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建築工地實況:20多歲的基本沒有,幹幾天就跑

當代建築工地實況:20多歲的基本沒有,幹幾天就跑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建築行業的用工量越來越大。記者連日走訪發現,多數建築工地上,卻難見85後90後建築工的身影,40歲至50歲者成為絕對主力。

記者走訪建築行業相關機構及一些大的建築企業獲悉,目前,江城有建築農民工約70萬名,30歲以下者佔比不到一成。工地的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多了,待遇也不低,為何吸引不住年輕農民工?多位專業人士為我們道出了其中緣由。


當代建築工地實況:20多歲的基本沒有,幹幾天就跑


26歲小夥不甘心當建築工

當代建築工地實況:20多歲的基本沒有,幹幾天就跑

7月7日12時10分,在漢陽龍陽大道“龍陽一公里”還建小區建築工地上,來自老河口市孟樓鎮26歲的鐘小洋和50歲的父親鍾興文一起在工地餐廳的餐桌上吃午飯,菜有青椒炒五花肉、爆豬肝和番茄炒雞蛋。像這樣一天三餐在工地食堂吃,一共只用花18元。“不貴,划算。”鍾興文說。

鍾興文在建築工地上干支模具的活兒快30年了,現在月收入8000多元,最多時一個月拿過一萬多元。兒子鍾小洋2年前被朋友騙到廣西做傳銷,家裡十多萬元積蓄打了水漂,這才回來跟父親在建築工地開卷揚機。

如今,老鍾在老家早已蓋起了3層樓房,農忙時還可以回家照看幾天,他對目前的狀況比較滿意。與父親的知足不同,小鐘則不停抱怨:“工地上又髒又累,晚上想去附近的王家灣逛逛都找不到伴兒。幹完這個夏天,我就去東莞老鄉的玩具廠打工。”

當代建築工地實況:20多歲的基本沒有,幹幾天就跑

21歲小夥不搞電焊賣燒烤

當代建築工地實況:20多歲的基本沒有,幹幾天就跑

7月16日中午1時30分左右,在黃陂空港花園小區建設工地宿舍裡,來自新洲區辛衝鎮的47歲鋼筋工饒斌正在午休,他在工地上當了20多年的電焊工,現在月收入達1萬多元。其子饒正軍21歲,高中畢業後四處打零工也沒攢到錢。

3個月前,饒斌讓兒子來這個工地當小工,想順便把電焊技術傳給兒子,每月還有5000元工資。但兒子幹了不到3個月就離開了,目前在武昌沙湖附近的一家燒烤店打工。

當晚9時,記者在燒烤店見到饒正軍時,他正蹲在燒烤攤邊殺鯽魚。饒正軍說在燒烤店打工,月收入3500元,比搞建築低一點,但輕鬆自由多了,“老爸的電焊手藝再值錢,我也不會去學,我不想一輩子在工地上燒電焊。”

當代建築工地實況:20多歲的基本沒有,幹幾天就跑

一線建築工人多為四五十歲

當代建築工地實況:20多歲的基本沒有,幹幾天就跑

老鍾目前所在工地的承建商,是武漢泰森浩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劉志巖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有一線建築工人7000多人,30歲以下的才五六百人,40歲至50歲的佔了絕對主力。

9日上午,記者來到由湖北信義兄弟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黃陂空港花園。項目部負責人彭國鵬說,該工地高峰期曾有400多名工人,但30歲以下的僅十幾人。

15日下午,在武昌岳家嘴附近山河集團一處建築工地上,51歲的河北農民工老劉對記者說:“工地上的活兒又髒又累,我們這裡有10多個老鄉,沒一個人讓自己的兒子再做這一行,而且孩子們的生活壓力也沒我們當年那麼大。”據悉,該工地有一線建築工人400多人,30歲以下者僅20多人。

全國人大代表、山河建設集團董事長程理財介紹,該集團目前有不少85後90後的年輕人,多是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在7萬多名一線建築農民工中,30歲以下的僅六七千人。

當代建築工地實況:20多歲的基本沒有,幹幾天就跑

70萬名建築工“斷層”嚴重

當代建築工地實況:20多歲的基本沒有,幹幾天就跑

“山河建設集團等企業的統計數據,非常具有代表性。目前,整個武漢市建築農民工總量高達70萬人,30歲以下的佔比不超過一成。農民工年齡斷層問題,應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武漢市建築行業工會聯合會主席劉齊辛表示。

劉齊辛指出,現在進城務工的年輕農民工,已屬於第三代農民工了。因人口結構調整、受教育程度增加等原因,

30歲以下的農民工總量減少、文化素質增高、就業渠道更廣闊,他們遠離風吹日曬的一線建築工地,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目前一線建築工人乾的依然是農民工中最苦、最髒、最累的活兒。”武漢泰森浩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志巖也認為,年輕農民工對建築工地的勞動強度普遍難以接受。另外,這些年輕人不少是獨生子女,從情感上講,他們的父輩很多都不支持孩子走自己的路。

當代建築工地實況:20多歲的基本沒有,幹幾天就跑

維權難攔住年輕人 5年後或現用工荒

當代建築工地實況:20多歲的基本沒有,幹幾天就跑

年輕農民工離建築工地越來越遠,將來還有誰給我們蓋房子呢?對此,劉齊辛與劉志巖、程理財等建築企業負責人的觀點非常一致。他們認為,隨著當前這批建築農民工逐漸老去,預計5年後,建築行業民工荒現象將加劇。

“建築產業的智能化、規模化將緩解這一矛盾,但其作用有限。”劉齊辛認為,今後建築行業的生產材料會發生改變。部分水泥、砂漿等生產材料會被輕鋼、合成牆體等材料代替;建築行業的生產方式也會發生變革,有些甚至會在工廠提前把房子“蓋”好,再運到建築工地像搭積木一樣組裝,“未來的這些發展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用工荒,

但卻一時無法彌補年輕建築工的缺口。”

全國道德模範、湖北信義兄弟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東林認為,儘管目前建築工人的生活環境有了改善,待遇有所提高,但保險及社會保障問題亟需改善。很多建築工人都是跟著小包工頭幹,出了安全事故維權很困難,“這也是建築工地留不住年輕人的原因之一。”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尚重生指出,要想緩解這一矛盾,除了改善工作環境、提高收入、加強技能培訓之外,還要讓建築工人更有尊嚴,讓他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當代建築工地實況:20多歲的基本沒有,幹幾天就跑

應對之策

當代建築工地實況:20多歲的基本沒有,幹幾天就跑

然而,即便工人薪資待遇提高,對整個工程項目並非是好事。據北京日報報道,北京某段隧道工程,每天支付給工人的報酬已經漲到了400元到500元之間,但由於工程款總額固定,用工成本的增加,則可能對工程質量本身產生影響。

未來的工地,將會朝哪個方向發展?一些工程領域正在發展可以替代人力的技術。雄安新區的市民服務中心“1000小時全面封頂”,就是因為大面積採用模塊化的裝建拼裝,箱體模塊運送到施工現場後,只需經過簡單安裝即可完成。

中建的陳女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這種“裝配式建築”是國家目前正在大力提倡的一種建築形式,與傳統工藝相比省去了大量的現場澆築等過程。她樂觀地表示,長遠來看,當下面臨的諸多用工問題,都會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而逐漸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