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檢察之名,守護南粵藍色海疆

以檢察之名,守護南粵藍色海疆

辦理全國四分之一以上的涉海洋檢察公益訴訟案件

督促有關職能部門整治入海排汙口209個

新建改建排汙管網427公里

清理非法用海、海洋汙染面積13000餘畝

清理汙染海洋固體廢物99832噸

恢復沿海防護林林地、堤壩等140多畝

獲法院支持索賠和督促行政機關追繳海洋修復費用1700餘萬元

……

這是廣東檢察機關開展為期一年的“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交出的成績單

以檢察之名,守護南粵藍色海疆

海洋是生命的發源地,作為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人類文明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廣東省擁有全國最長的海岸線,海域總面積、海島數量分居全國第二、第三,同時作為亞太地區最開放、最高效的航運物流中心之一,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省。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對於廣東全面建設“一核一帶一區”、建設海洋強省具有重大意義。

自2019年3月開展“守護海洋”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以來,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及全省14個沿海地區檢察機關共發現相關線索799條,立案464件,發出行政訴前檢察建議354份,提起公益訴訟36件,支持起訴2件

在4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的“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總結電視電話會議上,廣東省人民檢察院作為三個發言省級院之一,介紹了廣東省檢察機關開展專項監督活動的工作成效和經驗。

讓我們看看這一年

廣東檢察公益訴訟與保護海洋那些事

助力陸源汙染防控,重點監督入海黑臭水體、排汙口管理缺位、固體廢棄物傾倒等問題。珠海市人民檢察院通過調取行政機關管理資料、現場勘查、走訪調查等方式,全面掌握轄區入海排汙口監管情況,探索類案監督模式,召開訴前圓桌會議形成共識,促使行政機關全面建立排汙口管理長效機制;中山市人民檢察院在辦理全國檢察機關第一起支持起訴的海洋民事公益訴訟後,針對8萬餘噸固體廢棄物未及時清理的問題,督促主管部門先行履職,消除環境汙染擴大風險;汕尾市人民檢察院督促水利、港務等部門清理拆除近海沉破船85艘。

以檢察之名,守護南粵藍色海疆

珠海市檢察院辦案組現場勘查白沙河入海排汙口情況(資料圖)

以檢察之名,守護南粵藍色海疆

珠海市檢察院調查入海排汙口取證照片(資料圖)

助推近岸海域綜合治理,重點監督違法建設和養殖、餐飲直排等問題。汕頭、湛江、陽江等地檢察院針對相關海域養殖用海未納入海域使用管理、未按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的問題發出檢察建議,督促主管部門及時整改個案並在轄區內全面開展整治,達到“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深圳市人民檢察院立足紅樹林生態保護,聯合行政機關、公益組織發起成立了全國首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聯盟,福田區人民檢察院就深圳灣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評價書涉嫌抄襲一案對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依法查處並建立常態化監督機制;針對湛江徐聞縣沿海國家級公益林被非法佔用養殖水產的情形,湛江市人民檢察院指定開發區人民檢察院異地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獲法院當庭判決支持。

以檢察之名,守護南粵藍色海疆以檢察之名,守護南粵藍色海疆

廉江北部灣海域生蠔養殖場(資料圖)

促進海洋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修復,重點監督破壞海洋生物、礦產資源等問題。廣州、湛江、茂名等地檢察院踐行修復性司法理念,監督非法捕撈行為人增殖放流魚苗13.6萬餘尾,邀請相關行政主管部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漁民群眾與新聞媒體現場見證,同步開展生動的法治宣傳。江門台山市人民檢察院對非法盜採海砂的違法行為追責,委託專業機構評估海洋生態環境損害,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索賠損害數額830多萬元。

以檢察之名,守護南粵藍色海疆

廣州市南沙區檢察院檢察官在增殖放流現場開展普法宣講 (資料圖)

為確保專項監督活動深入開展,省檢察院構建全省聯動“一盤棋”,成立專項監督活動領導小組,下發實施方案統一全省認識和步調,圍繞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廣東全面建設海洋強省戰略,部署全省14個沿海地區深入推進專項活動。省檢察院林貽影檢察長督辦練江專案,開創了“全流域、跨區域、大兵團作戰”的成功經驗,促使練江流域印染、冶煉等產業綠色化升級改造。

以檢察之名,守護南粵藍色海疆

水質得到提升的練江

著眼入海河流汙染防治,廣東省人民檢察院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簽訂《關於西江流域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協作意見》,省內各地檢察機關圍繞西江、練江、韓江、珠江口、東江、瓊州海峽、北部灣等7大水域及其支流,聯合周邊6個省份,分別簽訂市級、縣級檢察協作機制13項,並積極對接河長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打造協同合作“護海網”。

以檢察之名,守護南粵藍色海疆

2019年12月26日上午,廣東省人民檢察院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協作保護西江流域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簽約儀式在肇慶市舉行。(資料圖)

檢察機關創新辦案機制,探索構建由微信小程序、網絡爬蟲技術、區塊鏈存證平臺及無人機拍攝取證等技術組成的智能辦案系統;探索建立生態檢察觀察員和特邀檢察官助理機制;深化與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漁業、公安等部門及研究機構的合作。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檢察院制定《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證據指引》,向有關行政機關和公安機關列明公益訴訟證據取證要點,提高調查取證效率,與國家級研究機構南海水產研究所共同研討將單一個案鑑定變為整體共性和個體相結合的評估模式,使生態損害修復評估鑑定所需時間大幅縮短、成本大幅降低,該院創新做法獲評南沙自貿區掛牌五週年十大創新成果,基於以上機制辦理的5宗非法捕撈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系列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選為典型案例。

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守護海洋、珍愛地球,廣東檢察機關將繼續深入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工作,精準發揮職能作用,守護南粵美麗海疆,服務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以檢察之名,守護南粵藍色海疆

責任編輯:吳紫燕

編輯:李松帶

來源:廣東檢察

以檢察之名,守護南粵藍色海疆以檢察之名,守護南粵藍色海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