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基因說了算——三分鐘讀完《自私的基因》

文/酒騎風

理查德·道金斯是當代最著名的演化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之一,作為英國皇家科學院的院士、牛津大學教授。道金斯可以說獲得了屬於自己領域內的幾乎所有榮譽。而這一切,都與他於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書難分難解。

都是基因說了算——三分鐘讀完《自私的基因》

介紹本書之前,我希望站在作者的立場上澄清兩個誤區,這對我們不論在什麼狀態下討論生物進化問題以及如何科學的討論進化論,都顯得非常重要。

1.進化論並非真理

簡單講,進化論是關於生物演進的一種假說。而且是當今世界對生物進化問題上最具有說服力的假說。該假說正式提出,乃是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的貢獻。上世紀嚴復在翻譯本書時,將本書譯為“天演論”,其用意之精準,自然不必多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作為進化論的一種簡單概括,可以說恰到好處。需要注意,進化論並非真理,而是一種可以被證偽的科學。換句話說,也許未來那些更有智慧的人可以發現更加適合的假說來取代進化論,但就目前人類所掌握的證據來看,進化論仍然具有非常強大的生命力。

2.進化論與道德沒有任何關係

我相信所有的達爾文主義者都不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者。“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話絕對不適用於人類的道德世界。用道金斯的話來說,達爾文主義是試圖解釋這個世界的一般性規律。就如同我所居住的小區每天早晨都會在小區外購買一份煎餅果子,這是我們小區居民的共識。但是並不能因此推導出購買煎餅果子的人一定會比購買雞蛋灌餅的人更道德;同時也不能推導出那些購買雞蛋灌餅的人就應當被消滅掉。對個體的行為來說,只要雞蛋灌餅的車每天還在出攤,那麼我們就必須堅持他自己的選擇,哪怕有一天他覺得生意做不下去了,自己不出攤了。在人類歷史上,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一個民族覺得自己比另一個民族更適合在地球生存,於是消滅掉了另一群人。而這一切,都不應當由達爾文主義來背黑鍋。誰惹下的事誰扛,誰拉出的便便誰擦,僅此而已。

回到本書,在明白了前述的兩大誤區的前提下,我們不妨再來跟隨道金斯,瞭解一下《自私的基因》一書講了什麼。

在道金斯看來,在生物界幾乎每一種生物都具有完全利己和利他的兩種行為本能。這兩種行為本能本質上都沒有高下之分,至少在某種層面上,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都是基因說了算——三分鐘讀完《自私的基因》

先從故事講起。黑頭鷗是一種群居性的鳥類。當雛鷗被孵出時,它們非常弱小且不具備任何防偽能力。這時,在趁著黑頭鷗張三孵出小雛後準備外出捕魚的時候,張三的鄰居黑頭鷗老王便會撲上去一口吞掉張三的孩子們。對隔壁老王來說,吃掉張三的孩子絕對是一舉三得的好事。其一,吃掉雛鷗會令自己節約大量捕魚的體力;其二,吃掉雛鷗可以保證自己這一頓的食物非常豐盛;其三,隔壁老王還可由此保證自己的雛鷗不被傷害。我們看到,在這個例子裡,黑頭鷗的行為在自然界就是一種完全利己的行為。

那麼完全利他的行為呢?我們知道,許多小鳥看到老鷹等肉食性飛禽飛近時,都會發出一種特有的警告聲音。鳥群聽到這些聲音後,就會採取適相應適當的行為躲避飛禽的進攻。但是,這種警告在老鷹聽來無疑是說“鳥爺我在這裡,有本事就來捉我呀”。顯然,率先發出警告聲的鳥兒會將自己處於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但不論如何,鳥群得救了。這顯然就是一種完全利他的行為。

道金斯認為,生物進化的方式其實比人類所想象的緩慢而複雜的多。用人類來說吧,我們每個人都有23對染色體,分別屬於精細胞和卵細胞兩種細胞。這兩種細胞的排列組合方式非常簡單,就是隨機配對。想想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遊戲“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吧,當4個朋友分別選擇“時間”等方式,基於自己立場開始玩遊戲的時候。我們既能夠收穫“2014年7月3日在金沙江詩仙李白在打炮”這樣完全不靠譜的信息,但只要樣本足夠大,類似“2008年本文作者在家取了“酒騎風”這個ID”這樣完全正確的句子也最終會出現。在基因的演化過程中,會自動排除那些錯誤的句子,而最終呈現出的,是我們所看到的每一種生物,也就是基因通過自己不斷的選擇配對,最終找到了那些正確的“句子”(DNA雙螺旋結構)。通過反覆複製,那些“句子”可以決定鳥類有羽毛,也可以決定本文作者是藍眼睛還是紅鬍子。當然最重要的是決定生物到底在進化的過程中是選擇利己行為還是利他行為。

都是基因說了算——三分鐘讀完《自私的基因》

不論如何,基因的使命就是要將自己通過種種複製的方法傳遞下去。當然,有些反對進化論的人認為,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化石能夠顯示兩種級別生物進化的中間狀態。顯然,這類中間狀態所擁有的基因乃是複製基因中錯誤信息,會被直接篩選出DNA雙螺旋結構,而不會產生出一個錯誤的物種。換句話說,當我們玩鬥地主的時候,我們可以打一對2,但是我們不可以同時打出一張3和一張5,當然也就難以留下相應的化石了。

回到生物界,在蜜蜂中,有一種叫做襲蛹症的傳染病。得了這種病的蜜蜂會侵襲蜂巢內的其他幼蟲。人工養殖的蜜蜂比野生蜜蜂更容易感染這種病症。研究表明,野生蜂群擁有一個俗稱“衛生型”的蜜蜂,它們能夠找到受到感染的幼蟲,並將它們從蜂巢里拉出來丟出蜂房,從而迅速消滅傳染病。而人工養殖的蜜蜂便沒有這類蜜蜂的存在。作者認為,在這個例子裡,正是由於某些工蜂擁有解決“襲蛹症”的行為方式,才使得野生的蜂群能夠存續下去。

道金斯圍繞“基因的自私”這個主題,提出的論據還有很多。在基因的支配下,不論生物最終選擇是利己還是利他行為,其結果都將有利於基因的傳遞。在這個意義上,生物利己就是在利他,利他也就是在利己。這兩種行為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其實是等價的。

當然,道金斯還是雄辯的像我們證明了,即使基因是自私的,但由基因導致的利他行為還是會為生物帶來巨大的優勢,令生物更加便利的繁衍下去。

或許,這就是中國古人常講的,好人有好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