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臺之瓜,何堪再摘”原文的歷史背景?作者因此惹來殺身之禍?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李賢《黃臺瓜辭》

《黃臺瓜辭》為唐章懷太子李賢所作,文字言簡意賅,通俗易懂,體現了樂府民歌的特點。是一首比較直白的諷喻詩,那麼太子李賢創作這首詩出於何種背景?李賢的死又和這首詩有沒有直接的關係呢?

“黃臺之瓜,何堪再摘”原文的歷史背景?作者因此惹來殺身之禍?

影視劇李賢形象

李賢,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則天次子,系高宗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前兩位分別是李忠和李弘。

“黃臺之瓜,何堪再摘”原文的歷史背景?作者因此惹來殺身之禍?

章懷太子墓壁畫

公元652年,9歲的李忠被立為太子,李忠雖貴為李治庶長子,但母親劉氏出身卑微,便過繼給了沒有子嗣的王皇后,公元655年10月,唐高宗李治罷黜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此後經武則天策劃,唆使官員上書,說李忠並非嫡子,應當廢其太子,改立嫡長子李弘為太子, 最後唐高宗同意。

公元656年,李忠被廢,降為梁王,武則天長子4歲的李弘被立為太子,李弘自幼仁厚,體恤民情,深為李治喜愛。公元675年,李弘隨帝后出行洛陽,猝死於合璧宮綺雲殿,時年二十三歲,死因頗受爭議(多懷疑為武后投毒,疑無實據。),高宗震痛,加封李弘為皇帝,以此表達對李弘之死的惋惜與悲痛,這對本來多病的高宗李治來說打擊頗大,此後心灰意冷、疏於問政。

李弘死後,武則天次子李賢被立為太子,李賢即太子位後,多次監國,理政能力逐漸顯露,朝野上下一片讚揚,不久後宮出現流言:李賢是武后的姐姐韓國夫人所生。這讓李賢惶恐不安,因為自己是武則天的兒子一事,武則天豈能不知,他隱隱地感到一場陰謀在他身邊展開,站在懸崖邊上的李賢在煎熬中寫下了這首《黃臺瓜辭》,並譜曲傳唱,想讓武則天有所收斂。

“黃臺之瓜,何堪再摘”原文的歷史背景?作者因此惹來殺身之禍?

影視劇中的武則天形象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上半句採用了讓步手法,意思是讓武則天收斂野心,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加害自己的兒子,否則就只能空抱藤蔓而歸。武則天畢竟不是凡人,如果說她設法廢除李忠是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即位,那李弘的猝死卻彰顯了她的野心不止加封帝母這麼簡單了,公元680年李賢因謀逆罪被貶為庶人,流放巴州,684年武則天廢帝主政,為防李賢有異動遣酷吏丘神績赴巴州監視,丘神績拘禁李賢,逼其自盡。

“黃臺之瓜,何堪再摘”原文的歷史背景?作者因此惹來殺身之禍?

有人說丘神績私自做主除掉武則天的親生兒子李賢,實則此事另有蹊蹺,武則天當時已經功成大半,不宜被朝野猜忌,只能讓丘神績為她代罪,於是認定丘神績私自做主並降罪於他。

李賢之死到底與這首《黃臺瓜辭》有沒有直接的關係?其實李賢之所以被貶最核心的是因為自己的執政才能凸顯,這讓武則天感到了惴惴不安,武則天希望的是碰到一個軟弱無能太子,最後主動禪位於她,畢竟盯著“病秧子”唐高宗的寶座已經那麼多年,武則天怎會拱手讓給他人,但這首詩畢竟表達了李賢心存不會妥協於武后的立場,也為李賢最後被痛下殺手埋下了伏筆。

歷史對於章懷太子的遭遇曾這樣評價:

"高宗八子,二王早世,為武后所斃者四人,章懷以母子之愛,穎悟之賢,猶不免於虎口。況燕、澤、素節異腹之胤乎!覆載胡心,產茲鴆毒,悲夫!"

————出自劉昫等《舊唐書》

對於這段歷史, 您是怎麼看的呢,不如和小編一起交流下?

“黃臺之瓜,何堪再摘”原文的歷史背景?作者因此惹來殺身之禍?

章懷太子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