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匠人為什麼要拜窯神?是在祈求神祕力量還是另有用處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守護神,景德鎮瓷業也不例外。

在景德鎮御窯遺址公園裡,有個佑陶靈祠,供奉著一位神仙,叫風火仙師。

佑陶顧名思義就是保佑燒陶,這位風火仙師的名字叫童賓,原來也是個普通人。

古代匠人為什麼要拜窯神?是在祈求神秘力量還是另有用處

風火仙師童賓

古代匠人為什麼要拜窯神?是在祈求神秘力量還是另有用處

童賓像

古代匠人為什麼要拜窯神?是在祈求神秘力量還是另有用處

佑陶靈祠

童賓是明代人,是奉皇帝之命燒瓷器的匠人之一,但一次皇帝下的指標太過繁重,眼看著任務無法完成,眾人都得掉腦袋。童賓在燒瓷的危急關頭,跳入窯火,一窯完美的瓷器得以燒成,眾人也得以倖免。

這個故事一看就比較牽強,景德鎮另一個故事祭紅也這般雷同,為了燒紙紅瓷,一位紅姑娘跳入窯火,燒成了難度極大的祭紅。

雖是如此,故事裡都說明了窯火的重要性,古代柴窯燒製難度很大,窯工們希望能一直有熊熊的窯火。童賓叫風火仙師意思就是如此,風助火勢,火不夠大,寧願以肉身當窯柴。

明代以後,景德鎮人就開始供奉童賓為窯神,到了清代,這一習俗得以延續。

古代沒有梭式窯,沒有各種科技手段,這使得燒製瓷器都靠經驗,而且燒製一些特定瓷器比如高溫紅釉,難度極大,而且經常發生一窯瓷器燒壞的倒窯事故。

在古代匠人看來,燒窯要看天吃飯,也許有種神秘力量在影響瓷器的燒製。因此,人們拜窯神,供奉窯神,祈禱瓷業生產的順利。

而且景德鎮瓷業發展中,一些劃時代的發明和發現都沒有記錄在某個匠人身上,比如二元配方、粉彩、玲瓏等等,我們今天依然驚訝於發明的難度和其中的創造性,古人自然相信這是神秘力量的恩賜。

人們在崇拜的同時,也會對神秘力量產生敬仰和畏懼。在過去的景德鎮,瓷業會有許多習俗,開窯、點火、逢年過節,都會有各種儀式,祈禱、供奉著神秘力量。

這很容易被理解成迷信,但這僅僅是迷信嗎?

福器認為並不是這樣。

習俗是代代相傳的,最後祈禱只會稱為一個部分,更多的是一種儀式感帶來的莊重、嚴肅,讓人們對於天地、自然,對於瓷業的一種敬畏。

這樣的敬畏感,會讓匠人們更加認真的去從事本職工作,“做不好天在看”的同時,也會在潛意識裡嚴格要求自己。

儀式感的增強,會讓匠人們達成“瓷人的自我修養”,成為職業道德的自我規範和約束。

古代匠人為什麼要拜窯神?是在祈求神秘力量還是另有用處

祭奠儀式

古代匠人為什麼要拜窯神?是在祈求神秘力量還是另有用處

景德鎮

只是這樣的儀式感越來越少,幾乎消失,現在景德鎮有些柴窯燒製時會舉行些儀式,有人說這是商業噱頭,福器倒覺得不錯,陣仗越大,對做的事情大部分時候都會更認真。

瓷業和許多行業一樣,科技進步了,原來看似神秘的窯火,如今可以製成溫度曲線,難燒的高溫紅釉,也不再稀缺。

人們從未如此強大,也從未如此自大。

除了市場之外,沒有了儀式感的約束,也缺乏自我約束,違反職業道德的事情也就屢見不鮮。

人們都在為利益奔波,而不會為了做好專業去付出,模仿、抄襲、劣質等,越接近利益,就越會走捷徑。

連神都不怕了,還有什麼會讓人感到害怕?

曾經一位瓷繪老師告訴福器,他在陶藝名家王雲泉門下學徒的時候,好幾年也沒能進去內室學畫,整整刷了幾年馬桶,幾年後才能跟著師傅學畫瓷器。

正是因為這樣,他才知道能學一門手藝多不容易,能畫瓷器是多麼幸運,因為有些學徒沒堅持下來,只學了倒馬桶。

古代匠人為什麼要拜窯神?是在祈求神秘力量還是另有用處

掃描二維碼 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