在領先地位,持續提升收入規模和市場份額;2)樂普醫療(300003)打造了心血管器械+藥品+服務產業鏈閉環,並向腫瘤免疫治療和糖尿病藥物領域持續延伸;3)魚躍醫療(002223)打造家用醫療器械龍頭,多個細分領域處在行業領先地位;高成長細分領域龍頭:4)萬東醫療擁有國內最全影像設備產品線,DR和高端彩超處在領先地位;5)歐普康視(300595)角膜塑形鏡市場至少還有4成長空間,進口替代持續提升市佔率。你覺得分省對這些會產生很大影響嗎?

原欣亮-阿甘金融: 一個問題就是醫療器械行業整體較為分散,競爭力與國外相比還是比較低。剛才體外檢測這裡大家都提到了上游的很多方面的不足。

石家莊燕飛亮: 歐普就一家。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歐普我很看好。

石家莊燕飛亮: 同感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但是我們分析另一個維度的時候,突然又想到了另一家公司-愛爾眼科。我們一直在思考,這兩家越往後,業務目標是否越來越相同,畢竟愛爾眼科也開始做角膜塑形的眼鏡了。

石家莊燕飛亮: 夾頭一般都繞不開愛爾和茅臺。其實這種情況也正常,哪那個行業都會有競爭。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有競爭才好。

石家莊燕飛亮: @君臨-醫藥器械類-羅濤 如果愛爾和歐普競爭,我不看好愛爾。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石家莊燕飛亮 同感

原欣亮-阿甘金融: 另一個維度指的是?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欣亮~阿甘金融 產品目標和受眾人群。

原欣亮-阿甘金融: 角膜塑形這裡主要客戶是青少年,愛爾的白內障手術主要是老年人。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愛爾的業務不僅僅針對老年。你可以通過線下調研貼近生活看看,現在只是苗頭。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原欣亮-阿甘金融: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愛爾的主營業務確實是那些,但是他現在在多渠道發展副業。很多細小的業務不斷推出,比如青少年的視力矯正(激光、塑性眼鏡),老年人的老年斑去除。

石家莊燕飛亮: 多渠道發展,是不是說主營遇到瓶頸了?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目前我看不是,他增速還是很快,可能是錢多的慌,只是想再找一塊增速快的業務吧,並且這種對於他來說很正常,很多企業都是謀求多渠道嘛。

李孟澤 오빠: 角膜塑形鏡是穿戴的?還是診療時用的?

原欣亮-阿甘金融: 日常戴的。

李孟澤 오빠: 主要作用是幹嘛呢?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矯正晶狀體。

李孟澤 오빠: 矯正近視?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是的。

石家莊燕飛亮: 角膜塑形鏡目前是控制近視發展、安全有效可逆轉的非手術矯正的較佳方式,大量國內外臨床應用數據均顯示長期配戴角膜塑形鏡可以有效遏制眼軸增長速度。

李孟澤 오빠: 跟眼鏡有什麼區別?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說白了就是晶狀體變形導致的近視、遠視。你帶他那個東西,他是可以讓你變形恢復的。

石家莊燕飛亮: 歐普康視是大陸唯一一家獲准生產角膜塑形鏡的生產企業。

李孟澤 오빠: 為什麼市場規模只有幾十萬副?很貴?

石家莊燕飛亮: 主要和客戶群體有關吧。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李孟澤 오빠 因為是新興的行業,之前一直用激光手術比較多。和行業發展有關。

原欣亮-阿甘金融: @君臨-醫藥器械類-羅濤 在醫療服務的提供上,最看好哪一家?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細分龍頭肯定得隨時關注。

原欣亮-阿甘金融: 愛爾的屈光手術就是近視手術吧,和治療近視的激光手術一樣嗎?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劉亦文-阿甘金融: 歐普康視確實非常有研究價值。

石家莊燕飛亮: 我是前幾天才看歐普的,有的公司看一眼就覺的有價值,歐普就是。

劉亦文-阿甘金融: 關鍵是現在市值還非常低,這就更有研究價值了,咱們最需要的就是能從小長大的公司。很多耳熟能詳的好公司關鍵就是規模和市值都太大了。

李孟澤 오빠: 國內只有它一家?這個技術門檻高不?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你要專門搞個研發,技術肯定國內他最高了,這問題就無異於問我格力做芯片要花多少錢一樣。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之前我看群裡也討論過邁瑞,不過講的比較寬泛,我今天帶大家把邁瑞的業務拆解開來分析看。

阿甘金融~小甘: 接下來,是我們的嘉賓分享時間~ 有請分享嘉賓@君臨-醫藥器械類-羅濤 ,帶領我們一起走進邁瑞醫療~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邁瑞醫療是中國領先的高科技醫療設備研發製造廠商,目前也是中國收入體量最大的醫療器械上市公司,致力於臨床醫療設備的研發、製造、生產、銷售、售後,對產品進行全生命週期管理。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一直是邁瑞的三大支柱產業,除三大主要產品領域以外,公司的其他產品還包括骨科、硬鏡、內鏡等。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我們先來看一張產品結構圖。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三大支柱產業中,包括監護儀、除顫儀、麻醉機、燈床塔、體外診斷試劑、體外診斷儀器以及彩超7大類,其中監護儀、體外診斷試劑以及彩超為公司毛利貢獻最高的幾類產品。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2017年公司生命信息與支持類產品銷售42.36億元,佔公司收入的37.91%,體外診斷類產品銷售37.50億元,佔比33.56%,醫學影像類產品銷售29.35億元,佔比26.27%。可以說三大業務三足鼎立,平分秋色,當然影像類的弱勢一些。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我們現在一塊一塊的看。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公司生命信息與支持類產品主要由監護儀、除顫儀、麻醉機、燈床塔、輸注泵、呼吸機等用於生命信息監測與支持的一系列儀器和解決方案的組合。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這個被稱為四大金剛,存在於生命信息與支持。我們現在對這個部分的四大金剛拿出來看。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1. 監護儀:2015-2017年全球(不含日本)監護儀市場規模分別為26.8、26.8、27.9億美元,全球監護儀市場發展成熟,規模增速較為緩慢,且市場集中度高,2016年飛利浦、通用醫療、邁瑞全球市佔率分別為38%、26%、10%,合計市場份額超過70%。國內2015-2017年監護儀市場規模分別為17.9、17.5、20.2億元,2017年市場規模增速為15.4%。國內監護儀市場集中度同樣很高,2016年邁瑞、飛利浦、通用國內監護儀市佔率分別為60%、21%、5%,這三家企業以雄厚的資本和技術優勢佔據行業龍頭地位,以高端監護儀設備為主。而寶萊特、理邦儀器等代表的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則主要面向中低端監護儀產品,2016年寶萊特、理邦國內監護儀市佔率均為3%。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很多人好奇邁瑞現在在國內處於什麼境地?其實就是佔據中高端市場的境地。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李孟澤 오빠: 邁瑞可以做診療平臺了。像平安好醫生那樣。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中低端是紅海,誰都可以做,包括邁瑞,高端目前中國還是進口,國內做不了,所以邁瑞的邏輯是走國產替代的中高端。在各檔次的儀器中,中高端儀器市場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約為13-15%,邁瑞佔據其中主要的市場份額。中低端和低端市場市場規模較大,增速較低,約為5%左右,邁瑞憑藉產品優勢,佔據中低端市場主要份額,而在低端市場競爭激烈,邁瑞佔據小部分市場份額。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2. 除顫儀:2015-2017年全球(不含美國和日本)除顫儀市場規模分別為6.8、7.1、7.4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4.2%,國內除顫儀市場規模分別為5.3、6.5、7.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9%。根據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的統計,2016年邁瑞在全球和中國除顫儀市場排名中分別為第五位和第二位。

公司除顫設備主要競爭對手包括卓爾醫學、飛利浦和瑞士席勒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3. 麻醉機:2015-2017年全球(不含日本)麻醉機市場規模分別9.0、9.1、9.3億美元,國內麻醉機市場規模分別為9.1、9.3、9.7 億元市場規模呈現增長態勢,年複合增長率為3%左右。2016 年公司在中國麻醉設備市場排名中為第三位。公司麻醉機主要競爭對手包括德爾格和通用電氣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2016年德爾格、通用、邁瑞國內麻醉機市場份額分別為34%、28%、22%。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第四個佔比比較小的就是燈床塔了: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咱們可以看看這四大金剛在生命信息裡面的情況:2015-2017年,邁瑞監護儀營收分別為13.10、14.65、16.20億元,監護儀產品收入穩定增長,年複合增長速度為11.2%,2017年毛利率為72.63%。

除顫儀實現1.88、2.22、 3.33億收入,2015-2017年年複合增長速度為33.0%,2017年毛利率為66.19%。

麻醉機銷售收入分別為3.68、4.20、5.42 億元,2015-2017年年複合增長速度為21%,2017年毛利率為66.16%。

燈床塔產品收入分別為3.28億元、3.02億元和3.79億元,整體銷售比較平穩,2017年毛利率為60.22%。

總的來看,除了燈床塔在2016年發展過程中有一些不及預期意外,其他業務均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針對這一塊,有問題嗎?沒有我就開始說第二塊體外診斷~

原欣亮-阿甘金融: 想問一下,邁瑞的中高端替代,在三甲裡面能佔多少?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監護儀:2016年邁瑞、飛利浦、通用國內監護儀市佔率分別為60%、21%、5%;除顫儀的話大概佔45%-60%之間;麻醉機大概20%排名第三。

原欣亮-阿甘金融: 全是乾貨,很深,信息量大。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公司麻醉機主要競爭對手包括德爾格和通用電氣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2016年德爾格、通用、邁瑞國內麻醉機市場份額分別為34%、28%、22%。拿麻醉機來說,價格越高,反而越難賣,因為效用區別不大。所以我們把這個單獨拿出來作為一個例子看。公司也知道這個原因,所以生產工藝不斷改善,所需原材料、人工及製造費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故麻醉機的單位成本也由2015年35992元下降至2017年的30829元。

石家莊燕飛亮: 單價近三年有大的變化嗎?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2017年公司麻醉機平均銷售單價為91090元,較2016 年下降3121元,這主要是由於2016 年中高端產品 A 系列銷售佔比增加,公司產品平均售價有所上升。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產銷表)成本降低後,大幅度擴張產能。大家再仔細看看,有發現什麼問題嗎?

李孟澤 오빠: 為什麼產量下降?產銷增,產量下降?

原欣亮-阿甘金融: 2018年的銷售能力大增?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欣亮~阿甘金融 捱到一點。

原欣亮-阿甘金融: 2016、17年剩下的15%的產量都是庫存嗎?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我們看2017年的數據,銷量比產量低了很多。16年也一樣。因此產生了庫存。18年以後,公司加大了廣告宣傳費用,因此銷量才大於產量。

劉亦文-阿甘金融: 2018年減產很厲害吧?

原欣亮-阿甘金融: 厲害,扒得真仔細。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銷量大於產量,一般我們會認為公司發展很好。但是仔細想想這其實是個陷阱。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價格降了,按我之前說應該更好賣才對。為什麼反而沒賣出去?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這個和價格沒關係,主要是廣告費。

石家莊燕飛亮: 還要看銷售費用吧?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石家莊燕飛亮 是的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其實扒到後面,我們會發現廣告投入和產品研發對於這類公司都很重要。

石家莊燕飛亮: 有同感,營銷是很重要的。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第二個板塊,體外診斷。

體外診斷試劑上游主要是提供相關化學和生物原材料,包括精細化學品、抗原、抗體、生物酶、高分子微粒材料等的供應商;體外診斷儀器上游主要是電子器件和磨具生產商等。

國內廠家核心原材料幾乎全部依靠進口,議價能力相對較低,國內已有廠家部分原材料可以自產,但是規模和質量暫時還無法與進口產品匹敵。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渠道是體外診斷產品流通的主要方式。

國內廠家生產的產品主要通過經銷加直銷的方式進行,其主要營收來源於渠道分銷,對於部分優質大客戶,則採用廠家直銷。

體外診斷產品客戶主要包括各種醫療機構,第三方檢測中心,國家公共衛生檢測中心及個人。其中醫療機構佔據90%的市場,包括各類醫院、社區醫療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體檢中心等,醫院是我國體外檢測試劑主要需求市場。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目前A股上市的體外診斷公司超過20家,體外診斷公司可根據其盈利模式分為如下幾類。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國內體外診斷市場中,國產品牌雖然佔據40%以上的份額,但市場集中度較為分散。

體外診斷是邁瑞核心產品線之一,為邁瑞業績貢獻巨大,邁瑞體外診斷佈局包括生化診斷、血球診斷、化學發光免疫、凝血等。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古城小庸: 醫藥醫療普遍的問題應收預付多,應付少存貨多,沒有自己的競爭優勢,與醫院關聯高的企業更是如此,這些股票估值卻都不低。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我這次就分三塊來講:血液產品、生化和化學發光。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1. 血液產品:2017年中國血球市場規模約為41億元,近5年來平均增速約10-13%,市場成熟穩定,預計未來還將維持穩定增速增長。

目前整個血球中國呈現雙寡頭壟斷格局,Sysmex 和邁瑞幾乎佔70%市場份額,血球作為檢驗比較成熟的產品,後來者除非具有革命性的技術優勢或者成本優勢,否則很難動搖目前的格局。

希森美康作為市場份額第一的霸主,仍然保持較高的增速。

貝克曼對血球中國業務重視度不是很高,雖然市場份額排名第三,但是與第二名差距較大,邁瑞佔據第二位,僅次於希森美康,相比於第三名有較大的差距。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血球作為檢驗科最廣泛應用的產品,已經發展相對成熟,邁瑞的血球產品是國產IVD產品中可以與國際巨頭匹敵的產品之一,在國內客戶群已深入高端客戶,口碑良好,聲名遠播。

其高端血球流水線已經進入中國知名大型三甲醫院,高端產品的逐步認可,預示著國產品牌真正開始了進口替代。

目前公司擁有三大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領先的產品平臺,分別為以阻抗盒比色法為基礎的三分類平臺、以化學染色盒流式細胞術為基礎的中低五分類平臺、以特異性熒光染色、流式細胞術、散射-熒光三維分析為基礎的高端平臺。

三分類產品具備優秀品質和高性價比,客戶認可度高,五分類儀器分為高中低三大系列,在國際競爭市場中佔有一定比例。

邁瑞從2008-2017年血球複合增速為18%,整體增長比較平穩。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那你們肯定會問技術壁壘怎麼樣。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目前,邁瑞在血球領域攻克了全自動推片染色儀和級聯繫統的關鍵技術,實現業內的創新突破,實現多項高端技術的產業化,以高性能及高穩定性構成邁瑞產品的技術壁壘。這個確實是真正的進口替代。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2. 生化產品:生化診斷產品在國內起步較早,是醫院最為常規的檢測項目,在幾個細分行業中發展最為成熟,主要有測定酶類、脂類、蛋白和非蛋白氮類等幾大類檢測項目。2017年臨床生化市場容量超過100億,2012-2017年複合增速為11%,未來三年預計保持8-10%的增速。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之前說過生化是紅海市場了。在國內上市公司中,生化起家的廠家居多,因此有更加多的數據可以參考市場的發展。由於兼容試劑價格低廉,且國產質量已經接近進口品牌質量,因此國內生化產品格局相對分散,其中最大的國內企業邁瑞醫療市佔率接近10%。但是紅海不是說邁瑞沒優勢。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公司擁有 BS-200系列、BS-300系列、BS-400/480系列、BS-800系列、BS-2000系列等多個型號的全自動生化分析系統,是全球少數幾家能夠提供全系列高性能生化檢測系統的廠家。

公司生化試劑產品涵蓋血脂、肝功、腎功、心血管、糖尿病、風溼和特種蛋白等七大套餐,建立了完善的產品開發技術平臺,包括酶促反應技術平臺、抗干擾技術平臺和膠乳技術平臺,大大提高了產品開發的質量和效率。基本是排名第三。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3. 化學發光產品:化學發光分析儀系統是試劑、儀器和分析方法三位一體結合的產品。2017年化學發光中國市場容量約為200-250億元,2010-2017年行業複合增速約為30%,預計在未來3-5年繼續保持15-25%行業增速。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國內目前國產佔比很低,2017年約為15%,依然有巨大的替代空間。疊加行業本身的高增速,未來國產優質發光企業可維持在30-40%增速。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未來增速最快的應用主要在腫瘤和傳染病領域,在中國這樣的傳染病大國,傳染病是最大的應用領域並且還在不斷擴張。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剛剛有個人問到化學發光A股有哪些?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目前A股能看到的發光企業,包括邁瑞醫療、安圖生物、邁克生物,未來有望享受行業紅利,維持較高增速增長。2015-2017年公司化學發光試劑銷售佔比持續上升,佔比分別為4.39%、9.22%、15.19%,對應銷售額約為50.8、139.08、296.33百萬元。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接下來我們看看這塊的財務分析: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2014年至2017年,公司體外診斷儀器銷售呈加速趨勢,期間銷售規模分別為11.16億元、10.92億元、12.86億元和 16.4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13.70%,2017年毛利率為53.48%。

近幾年公司體外診斷試劑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主要是因為經過多年積累,累計儀器裝機量持續增加,帶動了配套試劑的快速放量,同時公司不斷推出新的體外診斷儀器和試劑種類,化學發光免疫試劑從2015年初的27種增加至2017年末的64種,進一步拓展了試劑的銷售增長點。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2014年至2017年,公司體外診斷試劑銷售收入分別為9.47億元、11.57億元、15.08億元和19.51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7%,呈現強勁的增長趨勢,2017年毛利率為78.19%。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體外診斷這塊講完了,大家有問題嗎?

原欣亮-阿甘金融: 體外診斷試劑生產是連續超負荷呀。除了需求旺盛外,一方面可以說產能不夠嗎?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欣亮~阿甘金融 這個問題我們之前也想過。可行途徑可能是讓其他公司幫助生產。

原欣亮-阿甘金融: 哦哦,OEM?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CMO/CDMO

陳榴信Adam: 體外診斷的公司,銷售方式很多是經銷為主,為什麼?同時銷售產品中代理產品佔比高,為啥?代理產品似乎沒有什麼長期競爭優勢。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國內廠家生產的產品主要通過經銷加直銷的方式進行,其主要營收來源於渠道分銷,對於部分優質大客戶,則採用廠家直銷。

陳榴信Adam: 比如邁克生物2017年:直銷10.4億毛利率59.28%、經銷9.1億毛利率46.53%。

石家莊燕飛亮: 體外診斷儀收費嗎?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石家莊燕飛亮 這個問題什麼意思?醫院收不收費?

石家莊燕飛亮: 我看好多公司儀器都是半賣半送,主要是賺試劑的錢。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那是自己下家不夠多,貨短時間賣不出去,為了週轉率,找代理最多少賺錢,還是可以賣出去。儀器也看什麼種類的。我之前說過,邁瑞的國產替代的邏輯是中高端,紅海市場的儀器可能存在你說的那種。但是大部分是不會贈送的,最多拿一部給優質客戶做體驗,不然成本太大。邁瑞的儀器也有紅海的那種中低端的,價格相對便宜。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為什麼我們分析公司的時候,看他的客戶是哪些?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一看穩不穩定,二看大不大,這和他的毛利率關係很大。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直銷是最賺錢的方式,但是你也得想想廠家直銷賣的對象是哪些。

李孟澤 오빠: 經銷方便出貨,直銷毛利高。

原欣亮-阿甘金融: 醫療器械行業,渠道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石家莊燕飛亮: 未來有往家庭化發展嗎?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家庭化,魚躍比較多。現在就有這種家庭儀器的公司啦。邁瑞做的那種,針對醫院比較多。家庭的我覺得他不會做。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你覺得家庭的醫療設備可能賣的很貴嗎?那你說可以很貴,那人群少了。你說可以賣不貴的,那就是紅海市場,競爭壁壘小,大品牌也不願意去做。

石家莊燕飛亮: 魚躍的毛利確實要少。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好了,我接著講了。第三塊,醫學影像。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2017年,全球醫用超聲診斷設備市場規模約為69億美元,預計2019年,規模將達74億美元,17-19年複合增長率為3.6%。

在早期超聲領域,GPS三巨頭(通用電子GE、飛利浦Philips、西門子Siemens)各自收購整合產業,佔據全球主要的市場份額。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在國內,超聲市場受政策影響較大,如果國家發佈廉政建設逐步滲透到醫院和醫療行業,醫療設備的採購需求被抑制甚至暫停的情況可能會發生。根據天風證券對產業的跟蹤,2017年中國超聲行業市場容量約為100億,增速為15%-20%。

2017年,三巨頭佔據國內約60%市場份額,GE和飛利浦由於技術領先,合計在中國超聲市場佔據 50%以上的市場份額。

西門子近幾年市場份額日益萎縮,從市場份額上已被邁瑞等企業超越,與開立份額相當。

自2016年開始,超聲國產小龍頭的增長都顯著超過進口品牌,邁瑞作為國內醫療器械龍頭,擁有自己的主品牌。唯一提示的就是這塊業務很受政策影響。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邁瑞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研發支出投入於醫學影像領域,絕對值在3億人民幣左右,推動超聲產品不斷更新換代,突破高端領域,媲美進口品牌,成為搶奪市場的有力武器,近三年來隨著中高端彩超的上市,超聲產品毛利率穩步提升,從2015年的70%提升至2017年的75%,拉動整體業績的增長。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2014年至2017年,公司醫學影像產品的收入分別為22.00億,、22.31億、23.54億和29.35億元,彩超作為醫學影像類的核心產品,期間銷售規模分別為14.69億、14.50億、16.50億和21.23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3.05%,顯著高於同期全球行業平均增長水平,2017年毛利率為75.49%。時間原因這塊我就不細講了,基本上這塊邁瑞發展的還是很迅速的。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然後接下來我簡單分析下三費,最後再提一下風險,就結束。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2015-2017年公司期間費用分別為38.23、41.60、46.59億元,分別佔營業收入的47.72%、46.06%、41.70%。

其中公司銷售、管理費用率自 2015 年以來逐年降低,分別由2015年的27.2%、21.9%下降至2017年的 24.4%、14.9%。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2015年-2017年,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21.7、24.01、27.27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15%、26.58%、24.4%。銷售費用中,佔比較大的是職工薪酬費用。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廣告費用增長的比較快。

上面說過,各細分領域中的產品銷量都均大於產能,廣告投入的加大就是其中一個原因;另外2017年,公司推出了許多新產品,因此銷售費用整體也大大提高了。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公司管理費用分別是17.57、17.83、16.65億元,佔當期收入比例為21.93%、19.74%和14.9%。可以看出,公司管理費用佔比是逐年降低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公司營收持續增長帶來的規模效益。研發費用是管理費用中的大頭部分,三年的費用額分別是:9.88億元、9.9億元、10.18億元,佔收入比例是12.33%、10.96%、9.11%,佔比逐年下降。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公司三年財務費用分別是-1.1、-0.236、2.67億元。

2017年,公司財務費用為2.67億元,主要是2017年美元兌人民幣貶值產生匯兌損失,同時公司未確認融資費用由長期應付職工薪酬折現分攤產生。因此2018年,人民幣貶值對於公司來說,反而會讓財務費用大幅度下降。所以今年,這些喜歡出口的,財務費用都要下來。

羅濤-君臨分析師(醫藥行業): 風險點我挑幾個說吧。之前有人問到私有化後再A股上市的問題。首先,私有化對當時的企業肯定是有影響的,因為完成私有化得回購,消耗了一比不小的財富,其次,查看往年分紅髮現,公司2016、2017年的分紅異常的高,說明了公司上市其實“圈錢”融資的目的還是有的。但話又說回來,資本家都這樣,大家也沒必要大驚小怪。

第二,關於估值的問題,有人問公司2015年估值比現在估值低那麼多。首先,中國上市圈錢,估值體系肯定會高一個臺階,其次,2015年到2018年人家又不是沒發展,也沒必要老眼光看待,確定價值體系的方法很多種,大家沒必要盯著這個不放,最理智的方法是同業對比。第三,關於商譽和無形資產過高的提示,還有子公司的虧損問題。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陳榴信Adam: 2015-2018Q1合計分紅109億,同期淨利潤59.2億。

石家莊燕飛亮: 有人均創收與創利的數據嗎?

陳榴信Adam: 這是2015-2017的人均數據 @石家莊燕飛亮

阿甘腦暴第23期|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下期預告】

時間:

11月29日,星期四,下午3:00-5:00

主題:

醫療器械標的研究:大牛股“樂普醫療”VS 後起之秀"歐普康視"

討論方向:

一、樂普醫療過去6年漲幅超過10倍,是A股市場表現異常優異的大牛股,支撐它一路走強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其商業模式、產品形態、競爭格局、管理層治理、股權結構等方面有哪些看點?未來的投資機會如何?

二、作為中國大陸唯一獲得角膜塑形鏡產品生產資質的企業,歐普康視似乎處於寡頭壟斷的競爭格局中。考慮到目前公司市值不到百億,未來成長空間有多大?投資價值和風險在哪裡?

* 報名方式:請添加小甘微信加入討論圈~ (ID:aganjinrong2017)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阿甘投研(ID:aganjinrong)

作者:阿甘腦暴

鏈接: https://www.aganjinrong.com/post/1326

來源:阿甘社區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