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渾:晚唐詩人中的一抹異樣色彩,褒貶兩重天,原因究竟為何?

許渾:晚唐詩人中的一抹異樣色彩,褒貶兩重天,原因究竟為何?

許渾: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史無前例”中寫過不少文章,一旦要說反動勢力猖狂反撲之時,馬上就用“黑雲壓城城欲摧”,由此認識了李賀,這叫“套路”,也顯得俺很有文化。

還有一句詩也常用在這類形容上,要說兩者並駕齊驅那都是謙虛,這便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但,能知道其作者之人,應該不是很多。

此詩作者名叫許渾,詩名為《咸陽城東樓》,在眾多懷古憑弔的作品中,這也算得上是名篇了,當時的唐王朝久受藩鎮割據之害,在風雨飄搖中苦苦掙扎,朝不保夕,在一個秋日的傍晚時分,許渾登上了咸陽城樓,感慨萬千,遂寫下了這一佳作。

許渾:晚唐詩人中的一抹異樣色彩,褒貶兩重天,原因究竟為何?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開篇的一個“愁”字將詩定下了基調,秦苑夕、漢宮秋,宦遊在外,蘆葦也如家鄉一般的親切,暮色蒼茫中的咸陽,在夕陽的籠罩下,顯得很是落寞淒涼,而那陣陣山風颯颯,預告著即將來襲的秋雨已是離此不遠,那渭水在嗚咽聲中依舊東流。

“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許渾的這首詩就有著這樣的意味,雲起日沉,雨來風滿,大唐已走到末路,即將同以前歷代王朝一樣,成為古蹟遺址,詩人傷今悲古,這詩中是沉甸甸的愁,是難以排遣的愁。

許渾:晚唐詩人中的一抹異樣色彩,褒貶兩重天,原因究竟為何?

許渾,字用晦,晚唐詩人,潤州丹陽人,進士出身,曾擔任過縣令,後又授監察御史,歷虞部員外郎,轉睦、郢二州刺史,又任潤州司馬,晚年歸鄉,閒居丁卯橋,約67歲時逝世,人尊稱“許丁卯”,有《丁卯集》傳世。

他可不是出身寒族,祖上也曾是高官,女皇時期的宰相許圉師便是他的先祖,他的家學肯定是很好的,但他考進士卻很艱難,40多歲才考上,相比王勃這一眾十幾歲便高中的天才來說,是有點大器晚成的意味了。

他的身體肯定是很不好,當縣令時“因病免”,當監察御史時又“因病乞歸”,其中可能還被貶謫過,因為,他曾為潤州司馬,如白居易的江州司馬一樣,是個發配到地方只領俸祿的閒職,只是我們不知道他因何時,又在何時被貶了。

許渾:晚唐詩人中的一抹異樣色彩,褒貶兩重天,原因究竟為何?

作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他的詩作很有特色,一是他從來不作古體,所作皆律詩;二是他的題材以懷古和田園山水為主,其他則少有涉及,偶對整密、詩律純熟,時人稱之為“丁卯體”。

別看現在許渾的名聲不彰,但在當時可謂是響亮得很,時人甚至將他與杜甫相提並論,“許渾千首溼,杜甫一生愁”便是,這是因為許渾的詩多寫“水”和“雨”,故有此一說,從這評價來看,著實不低。

同杜甫並論,這實在是高抬許渾了,二者就現代來看,毫無可比性,但是要知道,杜甫的詩名在唐時並不是很顯赫,而許渾在當時的文人中,有著很高的聲譽,這一上一下,便才有了這種情況的出現,但大浪淘沙,經千年的淘漉,自成高下。

詩到盛唐以降,已成頹勢,中唐雖有元白等一眾人努力,然去李杜甚遠,及至晚唐,更顯式微,而國家之敗象在詩歌中也呈無可奈何之狀。

許渾:晚唐詩人中的一抹異樣色彩,褒貶兩重天,原因究竟為何?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這首詩名為《謝亭送別》,是許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充分反映他詩歌特色的作品,我是很喜歡這首詩的,感覺不輸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

青山紅葉,別色匆匆,酒醒時,舟行已遠,唯風雨滿樓,神疲情傷,作者樂景敘哀事,更倍增其哀,這送友的哀嘆情韻,亦如“唯見長江天際流”般的惆悵,極富藝術感染力。

許渾可以說是唐代詩人中最具爭議的人物,這不是人品或仕途上,而是在他的詩作上,其褒貶猶如兩重天,褒者雲將其奉為李杜之後的扛鼎之人,寫詩當如許渾般的“有力量”。

許渾:晚唐詩人中的一抹異樣色彩,褒貶兩重天,原因究竟為何?

而貶者則說他寫得毫無新意,不是“水”便是“雨”,意境重複,淺陋無才,不寫也罷,“世言許渾詩不如不做,言其無才藻。鄙其無教化也”,楊升庵也道,“唐詩至許渾,淺陋極矣,而俗喜傳之。”

這可以說是讓人很困惑的事,平心而論,許渾的詩還是很有味道的,我很喜歡他的懷古詩,追撫山河陳跡,俯仰古今興廢,那前朝的繁華伴著而今的寂寞,如一江寒水在心中流過,又像是看著一隻孤雁“脈脈下汀洲” ,頗有蒼涼悲慨之致。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金陵懷古》,是一個無數詩人寫過的題材,與王安石或劉禹錫這些將自己的抱負歌入其中的寫作手法不同,許渾更如同一個默默旁觀的智者,冷眼看著歷史的過往,將自己情感都化在那一杯濁酒中。

許渾:晚唐詩人中的一抹異樣色彩,褒貶兩重天,原因究竟為何?

許渾的詩作存世約五百首左右,這在唐人中也不算少了,而且佳句亦是多多,“馬上折殘江北柳,舟中開盡嶺南花”,傷感中有著清麗;“兩巖花落夜風急,一徑草荒春雨多”,靜寂中動感十足。

讀他的詩,在那平仄對仗整飭的同時,會感受到跌宕起伏音韻美,這是盛唐之餘韻,而他又將其發揮到了極致,儘管有人言其“工有餘而味不足”,但卻又不得不承認他的詩是“聲律之熟,無如渾者”。

詭異的是,後世對杜牧的地位評價甚高,但在介紹許渾時,往往都有一句,“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有相當數量詩篇與杜牧及他人詩作重見互出,甚至有人考證說,杜牧的那首“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清明》,也是許渾所作。

許渾:晚唐詩人中的一抹異樣色彩,褒貶兩重天,原因究竟為何?

這是前人的說法還是現代研究的成果我不得而知,但至少能說明,他的詩同杜牧應該在一個層次之上,如果真的杜牧集中混有許詩,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許渾也不是一味的寫“雨”寫“水”,他在清麗方面詩作的展現,大都被後人弄去了杜牧集中。

因為,杜牧詩風同許渾還是有著很大差異的,雖然有人也將許渾和杜牧都列為唐代詩人的上36賢中,但兩人現在於知名度上相差得就太遠了,即使都知道那“山雨欲來風滿樓”,又如何能敵得過“霜葉紅於二月花”。

後世評價他缺乏對現實的關注,詩也顯得柔軟,沒有陽剛之氣,很有一種逃避現實的意味,我倒是覺得沒有必要過分責任許渾,他就是一個唐代的小官吏,不能要求人人都能有杜甫那樣的入世情懷,心向隱逸,對那身處亂世之人,又如何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許渾:晚唐詩人中的一抹異樣色彩,褒貶兩重天,原因究竟為何?

我們能夠欣賞陶淵明,又何必苛求許渾,看著眼前景,寫著心中詩,他沒有李商隱那般的愁煩,也沒有杜牧那樣的瀟灑,李白的豪情壯志與他無緣,杜甫的家國情懷同他甚遠。

“一樽酒盡青山暮,千里書回碧樹秋”,他眼前只有那仕途不順的淒涼之景,化作秋風愁雨,也是晚唐詩歌中“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基調;所以可以說,許渾心中的雨,眼中的水,是他心路歷程的展現,他的“千首溼”亦是一種晚唐的風流。

許渾:晚唐詩人中的一抹異樣色彩,褒貶兩重天,原因究竟為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