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漠如:陪都茶事,從民間走向官方的那條茶路

洪漠如:陪都茶事,從民間走向官方的那條茶路


洪漠如:陪都茶事,從民間走向官方的那條茶路

抗戰時的重慶夜景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條約約定日本開埠。開埠後的重慶在列強的介入下開始走向了“國際化”,西方列強與日本先後在重慶設立了領事館,他們的軍艦也沿著長江水路進入到了中國腹地。
彼時的日本在中國西南地區派遣了大量間諜,開始調查資源,測繪地形,考察民風民俗。很多當時看來名為學術交流的活動,其背後都藏著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洪漠如:陪都茶事,從民間走向官方的那條茶路

1896年5月,日本在重慶設立領事館(圖攝於重慶檔案館)


事實上,重慶在開埠之前就已經是西南地區一個重要的商貿樞紐了。從“湖廣填四川”開始,從長江三峽經重慶到四川的這條水路就非常活躍,在交通主幹道上還分散著各種商業往來的支線。四川的井鹽沿著江河通道從這裡出去,外面的物資也沿著這條通道進來。沿長江流域形成的是一個龐大的文化生態圈,支線像毛細血管一樣散佈在西南山水之間,這其中也藏著一條安化黑茶的“走私”線路。


洪漠如:陪都茶事,從民間走向官方的那條茶路

明清時期位於重慶的湖廣會館(攝於重慶檔案館)


明清以來,從南方向西北販賣茶葉就是一個很賺錢的項目,國家對茶葉的管控很嚴格,但是在政治氛圍不那麼緊張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大膽的商號會選擇“走私”。“走私”有走私的門道,打點好基層官員的費用不比官茶的稅賦輕,但上面沒人關照,就只能偷偷摸摸的做。


洪漠如:陪都茶事,從民間走向官方的那條茶路

安化鷂子尖古茶道考察


從安化洞市,翻過鷂子尖,沿著小道過新化蘇溪關,然後從大江口進入沅水,由沅水進酉水,從酉水邊上岸,再沿著小道進入重慶境內,最後下長江進入重慶集散地。
1939年彭先澤選擇的運茶路線有很大一部分與這條古道重合,有學者將這條古道命名為“湘渝古道”。這是一條因商業自覺形成的貿易通道,不為官方所知,如果不是抗戰時期傳統官方運茶路線阻塞,彭先澤也不會想到走這條通道。


洪漠如:陪都茶事,從民間走向官方的那條茶路

位於“湘渝古道”出口的重慶稅務界,到這裡交了稅就不算是“走私”物資了。(攝於重慶檔案館)


如今我們回望明清時期的重慶,由“湖廣填四川”引發的移民文化佔據了最主要的文化內容。因為這種移民屬於官方行為,所以遷徙路線走的是官道。不過“湖廣填四川”時期的移民和我們後來的“三峽移民”相比,舊社會的行政水平有限,在移民安置方面並沒有做到讓老百姓安居樂業。有相當一部分人口由移民變成了流民,這些流民混跡與碼頭商幫,被民間“漢留組織”(天地會)拉攏,最後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洪漠如:陪都茶事,從民間走向官方的那條茶路

洪介亭在陶澍入川之時寫詩送別(洪漠如家藏清末刻版《小容齋》詩集)


於清政府而言,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這樣的隱患,不過是民間偶爾會出現一些暴亂或是嚴重的治安問題。到了嘉慶年間,重慶民間漢留組織發動的治安事件愈加頻繁。以儒家道統思想治天下的封建王朝,對於內部治安事件會採取強制措施,但是對於治安事件頻發地區也會採取剿撫並用的手段。1819年,嘉慶皇帝授陶澍為四川兵備道,其主要的任務就是參與入川剿匪。剿撫之間,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流民隱藏身份,以茶館為據點,形成了一個個袍哥社團。他們以出賣苦力,佔據關卡收受保護費,通過組織商會等形式逐漸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洪漠如:陪都茶事,從民間走向官方的那條茶路

山高水險之地,西陵峽古棧道(攝於重慶檔案館)

1911年6月,四川發起了保路運動,很快保路運動直接變成了武裝起義。武漢新軍入川平叛,導致武漢兵備空虛,之後辛亥革命爆發。由“移民”變成“流民”最後給清王朝敲響了喪鐘。而這幫“流民”在巴山陝川之間開闢貿易通道,儼然建立起了屬於袍哥世界的另一套秩序。這一套秩序是一種隱性的存在,它在民族危亡的關頭,會以民族大義的形式解鎖,形成一股隱性力量,在對手的情報之外,連續不斷的注入新力量。


洪漠如:陪都茶事,從民間走向官方的那條茶路

位於重慶王家沱的日本海軍俱樂部(攝於重慶檔案館)


就像抗戰時期,滇緬公路遭遇日軍轟炸,在中斷期間,藏在西南密林裡的“茶馬古道”也發揮著物資運輸的功能。武漢會戰之後,日軍接管了在漢口的磚茶廠,那是要佔領滿蒙地區的一個重要計劃。有日本學者斷言,類似於茶葉這樣的物資供給一旦被切斷,那中國的廣大西北地區將不再具有那麼強的凝聚力,對於分割佔領中國具有積極意義。
這個想法聽上去很有道理,但中國茶業人並沒有讓侵略者得逞。彼時銷西北的磚茶生產鏈非常冗長,“產地築制是良策”。這幾年,圍繞安化毛茶涇陽發花的說法有很多,但是大家都將目光投向了產品工藝層面,安化茶業人更多的覺得那標誌著涇陽磚的壟斷地位被打破了。但其實產地築制更深層的意義在於打破了侵略者的企圖。


洪漠如:陪都茶事,從民間走向官方的那條茶路

長江航道奉節站


優化產業鏈,保障西北銷區的磚茶供給,鞏固戰時大後方。抗戰時期,經重慶中轉的戰略物資非常多,除了軍火與藥品,柴米油鹽醬醋茶,每一樣關係穩定民生的物資都涉及到抗戰大局。彼時陪都重慶的國民政府對於抗戰背景下的各項航運物資做了統籌,運銷西北的磚茶由航道管理部門做了專項管理。從奉節入長江航線,過重慶沿嘉陵江航線都受到國民政府有關部門的保護。如今有關陪都歷史檔案中涉及民生物資的項目裡,都還有當時簽發的各種憑條。當時國民政府的統帥蔣介石也深知茶葉在國計民生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民國時期的茶葉主管部門在生產方面發揮著市場經濟的效力,在轉運銷區的過程中卻儘可能的加強了政府的管控。(資料來源:光陰夜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