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中的名人——范仲淹

成語中的名人——范仲淹

岳陽樓

成語:斷齏畫粥

宋人魏泰在《東軒筆錄》中寫道"(范仲淹少時讀書)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數十莖,酢汁半盂,入少鹽,暖而啖之。"寫他小時家貧,只好住在廟裡讀書,晝夜不息,每日生活十分清苦,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後用刀一切為四,早晚各吃兩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經過苦讀終成大器。

成語中的名人——范仲淹

範公畫像

家道衰落 苦讀及第

范仲淹出身世家,到他出生時家道已沒落。宋淳化元年(990年),父親範墉因病卒於任所,母親謝氏貧困無依,只得抱著兩歲的范仲淹改嫁。二十多歲,范仲淹得知家世,傷感不已,毅然辭別母親,前往商丘求學。 數年寒窗生涯後,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經典。1015年,范仲淹考中進士 ,被任為廣德軍司理參軍。


成語中的名人——范仲淹

範文正(諡號)


治有德政 惠及百姓

1021年,范仲淹調任泰州西溪鹽倉監,負責監督淮鹽貯運及轉銷。 西溪在今東臺市,瀕臨黃海之濱,唐時修築的海堤多處潰決,海潮倒灌、良田鹽鹼、鹽灶毀壞,人民苦難曰重。於是范仲淹上書江淮漕運張綸,痛陳海堤利害,建議沿海築堤,重修捍海堰,即是今之范公堤。

成語中的名人——范仲淹

江蘇境內現已位於內陸的范公堤

戍守西北 保家衛國

1038年,党項族人李元昊建國大夏(史稱西夏),定都寧夏銀川。李元昊多次率兵進犯北宋邊境,西北邊境危機四起。

1040年,宋仁宗以范仲淹為天章閣待制、出知永興軍,並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到任後,范仲淹考察地方,建議加強邊防守備,招降西羌,又修築承平、永平等要塞,讓流亡百姓和羌族百姓回家耕作,發展生產。

1042年,西夏軍分兵兩路,大舉攻宋。仁宗採納范仲淹建議,恢復設置陝西路安撫、經略、招討使,讓范仲淹、韓琦、龐籍分領職事。又調整大將文彥博到秦州主管軍事。 范仲淹作將領,號令嚴明,愛兵如子,對歸附的各部羌人,誠懇接納。多管齊下,以靜制動。西北邊境終於漸漸平靜下來。

成語中的名人——范仲淹

石刻范仲淹像

進退不意 流芳千古

慶曆新政中遭受排擠的范仲淹主動要求到邊關戍守,正好可保衛邊境又可避開政敵的打壓。仁宗任命他為陝西、河東宣撫使。范仲淹在鄧州為官三年,百姓安居樂業,其傳世名篇《岳陽樓記》正作於此時。“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范仲淹"文武兼備"、"智謀過人" ,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成為中華民族思想史上閃灼異彩的明珠。

親愛的朋友們,范仲淹的人生經歷,你羨慕嗎?歡迎朋友們參與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