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危成敗系一身 ,天才軍事楊秀清(三)


安危成敗系一身 ,天才軍事楊秀清(三)


1856年9月1日,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率三千精兵悄悄進入天京。2日凌晨,韋昌輝帶兵突襲東王府,東王楊秀清及其家屬、部眾盡遭屠戮。之後,韋昌輝又以搜捕“東黨”為名,大殺異己。前後共有二萬多名太平軍將士身首異處。歷史上將這一事件稱為“天京事變”。作為“天京事變”主角的楊秀清,早年只是廣西桂平紫荊山的一個燒炭工人。1846年,太平天國創始人洪秀全、馮雲山在紫荊山地區宣傳“拜上帝會”,發動周圍群眾加入。當時這一帶都是社會底層的燒炭者,平時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對現實社會懷著極大的不滿。在洪秀全、馮雲山的宣傳下,這些人紛紛加入“拜上帝會”,楊秀清也是其中之一。

1847年2月底,馮雲山被官府抓走,洪秀全眼看革命形勢不好,竟腳底抹油溜回了廣州老家。“拜上帝會”的會眾們群龍無首,眼看就要散夥了。關鍵時刻,楊秀清站了出來,通過當地迷信的降童巫術,謊稱自己天父上帝附體,向會眾傳達天父旨意。大家看到天父降臨,大受鼓舞,立馬又凝聚成了一團。

這次“跳大神”事件讓楊秀清一躍成為了“拜上帝會”中僅次於洪秀全的第二號人物,這也為後來太平天國內訌埋下了伏筆。

當然如果楊秀清僅僅是個只會玩“跳大神”的投機主義者,那麼他的前途也是非常有限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幾乎是文盲出身的楊秀清,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略天才。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楊秀清受封為東王,地位僅次於天王洪秀全。他憑藉出色的個人能力,率領太平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其的個人威望也因此不斷抬高。到了“天京事變”發生前,太平天國的軍政大權已完全掌握在楊秀清手中,洪秀全只是一個宗教名義上的領袖。

1956年8月,楊秀清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洪秀全意識到自己處境的危險,就秘密召回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要他們誅殺楊秀清,於是就上演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由盛到衰的轉折點,太平天國在此次內亂中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對清朝形成致命威脅。俗話說“沒了誰,地球都照樣轉”,可是太平天國沒了楊秀清,竟然真的就玩不轉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首先,楊秀清的戰略眼光在太平天國中是最強的,沒有之一。太平天國並不缺乏優秀的戰場指揮官,但卻沒人能擁有楊秀清那麼敏銳的大局觀。所以在後期,太平軍雖然在不少戰役中取得了勝利,但總體形勢卻是越來越差。

其次,楊秀清對全局的掌控能力很強,可以調動分散在各地的太平軍,形成協同作戰。楊秀清死後,太平天國再也沒有人可以頂替他所留下的空缺。太平天國後期在一些局部戰場上也取得了輝煌戰績,但由於指揮上的不統一,諸王手下的軍隊各自為戰,不願相互配合,最終導致被清軍各個擊破。

此外,楊秀清在太平天國中的個人威望極高。在他被誅殺之後,太平天國內部的宗教體系開始坍塌,許多人意識到即便是天王、東王這樣神話般的人物,其實也和大家一樣,只是凡夫俗子而已。所以楊秀清的死,對太平天國成員精神和思想層面的打擊,尤其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