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藥業數百億銀行存款“消失” 曾隱瞞資金佔用

與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合作19年,此前連續被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連續兩年業績虛增,經營現金流變臉三年為負;風波之下擬再融資200億,去年財務費用超18億。

康美藥業數百億銀行存款“消失” 曾隱瞞資金佔用

時隔7年“業績高增長”的中藥飲片行業巨頭康美藥業再次陷入財務“造假”疑雲。

299.44億元,是4月29日晚間康美藥業突然在2017年年報中“蒸發”的貨幣資金數額。在康美藥業的解釋中,299.44億被表述為“會計差錯”。但市場並不買賬,4月30日康美藥業當天蒸發市值52.7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度康美藥業調整前的貨幣資金合計為341.51億元,其中224.45萬元為庫存現金、340.44億元為銀行存款、1.04億元為其他貨幣資金。這也意味著,上述“蒸發”的近300億貨幣資金大都是銀行存款。

有財務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公司外部審計機構審計的話,就是由審計機構給對應銀行發銀行詢證函,要求銀行給反饋這個公司的年末銀行賬戶的餘額是否相符,“應該核對一致事務所才能出具審計報告。”

與康美藥業合作大約19年的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在此前一直為其出具的是“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直至康美藥業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後2018年年報,才出具了“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市場對康美藥業財務造假的質疑聲方熾之際,4月29日晚間公告,康美藥業董事會秘書、證券事務代表也雙雙離職。

那麼,這次康美藥業的“會計差錯”究竟能否自圓其說?

新京報記者發現,康美藥業“造假”的質疑早在2012年就有。康美藥業曾被質疑涉嫌財務造假,“虛增18億資產”。據裁判文書網,此後的2014年至2018年,不斷有投資人向證監會等監管層舉報康美藥業。2018年12月,證監會時隔多年對康美藥業立案調查,才有了此次康美藥業對2017年度年報的更正。

此外,康美藥業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馬興田還多次涉及行賄。值得注意的是,康美藥業的資金,不斷被大股東的關聯企業佔用。截至2018年年底,康美藥業有超過88億元的資金被佔用,其中均是應收大股東及其關聯方的非經營性往來款。

記者發現,在近300億“會計差錯”爆出之際,4月30日,康美藥業還同時宣佈計劃再發行200億債務融資產品。其實康美藥業上市後,不斷融資擴張,債務高企,近年來年度財務費用少則數億元,多則近20億。這也與幾百億的貨幣資金形成反差。

5月5日,新京報記者多次致電康美藥業證券辦公室,電話無人接聽。記者致電康美藥業的審計機構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人員回覆稱相關領導正在出差,並留下記者聯繫方式。

5月5日晚間,上市公司康美藥業公告表示,收到了上交所的問詢函,要求康美藥業進一步核實並披露前期差錯更正的12大相關問題。

上交所要求,康美藥業核實並補充披露多計貨幣資金的存放方式、主要賬戶、限制性情況、是否存在違規資金使用及資金的主要去向;貨幣資金核算出現重大差錯的具體原因、涉及的主要交易事項、交易安排、交易對手方及是否為關聯方等具體情況。

此外,上交所還要求康美藥業結合公司近年的融資情況,說明是否存在募集資金違規使用的情形,公司資金管理制度及執行存在重大缺陷的具體情況;結合公司現存債務規模、現有貨幣資金的受限情況等。

康美藥業數百億銀行存款“消失” 曾隱瞞資金佔用

【蒸發】

300億貨幣資金“蒸發”,大都為銀行存款

一次會計調整,讓康美藥業的財務數據“變臉”。在2017年年度報告中,康美藥業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中均有科目進行變更。隨之而來的,是公司在2016年度的財務數據也有調整。

2017年年報中,康美藥業對資產負債表的應收賬款、存貨、在建工程、貨幣資金均有調整。其中,應收賬款少計6.4億元,存貨少計195.63億元,康美藥業截至2017年末的存貨金額從調整前的157億元,調整至352.46億元。康美藥業稱,因核算賬戶資金時存在錯誤,貨幣資金多計金額299.44億元,康美藥業期末的貨幣資金從調整前的341.5億元,減少至42億元。

在2017年利潤表,康美藥業營業收入多計88.98億元;營業成本多計76.62億元;公司在核算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存在錯誤,造成公司銷售費用少計4.9億元;財務費用少計2.28億元。

此外,現金流量表中,康美藥業合併現金流量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項目多計102.99億元;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項目多計73億元;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少計38億元等。

此次會計差錯被市場質疑“離譜”之處,其中就包括對貨幣資金的核算錯誤近300億元。貨幣資金,簡單來說就是企業手上可以支配的現金和存款,是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三個總賬戶的期末餘額。

調整公告披露後,中國經營報報道,康美藥業董事長馬興田表示,“財務差錯和財務造假是兩件事。”康美藥業相關負責人也稱:“市場比較關注的貨幣資金減少299億元的問題,並不是一筆勾銷,而是大部分轉為存貨了。我們的存貨還是很有價值的。”

事實上,康美藥業此前就因為賬面貨幣資金較高,但並未合理理財,同時財務費用居高不下被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報審計機構“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報告中,2017年報中康美藥業的“貨幣資金”審計細節來看,大部分都是銀行存款。數據顯示,2017年度康美藥業調整前的貨幣資金合計為341.51億元,其中224.45萬元為庫存現金、340.44億元為銀行存款、1.04億元為其他貨幣資金。

這意味著,此次的299.44億元貨幣資金“錯誤”,要從銀行存款上找問題。

一位財務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對於銀行存款項目,公司內部審計要看每月的銀行對賬單,看月末的餘額和賬面是否一致,每次流水對上才行。公司外部審計機構審計的話,就是由審計機構給對應銀行發銀行詢證函,要求銀行給反饋這個公司的年末銀行賬戶的餘額是否相符,“應該核對一致事務所才能出具審計報告。”

【標準審計報告疑雲】

與正中珠江合作19年,連續被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

康美藥業數百億銀行存款“消失” 曾隱瞞資金佔用

此次近300億元的貨幣資金“蒸發”,就算是康美藥業本身有財務差錯,那麼審計機構為何當年沒有發現?

根據康美藥業2017年度的審計報告,報告期對康美藥業進行審計的,是一家名為“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正中珠江)的審計機構,簽字註冊會計師為楊文蔚、張靜璃。

這家審計機構,已經和康美藥業有19年的合作歷史。在康美藥業2001年刊登招股書中,引用的財務會計資料就全部來源於正中珠江的審計報告。經過康美藥業的委託,正中珠江為康美藥業審計了從1997年至2000年10月的財務狀況。

這一合作就是19年。康美藥業對正中珠江支付的審計費用也逐年上升。數據顯示,2005年時康美藥業支付的審計單位薪酬為30萬元,到了2015年就已經上升至380萬元,2017年度、2018年度支付的審計單位薪酬分別為495萬元、500萬元。

在2012年至2017年,康美藥業的財務情況就備受質疑,多次陷入“造假”疑雲,但在正中珠江的審計報告中,均出具的是“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以2017年度審計報告為例,審計機構對康美藥業的醫藥銷售收入、存貨可變現淨值的確認兩項內容確認識別為關鍵審計事項,其中並不包含對於康美藥業貨幣資金的相關內容。

2018年12月,證監會宣佈對康美藥業立案調查,牽連出康美藥業2017年的財報問題時,正中珠江在2018年度報告中,對康美藥業出具了“保留意見”。

5月5日,新京報記者致電正中珠江,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