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已進入後美國時代

美國從二戰勝利發展至今,在經濟力,科技力,軍事力全方位發展壯大,成就了地球上的超級大國。美國文化層面與英國,荷蘭,西班牙同根同源,而且由多個歐洲海上強國為拓展殖民地,移民拉美地區建立而成,加大拿也是如此形成而來,因此在文化上與歐洲統一了戰線,獲得歐洲強國的支持和跟隨。

以前蘇聯為首的華約集團,為了對抗北約,忽視了經濟的重要性,過度發展軍事,擠壓了經濟發展空間,民生經濟嚴重滯後,民心浮動最終造成蘇維埃聯盟解體。雖然有外部壓力因素,但嚴重的內部問題是解體的主因。隨著蘇聯解體,美國戰略空間迅速擴大,經濟科技二三十年的發展順風順水,造就瞭如今強大的美國。

然而,美國為了獲得歐洲國家的繼續支持,不斷的尋找下一個目標,尋找蘇聯的替代者為美國的繼續強大背書,不停的樹立一個個"假想敵",在意識形態層面不斷的醜化汙衊這個"假想敵",目的為了使歐洲國家上至精英下到平民百姓產生痛恨仇視心理,左右其民意,為國際博弈和爭奪利益獲取所謂的"民意支持"。

美國眾多的精英份子骨子裡流淌著草原文化,不管發展如何強大,強者生存,適者競爭才是其本性。所謂的民主和自由在不觸碰其利益前提下才會被尊敬,美國精英的利益是高於民主和自由之上,一般民眾無法到達這樣的高度,所以民主和自由對下層民眾充分體現在形式之上。

東方大國近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帶動地區經濟增長促進就業,沒能換來美國的理解,倒成了美國博弈的"假想敵"。東方大國在意識形態裡與人和睦相容,共存發展,競爭亦有道,希望良性發展長久共存。美國精英只想做頂層規則的制定者,絕不容忍與別人平分秋色,因為規則帶來利益遠遠大於戰爭獲取的效果,這塊大蛋糕誰動就會成為美國的眼中釘,會收穫美國的全力打壓,不管是盟國,友邦還是對手,打壓起來毫不手軟。

在和平的國際環境下,無法用兵獲取到的利益,美國將經濟爭端政治化,政治爭端意識形態化,利用國際法和國內法打壓競爭者,再動用軍事力量參於地區爭端挑起矛盾尋求利益點,再配合美國強大的金融操控能力,基本會剪一波又一波經濟羊毛,將最終多少利益收入囊中。美國將軍事當成經濟一樣玩轉,也號稱全球玩家,軍事出其右,經濟出其左,政府出其中,這樣的玩法屢試不爽。經濟聯盟,軍事聯盟,政府聯盟,科技聯盟,能聯盟的都讓其串聯起來為利益服務。這樣的玩家怎麼會專心經營其國家管理和發展,因為利益來的太容易,操控一個格局就有所收穫,長久下去,主政者誰還會耗費心力苦心經營,必造成國勢損耗。美國雖然強為一霸,但國家沉澱,民族沉澱,原住民文化沉澱比較薄弱,民心本土認同感不強,強盛的同時容易浮躁,僅僅經歷一個二戰崛起不足以讓國家沉澱幾百年,有些僅僅流於形式,只是時代裡的一朵浪花。

東方大國承受了百年的壓力跟著世界學習發展至今,懂得了傾聽,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不會隨波逐流,全盤否定其文化中的精華,時代的發展不會因一兩個外部因素而中斷,還會繼續傳承發展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