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敵”的可怕之處-心理效應的美妙

疫情之下,人性的真實都將無所遁形。很多人對於自己的“惡”,是不明白的。因為他們是被潛意識所主宰,成為了自己所討厭的樣子。他們找尋自己心中的“惡”,在自己的人生製造麻煩,以孩童的心智來面對成年人的困難,這樣想想就覺得可怕。

01 諸多不順,源自狀態

人生中,有很多恍恍惚惚的瞬間,有很多時候會有突如其來的假想敵,即使對方只是在執行公務,始終會覺得被對方侵犯、迫害,從而引發一系列不理智的行為,導致自身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這其實是我們兒童時代,被否認的需求及渴望所帶來的委屈、憤怒在無處發洩的情況下,便在內心深處埋下了種子。

隨著年齡的成長,在生活、工作中加入了各段關係後,如果遇到了衝突,或被制止行為時,本能的在將對方那個視為“壞人”。一旦心理環境受到童年負面的影響,使得自身所做出的行為變得幼稚而不可理喻,這種情況在人際交往中尤為常見。

“假想敵”的可怕之處-心理效應的美妙

02 認識“假想敵”

假想敵,這一詞原本是指軍事演習所設想的敵人,後在心理方面指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或目標而假想出來的對手。而在生活當中總有人會有意無意地給自己樹立“假想敵”。所謂“假想敵”,便是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敵人,只是自身內心虛設的一個“敵人”,而這個人可能是朋友、情敵、同事,甚至是親人。自身也會花費大量的心理因素同這個對手作戰,並且在潛意識下把“鬥爭”心態帶入了現實生活中來,影響自身的現實生活環境

假想敵其實是一個心魔,讓你覺得生活中的人都存在著“對手”立場, 產生的壓力心理、受害心理等負面影響,這些負面影響將會實打實的直接性影響到現實生活中,導致自身的生活規模、習慣、穩定受到直接的打擾。

“假想敵”的可怕之處-心理效應的美妙

03 擺脫假想敵模式,只需三技巧

充分地瞭解自己身體及心理健康,知道自己所處的環境情況及自身的能力,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當的評價;把自己理清楚了,不被這種模式牽著鼻子走,才能說,我的人生,我做主!培養自身的耐心,去接納,接納更多。

培養更多的耐心去接納和我不一樣的人,而不是把對方當成假想敵。

“假想敵”的可怕之處-心理效應的美妙

如果你習慣在某個領域上樹立假想敵,小編給你三個技巧:

1、尋找問題所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出現假想敵。

2、瞭解承認並改變自己:對自己的狀況進行了解並承認,不要一味地無視及逃避,只有改變才能解決。

3、先靜再動:當狀況發作,情緒被調動的時候,先靜下來,不要去思考,冷靜一會,之後,再去思考及行動。

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很多人會將責任推於環境之上,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無論環境如何,雙方都各有責任。祝福你,擺脫“假想敵”狀況,成為一個心胸開闊、自在安適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