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辛棄疾《永遇樂·京口 北固亭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讀辛棄疾《永遇樂·京口 北固亭懷古》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紹興31年(1161年)21歲的辛棄疾參加抗金義軍,1162年歸南宋。

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冑起用作者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

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於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辛棄疾時任鎮江知府,已六十六歲。登臨京口北固亭,心中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首佳作。

京口是三國時吳大帝孫權設置的重鎮,並一度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生長的地方。

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上片讚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

這首大氣磅礴、懷古詠志的不朽詞作,是送給與他志同道合的好友丘崈的。

丘崈:丘崈為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曾知平江府、建康府、生寶文閣學士、刑部尚書、江淮宣撫使。為人慷慨,嘗曰:"生無以報國,死願為猛將以滅敵。

讀辛棄疾《永遇樂·京口 北固亭懷古》

詩詞賞析: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本詞以千古江山開篇,豪邁之氣躍然紙上。

這兩句都是表達青山不改,綠水長流,而英雄豪傑、風流人物都泯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了。雄韜偉略的孫權曾建都京口,如今的京口已找不到孫仲謀。

公元196年,15歲的孫權作陽羨(今江蘇宜興)縣長,19歲(公元200年)接替孫策駐守吳郡,229年稱帝,建國號吳。

讀辛棄疾《永遇樂·京口 北固亭懷古》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

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劉裕出身帝王之後,官宦世家,但因他的父親劉翹早逝,家境貧苦,只是一個東晉下級官吏。但劉裕少年大志,年輕時從軍,405年劉裕控制了東晉朝政。

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劉裕對內平息戰亂,對外致力於北伐,從一名普通的軍人成長為名垂青史的軍事統帥,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415年統一南方,實現了東晉南朝史無前有的大一統。420年劉裕稱帝,在位三年,在位期間,政治清明 ,頗有作為,422年在建康去世。終年60歲。

讀辛棄疾《永遇樂·京口 北固亭懷古》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劉裕曾兩次領兵北伐:

東晉(公元317-420年)在一百多年裡進行過多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離勝利距離最近的一次,就是東晉末年劉裕領導的義熙北伐(公元416-418年)。這裡作者讚美的就是這次北伐。然而,和歷次北伐一樣,雖然收復洛陽、長安等地,最終也草草收場,眼睜睜地丟掉了已經到手的勝利果實。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元嘉帝興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戰功封狼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

元嘉:指元嘉帝,劉裕長子劉義隆的年號;

草草:輕率。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遠征匈奴,殲敵七萬餘,封狼居胥山而還。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內。

這裡用“元嘉北伐”失利事,借指南宋“隆興北伐”。

讀辛棄疾《永遇樂·京口 北固亭懷古》

南宋孝宗隆興年間的以北上中原,收復北宋故地為目的的軍事行動。

始於隆興元年(1163年)四月,南宋方面不宣而戰,南宋北伐軍取得幾次小規模勝利,之後大敗,至隆興二年十一月,以隆興議和的簽訂為結束標誌。

隆興議和主要條款有:"歲貢"改為"歲幣",銀絹各為二十萬兩匹;南宋放棄所佔海、泗、唐、鄧、商、秦六州,雙方疆界恢復紹興和議時原狀;雙方交換戰俘,叛逃者不在其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四十三年過去了,如今瞭望長江北岸,還記得當時揚州到處都是金兵南侵的戰火烽煙。

作者於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南歸,到寫該詞時正好為四十三年。

讀辛棄疾《永遇樂·京口 北固亭懷古》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真是不堪回首,佛狸祠香火盛,烏鴉啄食祭品,祭祀時鼓聲陣陣。

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佛狸。

公元450年,他曾反擊劉宋,兩個月的時間裡,五路南下遠征軍分道並進,從黃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長江北岸。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後來的佛狸祠。

神鴉:指在廟裡吃祭品的烏鴉。社鼓:祭祀時的鼓聲。整句話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時期,當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當作供奉神祇的地方,而不知道它過去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還有誰會派人來探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後,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的仇人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米飯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來報告趙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廉頗已老,遂不用。

作者寫這首詞的時候已經66歲,借廉頗老矣表達壯志未酬身已老的悲涼心境。

讀辛棄疾《永遇樂·京口 北固亭懷古》

作者生逢亂世,登京口北固亭,想起孫權、劉裕曾經建功立業,但是隨時間流逝也不見了他們的痕跡。而南宋當時皇帝昏庸無能,奸臣當道,大好江山落入金人之手,而且看不到收復故土的希望。而自己仕途坎坷,壯志未酬,四十三年,金國與宋朝戰事不斷,連年不絕。自己戎馬一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機會不來,於是心中自有一腔無從說起的悲涼。

感悟:

這首詞句句都有幾個典故,作者引經據典恰到好處,以前喜歡作者是仰慕他無論什麼風格都能駕馭,現在更對其創作能力高山仰止,短短几句詞濃縮瞭如此多的信息和心力。

辛棄疾是我最喜歡的文學家,沒有之一。他的詞有的風格豪邁,雄偉奔放;有的樸實清新,生機盎然;有的曲折委婉,蕩氣迴腸。各種風格把握恰到好處,讓人不禁拍案叫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