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互聯網首入新基建:相當於通信領域3G時代,全球焦點

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概念範圍,衛星互聯網被納入。未來宇航研究院創始人牛旼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這是中國首次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範疇。


全球處於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期。牛旼認為,5年內,在中國,以航空和航海為主要市場的衛星互聯網產業將有至少15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帶動上下游產業市場規模可達500億-800億美元。
“上世紀90年代美國銥星公司解決了衛星互聯網從0到1的有無問題,而我國目前為止還沒有自主建設和運營的全球衛星通信系統。”北京千域空天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藍天翼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
如果類比地面通信領域3G時代中國跟跑,4G時代齊頭並進,5G時代中國領跑,今天中國的衛星互聯網相當於3G初期。他表示,中國需要建設一套系統,而衛星新的基礎設施形態提供新的產業鏈和應用場景需要通過新基建探索,這也是中國衛星通信行業走出去的重要象徵。
相當於通信領域3G時代,市場規模至少150億美元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表示,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3個方面內容,其中之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
衛星互聯網即通過衛星為全球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衛星互聯網並非新事物,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湧現出提供通信和網絡服務的衛星星座。

包括美國銥星(Iridi⁃um)、全球星(Globalstar)、軌道通信(Orbcomm)以及比爾·蓋茨所投資的Teledesic在內的多家公司都曾試圖建立一個天基網絡、銷售獨立的衛星電話或上網終端,與地面電信運營商競爭用戶。

衛星互聯網首入新基建:相當於通信領域3G時代,全球焦點

圖片來自網絡
但由於系統前期投資過大而導致入不敷出等原因,他們大約都在20年前經歷過破產,儘管只有Teledesic未能從中走出並部署第二代星座系統而淪為“紙衛星”。
“上世紀90年代美國銥星公司解決了衛星互聯網從0到1的有無問題,而我國目前為止還沒有自主建設和運營的全球衛星通信系統。”北京千域空天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藍天翼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時表示。
如果類比地面通信領域3G時代中國跟跑,4G時代齊頭並進,5G時代中國領跑,今天中國的衛星互聯網相當於3G初期。藍天翼表示,在衛星通信標準是國外的情況下,現在我們也需要建設一套系統,就像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一樣。
以衛星互聯網促進培養產業鏈上從衛星到網關、地面終端、天地一體化通信系統的新構架,推動衛星批量化製造、火箭可重複使用等新技術拓展,帶動飛機上網、車聯網甚至船聯網等新應用場景的出現。
“通信是基礎設施,只要帶寬足夠大,能實時傳回船上所有數據,未來很可能出現無人駕駛船,遙控一艘船就能出海打漁,在哪裡撒網、收網都是自動的。”藍天翼表示,衛星新的基礎設施形態提供新的產業鏈和應用場景需要通過新基建探索,這也是中國衛星通信行業走出去的重要象徵。


“衛星互聯網被納入新基建,是新一代通信基礎設施發展的必然趨勢。雖然我國地面網絡發達,但在航空、航海、偏遠山區等還沒有完全網絡覆蓋,深入挖掘這部分市場存在巨大需求和市場空間。”牛旼表示。
根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SIA)2019年發佈的報告,2018年全球衛星產業總收入為2774億美元,同比增長3%。其中,衛星製造為195億美元,衛星服務為1265億美元,地面設備為1252億美元,發射領域為62億美元。
未來宇航研究院研究表明,5年內,在中國,以航空和航海為主要市場的衛星互聯網產業將有至少15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帶動上下游產業市場規模可達500億-800億美元。
與此同時,牛旼認為,狹義的衛星互聯網僅指衛星寬帶通信,廣義的衛星互聯網泛指以衛星為載體的信息和通信,因此衛星物聯網與遙感同樣存在不小的發展空間。

衛星互聯網首入新基建:相當於通信領域3G時代,全球焦點

視覺中國 圖
始於上世紀90年代,全球都盯著
“未來通信網絡要用上衛星已經是不可逆轉了,就看誰搞得更快、更好。”民營衛星企業天儀研究院CEO楊峰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目前的挑戰是如何把通信能力提上去、把衛星成本降下來,讓更多人用上。
與早期企圖替代地面通信網絡的衛星互聯網不同,2000年之後能重新站起來的衛星互聯網星座計劃,原因之一是不再與地面通信正面競爭,而是鎖定地面通信設施覆蓋不到的偏遠地區用戶;並且降低衛星研製和發射費用,增強衛星星座功能。
成立於2007年的“O3b Networks”即“other 3 billion(people )”,意為要為地球上另外30億人提供網絡服務,它在服務之初就取得成功,自2014年提供商業服務以來,僅用半年就達到原計劃一年1億美元的收入水平。
O3b將電信運營商作為客戶,為地面通信設施覆蓋不到的島嶼和海上大型艦隻提供服務。部署在8000千米高的中地球軌道衛星覆蓋了南北緯40°之間的區域,相比銥星66顆衛星的規模 ,O3b只需要12顆,其衛星數據傳輸速率也大大超過銥星和全球星系統。
O3b的成功刺激了一批雄心勃勃的投資商一擁而上。其創始人Greg Wyler也成立了一家新的通信公司OneWeb,計劃通過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構建高速低延時的網絡連接,讓每個人都能用上網絡,並連接世界上每一所學校。第一階段是在2021年完成648顆衛星部署,如今在軌衛星74顆,但申請了破產保護。


在OneWeb提出星座計劃後,SpaceX宣佈4425顆衛星的低軌寬帶衛星互聯網項目,波音公司提出2956顆衛星星座計劃,原天線設備供應商Kymeta公司創始人提出的Leosat低軌衛星星座有108顆衛星。
隨後,加拿大老牌通信衛星公司Telesat也提出了近地軌道衛星網絡Telesat LEO項目,預計發射298顆衛星以覆蓋加拿大以及全球,到2022年開始提供服務。2018年1月,第一階段近地軌道衛星成功發射。
亞馬遜為自己的太空互聯網項目“柯伊伯”(Project Kuiper)規劃了3236顆衛星。這些衛星將部署在3個不同近地軌道上,為無互聯網地區提供寬帶服務。不過,亞馬遜至今尚未發射。
“猜猜有多少低軌衛星星座沒有破產?”今年3月,馬斯克曾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2020年衛星會議上如此發問。他的答案是“零”,還開玩笑說SpaceX正致力於“不破產”。

衛星互聯網首入新基建:相當於通信領域3G時代,全球焦點

SpaceX獵鷹9號發射
追加衛星後,SpaceX“星鏈”計劃由近12000顆衛星組成。馬斯克曾說,“星鏈”耗資巨大,是他“平生所做最難的工程項目之一”。SpaceX預計建成“星鏈”網絡將花費至少100億美元。
自去年5月首批60顆衛星上天、開始大規模部署“星鏈”計劃後,SpaceX已將6批約360顆衛星送上天,成為世界上部署衛星數量最多的太空公司。
SpaceX總裁兼首席運營官Gwynne Shotwell去年底確認,從今年開始,每隔2-3周SpaceX就會發射60顆衛星。到2020年底,SpaceX計劃完成24次衛星發射。
而馬斯克的天馬行空也得到了些許驗證。去年10月,他用星鏈衛星發出了第一條推文,“通過Starlink衛星發送了這條推文。”隨後又發了一條稱,“哇,它成功了。”
SpaceX建美國的星鏈,中國有中國的星座新基建
全球處於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期,中國也沒有放鬆。SpaceX建美國的星鏈,中國也有自己的星座新基建。
擬以80顆低軌通信衛星完成組網的“行雲工程”項目將於近日完成首發。由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下屬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設計研製的行雲二號01、02號衛星計劃於4月中下旬搭載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擇機發射。


其中“行雲二號”01星被命名為“武漢號”,將在低軌道上承擔覆蓋全球的“天基物聯網”通信傳輸服務功能,並在集裝箱、海洋、船舶、電力、地災、環境、林業、工程機械等行業開展應用測試。

衛星互聯網首入新基建:相當於通信領域3G時代,全球焦點

衛星示意圖 圖片來自銀河航天
兩個月前,中國首顆通信能力達10Gbps的民營5G低軌寬帶衛星在軌通信試驗成功。這顆由商業航天企業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銀河航天”)自主研製的首顆Q/V頻段衛星首發於今年1月,單星可覆蓋30萬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50個上海市的面積。


銀河航天低軌星座計劃由上千顆5G通信衛星在1200千米的近地軌道組成星座,無縫擴展地面通信網絡,實現對陸地、海洋及天空全覆蓋。
“未來衛星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由政府和國家主導,衛星應用端將有很大發展空間。”牛旼表示,就像移動互聯網的發展,4G通信基礎設施投入運營讓下游應用行業具備巨大市場空間成為可能。

衛星互聯網首入新基建:相當於通信領域3G時代,全球焦點

圖片來自銀河航天


作為地面通信手段的補充,在全球都緊盯衛星互聯網建設。在SpaceX已發射近360顆衛星的情況下,分食這塊大蛋糕究竟難不難?
牛旼說,目前衛星互聯網建設面臨很大挑戰。“要有足夠多的資金把衛星發射上去,還要能持續運營、補網維護。”哪怕融資34億美元的OneWeb也在申請破產保護。
“這就需要依靠更大雄厚實力的主體投入,包括政府引導,目前在國內單純依靠市場化的力量還不足以走到組網完成、開始運營的階段。”
與此同時,衛星能否短時間內批量製造、是否有足夠多的火箭支撐批量發射,也是衛星互聯網真正形成組網的先決條件。若衛星互聯網在全球落地,還需要取得各國運營許可。
低軌衛星星座計劃層出不窮,國際電信聯盟在頻率分配上承受越來越大壓力,頻率現已成為高度稀缺的資源。
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劉悅曾撰文指出,衛星頻率軌道資源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性稀缺資源,是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國外衛星互聯網星座頻率軌位的爭奪再次說明頻率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
“獲得頻率資源的企業能在短期內獲得資金幫助和合作夥伴,落後一步發展的企業頻率協調遇到極大困難,即使技術、資金和市場條件俱全也進展緩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