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家:為什麼我們總是要談舒適圈

還記得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有時候看到一片綠油油草地,總會見到那麼幾條本不是路的“道路”,我可以認定這就好像魯迅先生所說的話,但此話用到此處絕非褒義,更多的是對人類素質的一種諷刺。

最近,在思考舒適圈的問題,我們到底要不要跳。世界上本沒有那麼多條路,但是隻要有一個人踏出了那一步,或許後續就會有更多的腳步,於是這也就成了一條路。

德家:為什麼我們總是要談舒適圈

開創者永遠都是最獨特的那一個,也是最勇敢的那一個,但是先例也總是有好有壞,就像我們並不認同隨意踐踏草地走出來的那一條道路的行為,卻也還是在那條路上心安理得走下去了。也好像蘋果開創了新紀元,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朝著更優秀的方向借鑑和發展。

人在一個環境裡待久了,會慢慢被所處的環境所同化,激進的,還是懶散的,有的人喜歡過著按部就班的日子,有的人卻喜歡接受新挑戰,這也就是造就了面對同樣的處境,不同的人會作出不一樣的選擇。

德家:為什麼我們總是要談舒適圈

在德家看來,跳不跳出舒適圈,都跟個人的目標有著極為緊密的關係。我們很多人之所以不願跳出舒適圈,是因為擔心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走,不確定能不能走遠,生而為人,孰能無迷茫時期,一切還是跟隨著你的心,後悔與否,既然選擇,就不必有那麼多憂慮。

目標是在不斷的經歷中形成的,你在幹什麼,接觸什麼樣的人,都會對你的目標有著直接的影響,跳與不跳出舒適圈,如果你希望,那你就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