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權力角度分析:天京事變只殺三人,到數萬人死亡之原因

1856年夏,太平天國達到軍事上極盛時期,但並沒取得壓倒性優勢;雙方誰勝誰負,還不能就此斷定。因為,此時雙方還在湖北、江西、鎮江等多個戰場進行爭奪;武昌還被湘軍團團包圍,而石達開救援並不順利。

從軍事上來說,太平天國依舊是強敵環伺,戰場在內線。既然如此,為何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還策劃“天京事變”呢?難道,他們就不怕事情鬧大,被清朝一鍋端嗎?

從權力角度分析:天京事變只殺三人,到數萬人死亡之原因

從李秀成《自述書》以及《江南春夢庵筆記》、《金陵省難記事略》中,我們可以看出,韋昌輝、石達開在策劃事變,以及事變爆發時,確實想過阻止事態進一步擴大,且採取了相應行動。然而,結果並沒啥用。

李秀成在《自述書》中說:“威逼太甚,北王、翼王密謀誅殺東王,及其兄弟仨,原清、輔清,其餘皆不得多殺。”也就是說,他們只是想誅殺東王一家三兄弟而已,其餘人等不能牽扯進來。

那麼,洪秀全是否參與行動呢?李秀成在《自述書》中沒明確說,但可以看出端倪,他參與或者說是默認。首先,韋昌輝、石達開策劃行動,是在楊秀清威逼冊封“萬歲”之後,算是替洪秀全出氣。再則,誅殺楊秀清,必須得有詔書,否則就是亂臣賊子,韋昌輝、石達開可擔當不起。


從權力角度分析:天京事變只殺三人,到數萬人死亡之原因

可以這麼說,為除掉楊秀清,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組成戰略同盟,且想過不要把事情鬧大,僅限於誅殺楊家三兄弟。結果大家都知道,此次事變並不能停留在“只殺三人”,而是殃及數萬,乃至數十萬人員。1859年初,和州兵變爆發,韋俊被迫降清,天京事變才算落下帷幕。

那麼,為何事情會鬧大呢?許多人都認為是韋昌輝太過分,這位地主階級出身的王爺,是隱藏在革命陣營的破壞者,這是階級屬性使然。然而,在《江南春夢庵筆記》中,韋昌輝殺掉楊秀清及其王娘後,並未牽連東王府他人;雖說沒有“只殺三人”,但已經非常剋制了。

為何接下來就擴大事態,違反當初之協議呢?就筆者看來,有兩點原因:權力以及穩定。


從權力角度分析:天京事變只殺三人,到數萬人死亡之原因

大夥為什麼要誅殺楊秀清?東王囂張跋扈,一言不合就杖責其他諸侯王,甚至還威脅在大庭廣眾之下打洪秀全屁股,這怎麼了得。表面看,殺楊秀清,是因為他得罪太多人;本質則不是,他們在爭權奪利。

道理很簡單,太平天國實行“軍師負責制”以及“諸王分治制”,東王楊秀清掌握政權、軍權、教權,是實際掌舵者。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諸侯也是手握重兵,理論上可以劃地為王,是名副其實的土皇帝。

如此,天王洪秀全就成了“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軍師楊秀清掌管大權,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諸侯手握重兵,彼此之間自然會有矛盾。為牢牢控制大權,楊秀清自然要欺壓其他諸侯,讓他們絕對服從,否則將政令不出天京。


從權力角度分析:天京事變只殺三人,到數萬人死亡之原因

東王楊秀清權力太大,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等自然想將其奪過來。尤其是洪秀全,他一直都奉行“軍師是朕,主亦是朕”之理念,想成為明清加強版的專制君主,掌握生殺大權。

既然如此,為何楊秀清死後,他們不能好好坐下來談話,重新分配權力呢?當然不能,洪秀全、石達開都是雄心勃勃,都想“獨吞”勝利果實。所以,洪秀全不在第一時間出來公佈詔書,承認事變合法性;石達開則乾脆待在武昌,坐觀事態發展。

如此,衝殺在第一線的,就只能是韋昌輝了?換句話說,他成了槍手,為洪秀全與石達開火中取栗,變成了亂臣賊子。為了自保,也為了洩憤,韋昌輝只能是殺到底了。


從權力角度分析:天京事變只殺三人,到數萬人死亡之原因

洪秀全、石達開想“獨吞”勝利成果,韋昌輝還不至於要擴大事態,但東王餘黨要捍衛權力,則誰都無法阻止。道理很簡單,楊秀清時代,太平天國中樞就在東王府。張德堅《賊情彙纂》對此有記載:“每天處理政務,川流不息,一天多達三百餘件。”

東王掌權,其黨羽、親信自然混得不差。例如,東殿尚書侯謙裕、傅學賢、吉成子等人,甚至連北王、翼王都不放在眼裡。在他們看來,北王、翼王都要聽從東殿命令,也就是聽從自己安排。

大權在握,平日裡作威作福,東殿成員自然不會放棄既得利益。因為,權力洗牌之後,他們將一無所有,淪為邊緣“小人物”;前後反差如此巨大,相信很多人都無法接受。

所以,楊秀清死後,傅學賢召集六千餘東王士兵在峨眉嶺至虎賁倉連營,與韋昌輝北王軍展開大戰。此時,北王韋昌輝手中只有3000兵馬,且裝備遜於東王士兵,若不是秦日綱投入戰鬥,結局很難預料。


從權力角度分析:天京事變只殺三人,到數萬人死亡之原因

為了權力,洪秀全、石達開坐觀事變發展,傅學賢、吉成子等東王府尚書則聚集重兵與“勤王”軍開戰,天京事變必然擴大化。那麼,如何才能不擴大呢?洪秀全公佈詔書,斥責楊秀清罪行,承認事變合法性就可以了。

但是,大夥就算不為了權力,天王也不敢這麼做。原因很簡單,楊秀清享有“天父傳言”之資格,掌握著教權,是維繫民眾信仰之紐帶;東王在,則局勢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