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教,父之過!古人智慧,今日圭臬

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以母親為主的佔50%,以父親為主的佔20%,平分秋色的佔30%。當問及一些父親淡出家庭教育的原因時,有的答:工作太忙,沒時間管孩子;有的說:脾氣不好,沒法跟孩子生那個氣....看來好象都有理由,其實他們忘記了古訓“養不教,父之過”.。

作為父親,放棄教育子女的責任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養不教,父之過!古人智慧,今日圭臬


我們的孩子現在受到母性教育已經夠多了,嬰兒時多是母親餵養、照料;,上幼兒園全是女老師的教育;小學、中學階段基本上也是女老師教育為主;如果在家裡父親再放棄教育的責任,孩子從小到大都受到- -系列女性教育,哪還會有陽剛之氣?能不“陰盛陽衰”嗎?

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維方式等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有個男孩膽子特別小, 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即使回答聲音也像蚊子似的,學習成績總是上不去。老師調查後發現,原來在家裡孩子總是跟著母親,母親膽子很小,總怕孩子碰傷,因此對孩子“包著抱著”,孩子也就變得內向、膽小。

養不教,父之過!古人智慧,今日圭臬


針對這一情況,建議讓父親多和孩子接觸,在家裡以父親的教育為主。於是父親便常常帶著孩子一-起爬山、划船,他那不畏艱險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懷陶冶了孩子的性格。結果,孩子膽子越來越大,上課積極舉 手回答問題,學習成績也直線上升。

因此,主張家庭教育中必須強化男性的教育。男女之間的性格有所不同,從總體上來說,母親比較溫柔,父親則具有陽剛之氣。母親的溫柔、細緻、耐心、體貼和父親的豁達胸懷、豪爽性格在教育孩子上必須做到陰陽平衡。要改變男性教育不足,女性教育過剩這種狀況,必須加強男性教育。

據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做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這項調查是他們持續了12年,從嬰兒到十幾歲的孩子各個年齡段進行跟蹤調查所得出的結果。

養不教,父之過!古人智慧,今日圭臬


我們並不否認女性教育的重要性,母親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細膩、做事認真仔細、性格溫柔去影響孩子,通過講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給了孩子很多的關懷與呵護,這是功不可沒的。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會使孩子表現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點。

男性教育恰怡彌補了這些不足。男性的特點往往是堅韌、大膽、果斷、自信、豪爽、獨立,這些對於女性來說略顯薄弱,這就顯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